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鵬++樊繼瑞++張列峰++段進慧
摘 要:自20世紀工業革命開展以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環境也被嚴重污染。目前,這一問題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了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我國逐漸加強對環境的監測,不僅在資金、技術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而且還不斷完善相關制度,為環境監測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固定源廢棄監測作為環境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納入相應的法律法規中,以此來規范相關工作人員的操作行為。但是,在實際監管過程中,固定源廢棄監測還存在眾多問題,監測技術的改良工作任重道遠。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和相關的期刊文獻,簡要闡述了固定源廢棄監測的改良措施,以期為日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固定源;廢氣監測;環境監測;制度保障
中圖分類號:X8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4.089
為了深入貫策落實我國環境保護法中的相關內容,平衡經濟與生態環境,我國政府出臺了《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自此規范實施以來取得了重大的成效,為固定源廢棄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在此過程中不容忽視的是,在開展固定源廢氣監測工作中問題頻發,主要表現在現場監測程序不規范、工作人員對儀器設備缺乏全方位的了解、在線監測系統不完善等。為了進一步完善固定源廢氣監測工作,接下來將從固定源廢氣監測的相關概念、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改進措施入手分層次論述。
1 固定源廢氣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1.1 不重視固定源廢氣監測
所謂“固定源”是指,經濟主體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通過排氣筒向空氣中排放的污染源。這是影響生態環境的主要形式之一。現如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減少大氣污染已經成為了國內外工作的重點,但就目前國內發展現狀而言,對固定源廢氣監測的重視程度仍然有待加強。眾多企業與單位在日常生產與工作中疏于監督,或是為了追求近期經濟效益,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從長遠利益看,這種模式不僅增加了后期維護的費用,還不利于其在市場中立足。與此同時,自身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無法激發相關人員完成固定源廢氣監測工作的積極性,且工作人員缺乏準確的識別能力和判斷能力。長此以往,不重視固定源廢氣監測將會導致單位在此方面缺少人力、機器設備的投入,進而影響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1.2 監測系統不健全,數據不完備
實時監測固定源廢氣就是為了收集與廢氣排放的相關數據,從而檢測其是否違反環境保護法,起到監督和警示的作用。因此,在監測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相關部門不重視這項工作,監測頻率和監測質量都不達標,出現了監測頻率不夠,監測數據不準確等情況。與此同時,在數據監測過程中,監測人員并未做到全方位記錄,譬如只關注固定源廢氣的排放濃度,而忽視了其進口濃度。除此之外,監測機器、監測方式的多樣化導致監測效果不統一,無法統一劃分數據。固定源廢氣監測作為一項復雜度極高的工作,其中的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直觀性。
1.3 固定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有待完善
21世紀,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不僅要應用于經濟領域、交通領域和生活領域,還要應用于環境領域,為解決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作出貢獻。目前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的固定污染源在線監測還未形成完備的系統。現存的固定污染源在線監測模式主要分為政府出資,第三方運營;政府監控,市場融資,專業化運營;企業出資,政府補貼,第三方運營3種。但是,當企業自身出資建立固定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時,就意味著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在廢氣減排上。因此,企業會設法利用監測設備避免數據超標,那么,監測體系的存在則毫無用武之地。除此之外,由于在線監測的技術和操作還不夠成熟,導致監測數據不完備、監測指標不健全等現象頻繁發生。所以,不斷完善在線監測系統已經成為了必然的發展趨勢。
1.4 固定源廢氣監測工作隊伍有待優化
在開展固定源廢氣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煙道、排氣筒等固定污染源排放廢氣進行數據監測,主要包括前期監測準備工作、生產狀況確定、手工采樣和排放參數測定等,每一環節都要求工作人員要熟練掌握監測工序和監測規范。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會發現,工作人員不僅缺乏積極的工作態度,還不了解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的相關內容,而且固定源廢氣監測工作隊伍有待優化。
2 固定源廢氣監測改進措施
2.1 前期準備工作的完善
開展固定源廢氣監測工作在保證環境保護工作有效開展的工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這項工作必須引起相關企業和政府工作部門的重視。在監測工作開展前期,要做好準備工作,即監測計劃的制訂,工況負荷的計算,采樣位置的確定等,從而為后期監測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對于監測計劃的制訂,需要監測人員親去現場了解生產過程、生產設備、污染源所在位置和采樣點的劃定。與此同時,要根據排氣筒的排氣規律來確定采樣時間和采樣頻次。在選擇采樣位置時,要優先選擇垂直管段,避免煙道、管道中彎曲自己斷面急劇變化的部位。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測量結果接近正常工況。
2.2 監測對象生產狀況的確定
為了使固定源廢氣監測數據更具代表性、準確性,監測人員在開展監測工作之前,要深入了解監測對象的情況。即先分配專門的監測人員監督監測對象的工況,以確保生產設備能夠正常運行。之后,對比監測期間主要材料的消耗量與相應指標,以此計算該生產設備在工作運行中的實際負荷。但是,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固定源廢氣監測應該在工況穩定,且生產負荷占據日常負荷75%以上的基礎上開展,否則難以保證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在測定蒸汽鍋爐負荷時,往往采用蒸汽流量表法、水表法和量水箱等方式。
2.3 在線監測系統的完善
在線監測系統的完善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所提出的要求。相關領導人需要將此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大工程,加大對固定源廢氣在線監測的重視度。在具體工作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在線監測系統進行24 h全天候監測,另一方面,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度。為了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我國在開展在線監測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引入國際先進觀念,譬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建立一套集數據監測、數據查詢、數據分析于一體的在線監測體系,以提高固定源廢氣監測的效率。
2.4 做好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在開展固定源廢氣監測工作的過程中,一些有害氣體、化學物質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加強安全防護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對工作人員安全責任意識的培養力度,宣傳相應的安全防護知識。與此同時,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安全防護設備,為工作人員的安全提供保障。更為重要的是,改變監測方式可以減少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例如,在符合監測規范的前提下,要求員工要能夠在管道處于負壓的狀態下進行數據采樣。
3 結束語
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現如今,企業生產和凈化污染源設施不斷呈現高端化的發展趨向,這使得固定源廢氣種類逐漸增多。與此同時,固定源廢氣檢測體系不完善導致我國在固定源廢氣監測方面存在許多問題。為了進一步完善固定源廢氣監測工作,需要政府不斷細化法律法規,規范監測程序。另外,工作人員需要熟練掌握監測法規、監測儀器的屬性和突發事故的解決策略。只有這樣,才能為相關部門制訂減排政策提供準確的數據。
參考文獻
[1]馮冠穎,廖秋虹.探析固定污染源廢氣現場監測流程及質量控制[J].環境,2012(S1).
[2]林樹智,曾潮生.固定源廢氣現場監測的質量控制及工況監督[J].甘肅環境研究與監測,2002(02).
[3]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編委會.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4]呂升.固定污染源監測斷面的選擇對流量測量的影響[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8,13(2).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