“十二五”期間,向外拓展市場、建基地成為玉溪市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大亮點。“十三五”期間,玉溪市繼往開來,構建新型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服務三大體系,完善種植、養殖、加工產業鏈等,走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2016年,新設立1億資金作為扶持開放型農業的發展基金,并出臺《玉溪市加快開放型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供政策支持。此外,玉溪市啟動“互聯網+農業”,建設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農產品集散中心和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
玉溪市將建50個農業莊園,褚橙莊園爭創省級精品。“十二五”期間,玉溪市實現了褚橙莊園、澄江藍莓莊園、峨山高香茶莊、玉溪神農葡萄莊園等16個農業莊園的爭創省級精品農業莊園,并引進現代農業招商項目9項。“十三五” 現代農業莊園建設將成為玉溪市高原特色農業知名品牌的陣地、產業發展的標桿、特色產品展示的窗口、科技研發的基地。力爭到2017年啟動建設現代農業莊園50個,發展20個集生產、加工、休閑、觀光、體驗、展示、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莊園,已有49家企業開始啟動發展農業莊園,涵蓋了農業、林業、養殖業等多種類型。
易門縣現代農業莊園 “六有”“六化”邁上新臺階。易門縣這片“菌鄉水城”,都市農業與第三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莊園的快速興起,集種養、加工、營銷和觀光體驗于一體,帶動了易門縣高原特色農業加快發展。易門縣圍繞“菌鄉水城”的主題,開發農林觀光體驗旅游項目,按照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六有”特征。與第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實施種、養、加工和觀光農業一體化復合經營, 以“六化”高效化、生態化、特色化、標準化、規模化、高端化建成5個省、市級莊園,加快推進易門縣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滇橙柑橘產業集團在玉溪市新平縣成立 。2016年1月,由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等17家柑橘企業共同組建的云南滇橙柑橘產業集團在新平成立。集團的成立標志著玉溪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又邁上一個新臺階。截至2015年末,新平縣累計種植柑橘69761畝,完成柑橘產量4300萬公斤,實現產值2.5億元,比上年增加4.9%。僅2015年柑橘種植面積就達23673畝,完成原計劃的230%,同比增加48.7%。
旅游齊發力
構建新農業
“十二五”期間,楚雄州“挖掘特色、培強主體、做長產業鏈” 促進發展綠色品牌戰略,出臺《關于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決定》推動農業發展,打造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和繁制種、山地牧業、辣木等系列特色優勢產業,創建了一批農產品知名品牌,成為楚雄州穩增長、促增收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十三五”期間,楚雄州各市縣抓住“二次創業”新機遇,因地制宜,以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策劃,突出建設產業開放型、科技研發型、休閑養身型的發展,彰顯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的優勢,形成以集約經營,示范種植、加工為一體的新生農莊。
雙柏民族村落靚麗轉身,特色村莊建設顯“特色” 。2016年,雙柏縣大莊鎮大羅塊村依據現狀地形,建設“幸福新家園,魅力新農莊,特色產業村”為主題,結合村莊自然風光和水體、特色產業種植,形成村莊特色生態景觀;法脿鎮李方村改造建設傳承李方村“大鑼笙”非物質文化脈絡,在材料、色調、風格上,遵循傳統歷史文化脈絡特點,保留歷史留存建筑原貌,融合民族、現代農村元素,成為民族村落靚麗轉身的經典之作;安龍堡鄉大村通過拆除重建,不僅還原土掌房的特色和靈韻,還彰顯彝族人民對現代生活的認同和贊美;大麥地鎮牛圈房村64戶246人通過葡萄種植全部建成現代化的特色民居。
南華縣加快旅游業發展步伐。2016年,南華縣以咪依嚕風情谷被列為云南省第二批省級民族特色旅游村,培育鄉村旅游景點、完善城市旅游綜合功能、發展莊園旅游,著力打造野生菌、核桃、花椒等莊園示范點,以觀光、體驗、休閑、養生為主題,著力打造德茂莊園示范點,促進莊園旅游經濟發展。通過以上舉措力爭到2020年,實現接待國內、外游客實現年均增長10%以上,旅游業總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
祿豐縣和平鎮著力打造“生態觀光旅游小城鎮”。 2016年,祿豐縣和平鎮以打造“生態觀光旅游小鎮”為定位,依托“東河水鄉、革命老區、四季果園、生態和平”,充分整合旅游資源,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創業”的大好機遇,圍繞“民族文化強州”的戰略和“彝州鄉風文明示范帶”建設相關要求,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積極扶持創辦農家樂和節慶活動,發展以休閑、娛樂、度假、飲食服務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旅游產業,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6年2月底,全鎮共接待昆明、玉溪及彝州各地游客1.4萬余人次,帶動當地第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都市農業最早起源于經濟發達國家,國內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如今得到迅猛發展成為綠色經濟。未來綠色經濟將建成帶動云南省、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和南亞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物流集散中心、農產品精深加工中心、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中心、農業博覽會展中心和特色優勢農產品研發推廣中心,引領云南省綠色經濟和高原特色農業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