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周書靈
摘 要:產學研是指高校利用高智商人才云集和科研平臺以及專業知識基礎與企業在當前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或以后發展的項目,在利益共享的基礎上合作進行攻關研究。通過摸索發現,產學研低層次到高層次合作的途徑,就是產學研服務企業能得到認可,貢獻企業求得合作,取得成果顯實力。遵守市場對資源配置的選擇,高效利用科研平臺優勢,維系校企良好的溝通渠道,恰當的合作選題取得雙贏是至關重要的,由此分析并提出促進產學研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模式;資源配置;校企溝通渠道
中圖分類號:G5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4.004
產學研是指高校利用高智商人才云集和科研平臺以及專業知識基礎與企業在當前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或以后發展的項目,在利益共享的基礎上合作進行攻關研究;產學研更是高校教學科研實踐過程中的驗證環節,也是技術轉化成生產力的重要環節,是衡量高校科研能力、推動地方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據。Yong S. Lee通過對美國115所大學共986名教師的調查表明,71.1%的大學教師贊同科研實施應充分考慮與企業的合作。但是,如何與企業合作?我國目前的高校產學研合作實踐方面,尚沒有實現組織化、制度化發展,一般都停留在較低的運行層面上,比如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學工交替模式”“雙定生模式”“工學結合、校企雙向介入模式”和“以企業為主的合作模式”等。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迫切需要實行學校與企業的深層次產學研合作,讓企業充分共享學校的優質資源,實現理論和科研的進步和發展。
地方高校大多屬于教學研究型或者教學型學校,以服務區域經濟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知識的基礎性、技能的應用性。地方高校要想充分發揮自身潛力,實現其培養目標,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性方式之一。高校與地方差異較大,在產學研合作中,要探索出一條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互利合作,實現雙贏,逐步從傳統的、松散的、一次性的、較低層次的、邊界清晰的“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到結合緊密的、長期的、層次較高的、邊界模糊的“校企合作”模式的轉變,通過互投一定資金,利用學校的技術和設備等方式與學校合作,也可雙方共同出資建立實驗室等方式進行。高等學校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任何一所高校僅憑一己之力提升競爭力是難以想象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日益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和新技術應用的基地。為此,高校開展產學研要關注以下問題。
1 產學研是市場對資源配置的選擇
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篩選機制,是市場自己選擇的過程,從而使校企雙方得以充分資源共享。高校化工學院的化學藥品試劑種類相對還是豐富的,從指示劑到稀缺的化學試劑以及小型實驗反應器,本地的制藥企業從2010年開始一直都在尋求我們給予幫助。2013-05,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車間的產品被退回,企業質保研發副總找到我們進行原因分析。當時,考慮產品濾速慢的原因可能是搪瓷反應罐部分搪瓷破壞,鐵罐壁被腐蝕,有鐵離子溶入產品。研討后,他們取來樣品,我們稀釋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檢測分析,原因確定,以后就再也沒有出現此類問題。這是市場選擇對資源配置利用的實例,但是高校有協議和合作的市場意識而企業沒有,企業要求合作是友情幫忙。這可能是地區落后的一個原因,背后深層次的原因還是不相信我們能幫他們解決一些問題。
2 充分利用科研平臺為產學研創造雙贏
社會在呼吁高校具有的先進精密實驗儀器設備和規范的操作以及精準的檢測技術要開放,資源重新配置,不只為科研開發。對于學校,合作宗旨是鼓勵教師不斷探索新技術、新工藝,并在此過程中滿足他們的自由學術、好奇心、求知欲等創新追求。一方面,企業有資金、有解決生產問題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學校有設備、儀器科研平臺。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而現代科學更依賴一種通過集體智慧碰撞形成的“集體大腦”。交流越廣,碰撞次數越多,科研人員集體研究能力就越高。隨著企業技術創新步伐的加快,企業技術水平和技術的密集程度不斷提高,特別是大型企業生產過程的科技含量與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對企業一線員工、工程技術人員、各級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更新、管理理念更新、崗位技術等培訓就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2014-11中糧某生化公司在集團舉辦的化驗分析操作大賽中成績不理想。