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祥毅煙臺廣播電視臺,山東煙臺 264003
?
廣播中的直播與錄播
萬祥毅
煙臺廣播電視臺,山東煙臺264003
摘要隨著近年來智能手機的興起與大眾傳媒的進一步發展,民眾可以做到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接受外界消息,廣播這種傳媒手段憑借自身簡潔便攜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車載設備、移動設備中,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作為廣播的兩種錄制手段,直播和錄播的選擇成了廣播錄制過程中必要的問題。經實踐檢測說明,這兩種手段并非一道兩者擇一的選擇題,而是可以通過直播與錄播的交替運用,充分發揮兩種傳播方式各自的優點與長處,打造更好的制作效果,滿足聽眾不斷提升的需求度。文章從直播與錄播兩種傳播手段各自的長處入手,分析如何各取所長,通過揚長避短的方式實現廣播節目的高效率、高質量錄制。
關鍵詞廣播;直播;錄播;錄制方式;大眾傳媒
廣播作為一種大眾傳媒方式,自1920年出現后,在其后短短十年間蓬勃發展,世界各地的廣播電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中頗負盛名的有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威斯汀豪斯廣播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廣播的接收終端為收音機,收音機一度成為二十世紀家庭中重要的用具,在電視、影碟機普及后,漸漸退出歷史舞臺。隨著科技的發展,近年來接收終端為互聯網、移動設備的廣播電臺再度崛起,競爭激烈的廣播電臺,不斷增多的聽眾用戶,給予了我們一個思考廣播節目質量提升的機會。大部分致力于公眾服務的廣播電臺都會綜合利用直播和錄播兩種方式,但是在具體某一個節目選擇直播還是錄播上,難免出現一些把握的偏差。本文探討如何通過直播與錄播的交替運用,充分發揮兩種傳播方式各自的優點與長處,打造更好的制作效果,滿足聽眾不斷提升的需求度。
廣播電臺在國內擁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影響廣泛,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高科技技術的不斷出現,廣播電臺的播出質量也不斷提高,并且形成一套完善獨特的制作特點。廣播電臺直播與錄播兩種方式,在具有不同特性的同時,也具有相當程度上的共性,二者并不是完全對立,而是無形中呈現一種對立統一關系。提高廣播節目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把握好直播與錄播的對立統一關系,找到二者分別適合的節目類型與播出時間,從而發揮最大效果,將廣播節目的高產出與高質量相結合。
1.1直播的優勢及應用范例
直播作為廣播的最初錄制方式,在廣播發展歷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詞典對直播界定為“廣播電視節目的后期合成、播出同時進行的播出方式”。直播主要應用于大型節目、互動節目以及對播出時間有要求的特別節目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與認可。直播這種錄制方式相比于錄播而言,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和長處。第一,直播具有良好的現場感,可以給觀眾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營造現場氣氛、渲染氛圍,調動觀眾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幫助,給了觀眾更大的沖擊力,容易產生共鳴。例如,目前多家廣播電臺均推出很多在線求助節目,這樣的節目均采用直播模式,由場外觀眾打來熱線電話,信號轉接到場內,再由廣播室內的接線員轉接信號到主播,最后由主播對場外觀眾的話語做出回應,這樣的模式拉近了觀眾與主播之間的距離,讓觀眾可以真正做到參與廣播的過程,有助于吸引注意力,更好的打造親民的廣播品牌。第二,直播更加具有針對性,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讓觀眾感受到廣播節目的誠意感與透明度,使整個節目具有真實感,更有助于調動觀眾自身的參與意愿。例如,目前多家廣播電臺開設的現場答題或現場抽獎類節目,這種節目本身需要具備很強的真實性,否則容易導致輿論的攻擊與觀眾的懷疑,最終導致節目收聽率下降,參與度得不到提升。因此采用直播甚至現場聯系場外主播的方式,大大增強了節目的公正性,讓這些有獎競猜類項目得到了觀眾與市場的廣泛認可,在吸引商家投資方面,秉承現場與觀眾兩點一線對接的直播節目更容易得到投資商的認可和青睞。
