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印度哈里亞納邦一名21歲的女大學生近日遭“報復性強奸”,震驚全國。近兩日,隨著這起惡性性侵案更多令人發指的細節浮出水面,國內外輿論被再度引爆。社會專家認為,這一案件充分暴露出印度法制上的漏洞以及種姓制度存在的嚴重弊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1日報道稱,哈里亞納邦羅赫塔克一名女研究生在放學路上被5名男子強行拽到車上、勒住脖子,并被下了迷藥。在一處人煙稀少的灌木叢,5人對她輪番進行性侵。犯案后,他們留下失去知覺的受害人揚長而去。之后,一名路人經過、并發現了受害女子,隨即報了警。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稱,在之后的調查工作中,受害者對警方指認:兇犯就是2013年在比瓦尼鎮對她進行性侵的“同一批人”,當時他們也是采用的同樣手段對她進行“迷奸”。3年前的案件發生后,當地警方對其中兩人實施了逮捕,但沒過多久后兩人就得到了保釋。為維護自身的法律權益,受害者到法庭立案,要求逮捕落網的3人,同時取消另外兩人的保釋。眼看事情鬧大,被告方提出“庭外和解”,并提出了約合5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金,但受害人不為所動。自此之后,嫌犯動用社會關系對受害者施壓、要求后者撤案,并對一家人屢次出言威脅。出于安全因素考慮,一家人舉家搬往羅赫塔克,卻仍然沒有逃出兇徒的魔爪。受害人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兇犯在對其施暴時,還揚言要殺死她的父親和兄弟。
強奸事件在印度社會頻繁,但時隔3年同一名被害者被同一批兇犯使用同樣手段進行性侵的事情仍不多見。印度精神健康專家、社會活動家克里希南博士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印度司法體系中缺少兩個重要的機制,首先就是受害者和證人的保護機制:在印度,性侵案發生后,受害者在尋求正義的過程中要承擔巨大風險,“幾乎很快就會受到行兇者的直接威脅”。由于缺少必要的保護措施,不少兇案的證人或受害人遭到報復性謀殺,還有一部分人不得不窮盡一生時間東躲西藏。其次,印度公共領域針對前科犯以及保釋中的嫌犯缺少有效的監管機制。克里希南舉例稱,數周之前,印度海德拉巴市一名帶著至少17宗案底的男子獲釋后,第二天就奸殺了一名10歲女童。▲
環球時報20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