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灝長城證券投資銀行事業部
?
公共關系服務行業發展概況
吳 灝
長城證券投資銀行事業部
摘 要:相比于歐美國家,我國公共關系服務行業發展時間非常短,這就使得我國公共關系服務行業的發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為此,需要對公共關系服務行業的發展概況進行分析,以此來掌握公共關系服務行業發展的最新情況,文中主要就針對中國公共關系的發展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公共關系服務行業;行業發展;規模
“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簡稱PR)一詞最早出現于1807年美國的《韋氏新九版大學辭典》。
公共關系作為一種特殊的管理功能,以幫助組織建立并維系與公眾間的雙向溝通,了解,接納及合作為目的,參與處理組織面臨的各種問題與糾紛;幫助組織了解公眾輿論并做出反映,促進公眾了解組織和事實真相;幫助組織隨時掌握并有效利用變化的形勢,預測發展趨勢,使之成為組織的預警系統。公共關系以使用有效,合適的傳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來為組織和公眾利益服務。
中國公共關系經歷了20年的發展,盡管有起有落,但主流是健康而強勁的,這為公共關系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公共關系在新時期發揮更大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中國的公共關系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更是同步而生,同步而長。大體可以分為3個階段。
(1)拿來主義時期(80年代初——1986年)
A,公關部掛牌,公關從業人員出現。 早在60年代的中國臺灣與香港,較早地接受了公共關系思想的洗禮。80年代初,中國大陸出現公共關系,主要是在沿海改革開放最早的深圳特區的一些外商獨資或中外合資企業中率先出現的,這些公司在運作過程中設立了公共關系部,招聘培養了一大批公關從業人員,開始了早期的公共關系業務。接著,中國早期的公關從業人員在這些或洋或中的公關部里開始出現,一個嶄新的職業群體開始浮出水面。
B,國際著名公關公司搶先登陸中國市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中國的經濟發展開始吸引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國際公關界摩拳擦掌沖入中國市場,捷足先登的是世界上最早誕生(1927年)也是當今世界第二大公關公司的偉達公關(Hill & Knowlton)。1984年率先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 1985年8月,世界上最大的公共關系公司博雅也向中國投來了深情的目光,與中國新華社下屬的中國新聞發展公司展聯手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公共關系公司——誕生于北京的中國環球公共關系公司。這些國際著名公關公司帶來的新思路,新的國際操作規范都極大地催發了本地公關公司的出現和成長。
(2)自主發展時期(1986年——1993年)
到80年代中期的中國,公共關系作為拿來的事業經過本土的消化吸收已有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和逐漸被社會接受與認知的氛圍,進而有效地促進了公共關系事業的職業化,公共關系研究的學科化。從中可梳理出幾個為世人所關注的板塊。
行業協會輩出,職業網絡出現。1986年1月,中國大陸第一個公共關系民間團體——廣東地區公共關系俱樂部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個公共關系的機構。1987年6月22日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在北京成立,標志著公共關系在中國得到了正式確認和接受,公共關系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1991年4 月26日中國國際公關協會在北京成立。前任美國大使柴澤民任會長。當時全國已有100多家公關協會或學會,全國共有全國性的協會二家,省級公關協會28家,地市級70家。這些學會在80年代中期積極發展會員,進行公共關系基本知識的培訓與傳播,對于推進公共關系事業的普及,促進公共關系職業的規范化,完善公共關系學科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公關出版物豐碩,學術成果推廣快。中國公關事業的發展與80年代中期趨向熱火的公關學術成果的翻譯,出版,推介有直接關系,同時也與公共關系報的陸續推出有關。中國第一部公共關系學專著《公共關系學概論》(塑造形象的藝術)于1986出版,1994年中國最大的一本公關巨著,550萬字的《中國公共關系大辭典》問世,最早問世的一張公共關系專業報紙是由浙江省公共關系協會主辦的《公共關系報》。
國內外公關市場開始交流,國際公關職業市場正在開辟。中國國際公關協會多次邀請世界著名的一些公關專家來華授業解惑,象前國際公關協會主席,英國公關權威薩姆。布萊克教授,美國的公關專家格魯尼格教授等均應邀來華講學,為國內公關界認識和了解國際公關市場,為國內企業提供國際公關服務,培養和輸送國際公關人才創造了特定的氛圍和環境,。
(3)邁入成熟發展時期(1993年至今)
1993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步伐全面啟動,中國公共關系行業進入了全面的整合時期,公共關系行業開始步入更加職業化和專業化階段,公共關系行業開始進入成熟發展時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公共關系職能部門滲透到各行各業。公共關系事業經過近十年的沖浪,開始步入穩步發展時期,擴展到各種社會組織和行業,如社會團體科研機構,銀行,學校和黨政部門,人們越來越重視運用公共關系手段來保障和促進自身的發展,各行各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公共關系的職能部門。
職業公關公司開始成熟發展。 80年中期到90年代初,名目繁多的公關公司曾風起云涌, 90年代初中期,優勝劣汰后而生存下來的一些中資公關公司漸漸開始走向專業化,市場化,職業化,在公關市場上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地位。象環球公關公司是很典型的一家。象環球公關公司擁有百名員工的公關公司已屬大型公關公司,在全國內數量仍不多。由于許多中資公司規模小,因而機制相對靈活,經營成本也低。同時有優于外資公司的熟悉國情和市場的特點,因而在市場上也富有競爭優勢。
外資公關公司紛紛搶灘中國市場。 1992年93年開始,美國愛德曼,奧美,福萊,羅德,凱旋先驅,英國宣偉等紛紛進入中國,積極導入公關新觀念,著力于公關專業宣傳,同時外資公關公司通過自身的實踐,引進了公關的最先進的國際職業操作規范和標準,特別是一些先進技術手段的廣泛運用,向中國的客戶展現了極高的專業服務水準,讓人們看到了公關更燦爛的未來。
根據中國公共關系協會的統計,我國公共關系服務業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4年,我國公共關系服務業營業額已達380元,較2010年增長80.95%,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5.98%。

參考文獻:
[1]紅樂. CIPRA召開公共關系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座談會[J]. 國際公關。2015。(01):34-36.
[2] 2014年中國公共關系行業發展分析[J]. 國際公關。2015。03:85.
[3]張景云。于愛廷。劉亞鵬。等. 對于公共關系行業的法治“紅線”與規范路徑的思考[J]. 公關世界。2015。(0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