為了使公司能得到高質量、快速發展和在集團嶄露頭角,提高職工的職業技能和更新現代檢測儀表的使用方法迫在眉睫。為此,主動邀請我們面對面交流提升化驗員能力的培訓方式事宜。事情不大,但一方面體現出我們為社會服務的職能,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高校的教學方式不適應培訓職工能力的提升。因此,不能簡單只講理論,更多的是動手操作示范,短、平、快地使職工能力顯著提升。該生化公司主動提出簽訂合作協議和經費問題,這是產學研由低層次合作向高層次合作轉變可喜的開始。服務社會得到認可,貢獻社會求得合作,才能取得成果共創雙贏。
3 產學研要構建良好的校企溝通渠道
產學研要構建良好的校企溝通渠道,避免合作破裂。學校和企業作為不同的社會主體,其對合作效益的關注點有所不同——學校主要關注社會效益,比如辦學特色突出、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與提高、學術水平和社會聲譽提升等社會效益;而企業的關注點主要在于其經濟效益的實現,比如利潤增加、管理和生產成本降低等。高校在科研的軟硬件上有先天的優勢,再加上企業資金的支持,會更快取得研究成果。為此,校企合作要充分信任,設有聯絡人,信息共享,增強兩者互信和合作。與企業交往的過程是漫長的互信、合作的探索。某藥業股份公司自己對產品開發研究,其間會遇到缺少參考文獻和試劑稀釋配比等問題,電話求助高校。而高校圖書信息數據庫查閱即可解決。開始時,產學研合作意識不強,幫助的熱情、動力不足,多次拖延,這是企業管理上的大忌。后來學生去公司實習,他們又咨詢液氮桶型號等設備事宜;教師的科研需要培養基和菌種,他們也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這樣,校企逐漸高效、互信互動起來,建立了良好的校企溝通渠道。良好的溝通渠道可以校企之間形成長期的、滾燙的合作理念,從而使雙方形成方向和目標的一致性和連續性。
4 產學研要合理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問題
恰當的選準企業生產中遇到的難題是做好產學研的重要前提。首先,產學研的課題要跳出國家級、省部級、各廳級等縱向課題的研究思路,應從生產一線的實際問題中選定,選題既要能解決當前生產的困境,又要結合高校的實驗平臺和科研儀器應用領域。其次,企業的工作節奏是連班運轉,時間節點明確,研究目的單一,只需關注眼前能盡快解決的生產問題,注重結果,忽略過程;希望高效利用高校現有工具儀器設備、場地以及教師和學生的智力資源;產學研要結合這兩方面尋求突破,這樣才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校企合作的課題,保證研究內容的時效性和實用性。高校教師在與企業的合作中會出現“池小魚大”的現象,對一些企業的大課題、大項目,會有些力不從心,不敢接手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大多數教師都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有所建樹,每年都能從國家或省廳拿到或多或少的縱向科研經費,所以對于一些企業的小課題提不起興趣,出現“池大魚小”的問題。而在我們這個地方,高校多出現“池小魚大”現象,更多表現為教學型的高校,科研水平一般,多以論文凸顯成績,真正要從務虛轉變為務實,就有點像“浮在水中,腳接觸不到池底,怕被水嗆著”,解決不了問題,丟了面子。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工作狀況下,怕暴露出自己柔弱的解決問題的實力。因此,產學研要認清自己的實力和狀況,主動與合適的企業,在合適的時間、針對合適的問題進行科研攻關,讓自己的技術和智力迸發,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達到校企共贏。2014-10某消泡劑化工公司來我院邀請我們去公司交流參觀,并尋求新產品轉化和洽談合作開發新產品,從而開啟高層次產學研合作的大幕。
5 結束語
回首產學研實踐探索的路徑發現,與企業當初的借用試劑,到幫助測試樣品,再到職工技能培訓,至現在校企合作開發新產品,這是值得關注的產學研的轉變;從服務社會得到認可,貢獻社會求得合作,再取得成果共創雙贏,時間有些漫長,過程略帶艱辛,卻迎來了現在的產學研已成功地走向高層次模式轉變的道路。
為產學研能夠可持續穩步推進提一些建議:每年舉行一次校企合作工作研討會的聯誼活動,促進感情交流;謀求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以獎勵代替助研資金;制訂和完善橫項課題的評價體系和管理制度;產學研項目應納入職稱評定的考核目標中。
參考文獻
[1]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合作的進化[M].吳堅忠,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
[2]Yong S. Lee.“Technology transfer”and the research university:a search for the boundaries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Research policy,1996(25).
[3]郭文莉.從松散到緊密的“校企合作”之路[J].中國高等教育,2008(18).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