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建龍大連廣播電視臺,遼寧大連 116021
?
紀錄片創作中的剪輯藝術探析
衣建龍
大連廣播電視臺,遼寧大連116021
摘要剪輯是對于電影素材的再創作,是將原本散亂的腳本鏡頭進行串聯,完成其敘事功能和畫面美感的一個過程。在一部紀錄片的創作過程中,剪輯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它是導演表情達意的最終途徑。在紀錄片創作中,我們應該運用多種手法,強調剪輯工作。
關鍵詞剪輯意識;畫面性;故事性
前蘇聯電影大師普多夫金曾指出:“無論蒙太奇計劃是在開始拍攝之前還是之后制定的,攝影工作都必須要與蒙太奇有機的結合起來。”這也就是說,我們在紀錄片創作之初,就應該建立一個清晰的剪輯意識。
一部紀錄片的剪輯工作,實際上是由不同的人完成的。導演和攝像為剪輯工作提供素材,剪輯師為剪輯工作提供技術支持。這種分散在不同人手中的同一工作,就要求我們在工作開始之前對整個拍攝做一個詳細的計劃,并達成初步的共識。我們常常強調的拍攝計劃、采編計劃,正是在拍攝前統一剪輯意識的一種有效手段。
紀錄片強調真實性,紀錄片的絕大多數鏡頭和場景都是來自于現場采集。進行前期拍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攝像師和導演用鏡頭剪輯原始素材的過程。如何才能在蕪雜的日常和雜亂的現場當中用攝像機“剪”到最觸動人心的畫面,并將之呈現在觀眾面前,這就是我們在拍攝過程中應當反復思考的“剪輯意識”。
一個畫面無論拍得多么構圖完美,若不能與其他的畫面流暢銜接,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紀錄片的素材往往不可能是完美的,攝像師必須在拍攝過程中客串“剪輯師”的工作,為剪輯師挑選場景,決定鏡頭的敘事角度,為最后的剪輯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剪輯師在對素材進行剪輯時,也必須充分考慮到導演和攝像隱藏在每個鏡頭之后的敘事語言。所謂剪輯,并非是鏡頭的簡單堆積,而是對雜亂素材的解構和重組,最終的目的是將素材進行有機結合,表達創作者的創作情感和創作要求。
所謂剪輯過程中的“兩性”關系,指的是在剪輯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強調其畫面性和故事性。這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畫面性成就影片的故事性,故事性賦予畫面性更深刻的含義,只有畫面性或只有故事性的紀錄片都是不完整的。
2.1剪輯工作必須強調畫面性
影視作品與文學作品相比,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影視作品能夠清晰地進行畫面再現,給觀眾以最直接的審美感受。相比其他類型的影片,紀錄片在畫面性方面有著先天的不足。為強調紀錄片的真實性和記錄性,我們不能過多地對現場的環境進行干預,導致素材畫面的構圖、色彩調試等工作難度加大。惟其如此,我們更應該強調紀錄片的畫面性。紀錄片《龍脊》就通過記錄在不同天氣、不同時刻、不同景別下那棵樹的統一形態,創造了紀錄片畫面美的新高度,廣受好評。
剪輯美的畫面,必須重視畫面的沖擊力。紀錄片所講述的故事,往往并沒有故事片的情節那么曲折離奇,一部好的紀錄片,除了以情動人,還要以畫面抓人。一個好的影片分鏡頭,應該能夠透過觀眾的眼睛直指內心。這就要求我們在剪輯的過程中要學會抓住重點,強調重點。
剪輯美的畫面,必須重視畫面的敘事功能。紀錄片并不需要許多花哨的畫面切分和巧妙的轉場之類。一部紀錄片的敘事功能,應該全部由鏡頭和畫面來完成,解說只是為了更加直接地向觀眾表達創作者的意圖,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剪輯的過程中要學會運用構圖,將淺層、直觀的表意放在畫面最突出的位置。
2.2剪輯工作必須強調故事性
值得說明的是,“故事性”和“敘事功能”并不是一個概念的兩種表達方式,而是同一個范疇下的兩個并不相同的概念。“敘事功能”,強調的是影片的敘事內容,而“故事性”,強調的則是影片講故事的手段。在紀錄片《幼兒園》當中,有一段敘事的內容是描述小孩子在幼兒園吃午飯的過程,在故事性的強調手法上,剪輯師打破了時間軸,進行了多次畫面的重現,將吃午飯的故事描繪得趣味橫生。
要強調故事性,剪輯師必須不落窠臼,別具一格。很多時候,一個故事的精彩程度,是與講故事的水平直接掛鉤的。一個再精彩的故事,按照時間線索平鋪直述地講下去,也會變得索然無味。在創作過程中,我們需要打破時間軸、打破標準的構圖法則、打破一切現有的規則,對畫面進行解構、重組,通過種種變化讓故事煥發新的活力。
要強調故事性,剪輯師不能為了故事性而故事性。強調講故事的手段,本身是為了幫助影片更好地表達主旨,更有效地進行傳播。若一味追求故事性,忽視了紀錄片記錄事件的本質功能,那就會變成舍本逐末的行為。故事性的強調,必須服從影片的主旨表達,必須是為表達創作者的創作意圖服務的。我們在不落窠臼地解構故事的時候,必須要考慮整個事件的完整性,要確保事件本身能夠在觀眾的腦海當中得到完整的還原。
剪輯工作,是對于紀錄片素材的再創作,也是紀錄片素材拍攝者最終完成自己表情達意目標的最重要手段。每個剪輯師都必須要能夠從紛繁蕪雜的鏡頭素材當中提煉出拍攝者最深層的情感表達訴求,并且以最簡單直觀的方式將其呈現在觀眾面前。相比攝影棚中出產的故事片,紀錄片對于剪輯的要求有更高的標準,要求剪輯師綜合考慮影片的畫面、敘事、故事性等多個方面,將最完美的作品呈現在觀眾眼前。
參考文獻
[1]尚進.“真實再現”在中國紀錄片創作中的應用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2.
[2]許紅.紀錄片創作中的剪輯藝術[J].山東視聽,2003 (2):45-46.
[3]王雪晴.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敘事策略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3.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10-0151-02
作者簡介:衣建龍,大連廣播電視臺。俗話說,每一位剪輯師背后都站著一位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導演。這實際上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剪輯并非是一項僅僅強調技能熟練度的技術性工作,而是一個十分強調創造性的藝術創作過程。只有通過剪輯,導演的意圖才得以以影片的形式清晰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觀眾才能夠通過觀影,完成對事件的再次認知。剪輯的作用,在影片,尤其是紀錄片的創作當中,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