1.2錄播節目的優勢以及范例
錄播節目是指按節目編排的要求,進行指定采編、錄音和復制、剪輯加工等,最后制作成可供播出使用或者作為資料保存的完整節目錄音磁帶的制作模式。錄播這種方式同樣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廣播作為一種簡單有效的傳媒手段在世界各地廣泛流行開來之時,為了彌補直播節目的突發性大、產出效率低等缺陷,更好的滿足民眾的需要,達到受眾要求,錄播節目應運而生。相比于直播節目而言,錄播這種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其穩定性。直播節目會受到演播室內各種突發情況的干擾,也會不同程度上受到信號的干擾,因此直播節目的質量具有不穩定的特征,甚至很大程度上與主播的職業素質息息相關。而錄播節目則免去了以上煩惱,通過專業人員的編輯、錄音、剪輯,不但能夠美化音色音質,提高節目本身的質量,同時還能避免現場的突發情況,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廣播節目的穩定性,使得觀眾可以在一種安閑舒適的情況下聆聽廣播,不必擔心有突發狀況影響心情。錄播節目的另一個優點在于其對于延時性的應用,無論是廣播媒體,還是視頻、互聯網,延時性功能都是一個具有很強開發度的優質性能。通過事先錄制節目,例如可以在任何時間段內播出,不一定需要現場即時連接的音樂、廣播劇等節目,采用先行錄制的方式,在特定時間播出,可以將節目的時間精確到秒,甚至更微小的單位,這充分體現了作為一種受眾廣泛的大眾傳媒,廣播同樣可以具有不輸于其他傳媒方式的嚴謹與精確,將錯誤率縮減到最小甚至達到零錯誤,給予觀眾最完美、最準確的聽覺體驗。廣播作為一種單一利用聽覺來接受信息的媒體,的確在視覺沖擊力和主觀可控性遜色于互聯網、電視等傳媒方式,這要求廣播在準確程度上必須做到更勝一籌,錄播這種傳播方式很好的實現了這一點。
綜合以上兩點而言,直播和錄播都是傳播史發展的產物,在廣播發展中占有重要席位,它們之間的互補之處顯而易見,應該根據節目本身的功能和要求選擇適合節目自身的錄制方式。例如,在事先準備好稿件的節目中,采用錄播這種方式更加恰當,因為由于在節目播出之前的充分準備,且沒有特殊的時間要求,通過錄播可以保證節目的質量,提高主播的準確性,避免破壞稿件本身的美感。在廣播這種傳媒手段發展的初期,甚至連大合唱的節目都是采用現場直播方式,這樣信號的不穩定對節目的質量影響很大,同時也會給演員造成一種不必要的心理壓力,這是由于當時的科技水平受限所導致的,在科技水平已經發展的相當快速的今天,大可不必運用過量且不恰當的直播手段破壞節目本身的觀賞性。在一些具有強烈情感色彩且引導性較強的節目中,適合采用直播這種手段,例如近年來一些具有很強創新色彩的廣播節目,在以聽覺為傳導途徑的廣播中,主播不再需要正襟危坐,這給了主播自由展示的空間,甚至一些地方媒體通過方言來報道,這種具有親切感的節目,可以適當的采用直播這種方式,拉近節目組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通過對直播節目與錄播節目的混合搭配,給觀眾一種多樣化的試聽效果,是近年來廣播媒體發展的主流模式,這種模式集服務性與嚴謹性于一身,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在一個優秀的廣播電臺制作者眼中,直播和錄播兩種傳播方式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既需要充分利用好直播的即時性和感染力,也需要充分考慮節目本身的嚴謹性和準確度,在恰當的時候使用錄播。直播與錄播相結合這種錄制方式在長時間內應用于各大主流廣播媒體,這一現象說明了直播與錄播相結合這種傳播方式的優越性,增強了節目的針對性,有助于對于不同特點與要求的節目,選擇特定的播出方式。面對目前廣播這種傳媒手段發展前景良好,應用范圍愈加廣泛的趨勢,廣播媒體及相關從業人員需要加強自身素質,充分研究對于不同節目的傳播方式,在激烈的競爭中尋找到提高節目質量的制勝之道。
參考文獻
[1]李明洋.廣播的直播與錄播[J].新聞大學,1996.
[2]蘇慶明.廣播錄播彌補直播的不足[J].新聞戰線,1995.
[3]林剛,吳慧萍.新聞錄播與直播利弊之我見[J].聲屏世界,1996.
[4]滕子波.論廣播技術的發展進程[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8(23):108.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9-0129-02
作者簡介:萬祥毅,煙臺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