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牟雅菲
5月11日,上海房地產專修學院預科班學生鮑嘉(化名)經歷了十多年人生中最黑暗的4個小時。盡管事發后,施暴女生已被處分,但對鮑嘉來說,道歉和懲罰都無法消弭內心的恐懼,她說:“再也不想回到那所學校讀書了。”
眾人圍毆扇耳光、繩索捆綁拳打腳踢、煙頭燙傷逼吃穢物……如果將這一幕幕青春的殘酷物語,僅僅視為“熊孩子的惡作劇”,恐怕對受害者而言,就是永難醒來的夢魘。校園欺凌并非近年才有,但如今這些“惡霸”行為卻借著病毒式傳播手段,將未成年人之惡,淋漓盡致展現在公眾眼前。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近日頻發的校園暴力作出重要批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教育部要會同相關方面多措并舉,特別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
這是繼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后,總理直接關注校園暴力。據了解,此次專項治理覆蓋全國中小學校,包括中等職業學校。這也是近年來,首次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進行治理。
花季的孩子們怎么了?
鮑嘉的噩夢,開始于5月11日晚9時許。在老師結束當晚的查寢后,她先被小楊、小閔兩名女生帶去了另一個宿舍,被強制化上丑妝,做出翻白眼、比剪刀手的動作,并拍攝成照。其后,4名女生對鮑嘉實施了扇耳光、打手臂、逼其吸煙、用煙灰燙等多種折磨行為。
在被帶到寢室陽臺后,鮑嘉遭受的虐待更加嚴重。除了被數十次扇耳光,還被用瓶子砸頭、澆冷水、罰跪、被迫吃施暴者吐出的口香糖、被逼跳舞等。施暴過程中,有人在一旁拍照、拍視頻,而對面宿舍樓的男生則在圍觀起哄。
一直到凌晨1點半,對鮑嘉的虐待折磨總共持續了4個小時之久。從鮑父向媒體提供的照片來看,在被毆打后,鮑嘉的臉、腿等身體多處均有不同程度受傷。
據鮑嘉描述,事情的導火索是一女同學借了自己的課本遲遲不還,自己多次討要未果后請求老師幫助,引起該女生不滿。在這之后,自己向男同學的“吐槽”短信又被意外泄露,該女生和其朋友知道后,決定要找自己“算賬”。
事后,施暴者擔心老師和同學看到鮑嘉身上的傷,不準她去上課,她不敢不聽,便請了病假,晚上老師來查寢時,她也被要求躲避。直到5月13日,父母來校接她回家,她才開口說起被打的經過。
在對事實進行調查后,學院在5月20日貼出處分公告——5名施暴女生一人被開除學籍,2人被留校察看一年,2人被記大過。目前,警方已經立案,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鮑父則表示,將通過司法途徑給孩子和家庭一個交代。
事實上,鮑嘉的遭遇只是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校園欺凌現象的一個縮影。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通過媒體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就有43起,發生地包括北京、上海、廣西、云南、遼寧、海南等。
多起校園暴力事件還帶來了“血的教訓”——陜西漢中市第六中學一學生被同校4人攔住索要錢財,未果后被對方刺傷;青海一初中生服農藥自殺身亡,他在遺書中自稱曾被多位同學欺凌;河南商丘一所初中2名男生因收作業發生爭執,致一人當場死亡;江蘇一所中專4名女生侮辱欺凌2名女同學,毆打后強行拍裸照……
與此同時,校園欺凌并非中國獨有,而是一個在全世界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都普遍存在的現象。
早在1983年,挪威的全國性調查顯示,7—16歲的學生中,15%的人與欺凌行為有關。2011年,美國約瑟夫森青少年倫理品格研究所發表了一份關于美國高中校園欺凌行為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50%的學生承認在過去的一年里欺負過別人,47%的學生在過去一年里被以非常令人難過的方式欺負、取笑或者嘲弄過,10%的學生在過去一年里至少一次帶武器到學校。而日本政府在2015年6月5日公布的《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也顯示,日本校園欺凌現象普遍,在為期6年的追蹤調查中,近九成學生曾遭遇校園欺凌,形式包括集體孤立、無視、說人壞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