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廖偉++鄒孝++李根容++朱玲玲++李武林
文章編號:2095-6835(2016)13-0041-01
摘 要:通過分析我國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文件精神以及重慶市的相關規定,就目前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存在的問題以及職能部門監管不足的現狀,提出參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管理辦法》對實驗室進行等級評定,建立量化的第三方準入門檻的建議。提出為促進環境監測市場良性發展,重慶市應及早制定地方性管理辦法的思路。
關鍵詞:第三方;環境監測;管理辦法;環境問題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3.041
隨著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環境保護工作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工作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也在逐年上升。僅依靠省、市以及區縣監測站的人力和物力,已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逐步開放環境監測市場,引入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已成為環境監測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1 政策導向
按照環保部《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全面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鼓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清潔生產審核、企事業單位自主調查等環境監測活動,推進環境監測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服務方式多樣化,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迎來新機遇。
2015年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291號《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市級行政權力事項的決定》就社會環境監測機構能力認定以及社會環境監測人員持證上崗考核部門進行了調整。它指出,社會環境監測機構能力認定以及社會環境監測人員持證上崗考核只需質監部門認定,無需主管部門認定。該文件的正式出臺標志著我市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拉開了帷幕。同時,我市管理部門急需理清這一新興行業的監管細則。
2 現狀分析
2015-08-01,新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它對申請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具備的條件作出相關要求,但整體準入門檻較低,且無量化要求。由于市場進入門檻相對不高,往往會吸引大量的民間資本進入,因而會出現一些規模不等、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的第三方監測機構。特別是民營機構普遍存在規模小、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水平不高、缺少經驗等現狀,甚至有的公司連基本的實驗條件都沒有——僅憑一些快速分析儀就敢接業務。同時,作為企業,他們難逃逐利本性,無疑增加了對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管難度。
山東、浙江、江蘇、廣東等地數年前就放開了第三方環境監測市場。目前,這些省市監管職能劃分形式主要為:環保部門從行政、業務上進行管理,質監部門則是從認證認可上進行管理。但由于以上職能部門人員短缺,檢查頻率相對較低,難以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督,存在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人員流動、項目變更、儀器設備變化等情況掌握不全的情況。同時也因前期第三方機構成立沒有設立任何門檻,職能部門全部壓力集中在了中后期的管理上,監管任務繁重,監測質量難以有效保障。
3 啟示與建議
1979年,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我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中首次被法律化。從1999年頒布實施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管理辦法》到2003-09-01起施行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再到2006年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日臻成熟。2015-11-0日,環境保護部令第36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該《辦法》規定環評資質分為甲級和乙級,不同等級對從業人員職業資質、從業人數、專業類別、經歷報告、科研能力等要求不同。從政府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經驗可以看出,環保主管部門對環評準入門檻作了嚴格規定,源頭把關,軟件和硬件上同時把控,對有效規范市場杜絕行業亂象起到重要作用。
制訂重慶市社會化監測機構管理辦法,指導全市社會化監測工作勢在必行。針對重慶市目前尚未制訂有關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的地方管理辦法,為規范企業行為,可在已有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基礎上,參考現行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管理辦法》,建立環境監測機構等級劃分制度,對不同等級的實驗室,就其實驗室面積、注冊資金、固定資產、從業人數、監測經歷、學歷及專業、職稱、能力覆蓋范圍、監測項目等作出具體要求。同時,對不同等級的實驗室承接業務范圍進行限制,以鞭策第三方監測機構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在提高準入門檻的基礎上,職能部門還應做好事中、事后的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以能力驗證、實驗室間比對、全過程監督、暗訪巡查等方式持續檢驗實驗室的監測能力,確保監測數據的科學準確、客觀公正。
參考文獻
[1]左平凡. 論第三方環境監測的使用限制[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2012,5(3): 258-263.
[2]陳斌,陳傳忠,趙岑, 等. 關于環境監測社會化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 2015, 31(1):1-5.
[3]王可.環境監測第三方檢測服務外包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 40(11): 18-20.
[4]李佳偉.廣東大力推進環境監測社會化改革[J].環境,2015(3): 55-57.
[5]韓欣岐.中美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比較研究[D]. 蘭州大學,2014.
〔編輯:胡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