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隆
2015年,四都鄉平田村進行了一場鄉村實驗,其中最受人矚目的便是有建筑師參與的對當地建筑進行的改造。如今,平田村完成了向『云上平田』的過度,在這一年里,這場試點試驗對平田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我們到達平田村的時候,正趕上“云上平田”的二期項目“過云居”修建,這是一棟占地三百平方,有五個大房間的精品民宿,預計在今年七月開業。據“云上平田”的負責人葉麗琴說,這棟名為“過云居”的精品民宿建成之后,將會是松陽硬件設施最好的精品民宿。

徐甜甜設計的農耕博物館,平時也用作展覽或小型活動的現場使用。
平田村位于縣城東北的半山之中,距離縣城并不算遠,只有13公里。2014年,這個登記在冊只有三百多號人的村子,僅剩十幾個老人還在村中居住,村落面臨著嚴重空心化的現狀。當時縣里正大力發展鄉村民宿,平田的老村長江根法和他的小兒子江斌龍便與政府合作,租下這里的23棟老房子進行規劃和開發,試圖讓村莊得到重生。

用建筑師的話來說,平田其實是一個很平庸的村子,村里大多數都是典型的黑瓦黃泥墻老房子。
當時為在為松陽做整體規劃的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教授羅德胤,作為松陽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羅德胤教授的帶領下,平田村引入了國內著名的建筑設計師,進行了一次小型的集群設計。在國內建筑學界,這幾個名字說出來都是響當當的:原清華大學建筑系主任許懋彥,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主任何葳,香港大學建筑系主任王維仁,以及畢業于清華和哈佛的年輕建筑師徐甜甜。

因為村路狹窄陡峭,建筑材料都需要用騾子來運輸,工人們大多數是松陽本地人。
在整個2015年,平田村一期的改造項目中曝光最多的就是這幾棟出自名家手筆的建筑。何葳設計的“爺爺家”,在改造后成為青旅,二樓設計色彩鮮艷的可活動塑料板房是最大的亮點;王維仁設計的山家清供是這里改造體量最大的建筑,現在被改造成四合院式的餐廳,用現代的輕鋼結構和玻璃,在封閉的夯土墻上開了一道“縫”,改善了室內采光;許懋彥的木香草堂是目前平田條件最好的精品民宿,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位置,這里有著開門即景的體驗;而徐甜甜的項目則更多的偏向于公共建筑,在“藝術家工作室”中,她將原本破敗的兩棟房子中間的墻體拆除,讓房子合二為一,用條形天窗將兩座民居連接,原有的二層空間用木板包起來做兩間臥室,一層和二層的一部分連成一個“凸”字型的明亮的開放空間;而在另一棟建筑“農耕博物館”中,還使用了明瓦這種傳統建筑材料,將明瓦交錯排列,用傳統材料創造出新鮮的光感。

香港大學建筑系主任王維仁所設計改造的“山家清供”內部。現在被用作平田村的餐廳使用。
經過設計改造后的幾棟房子,已經交付于平田村使用,構成了“云上平田”的一期主體。在經過媒體的宣傳發酵之后,平田村已經成了松陽的著名景點,平時專程來平田的觀光客絡繹不絕。在我們造訪平田的當天,就碰上山下的大巴車載著滿滿一車的游客來到平田,這些觀光客一般以攝影愛好者和團隊為主,雖然不會在村內久留,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村子的消費,被作為餐廳使用的“山家清供”就擔負起接待龐大團隊的重任,而改造后的精品民宿和青旅的運營情況也相當樂觀,入住率能夠達到60%以上。

徐甜甜將原本兩棟緊靠著的房屋中間的墻體拆除,用條形天窗將房子相連,使房子合二為一。
經過一年的運營,平田村的團隊也遇到了不少問題:人手不足,之前也沒有運營經驗,在服務理念上也有待進一步提升。一邊是數目龐大的投資、回收成本的壓力、高額的人工成本、亟待提升的理念,而在另一邊,經過媒體曝光發酵之后的成果正在顯現。名氣有了,基礎打好了,接下來但是如何進一步提升?如何最大化建筑的價值?現在的平田正在經歷著“幸福的煩惱”。這場通過建筑入手,進行鄉村改造的實驗是成功的嗎?

原清華大學建筑系主任許懋彥設計的木香草堂,是目前平田村軟硬件設施較好的精品民宿。在設計中,許懋彥團隊保留了房屋的外立面,并在室內做了木屋裝修。
建筑師徐甜甜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解讀。在她看來,建筑師到鄉村去做民宿的初衷,源于想讓鄉村變得更好。平田村的“農耕博物館”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片建筑既位于村口最顯眼位置,又是當時村里品質最差最破敗的,如果這么小空間差品質的建筑都能夠得到修復提升,那么還有什么建筑是不能修復并重新利用的?通過建筑本身所傳達出的,是讓村民對自身的建筑和文化產生自信,也讓外界對鄉村的改造更有信心。

徐甜甜所設計的“藝術家工作室”的二樓,現在被用作民宿經營。
面對松陽和平田當下的火爆局面,徐甜甜認為,松陽適合的是小體量的商業開發,吸引小眾而對文化有興趣的人群,而非轟轟烈烈地做大眾旅游,大資本的進入會對古村落產生破壞。在這股熱潮中,作為試點出現的平田村,火爆、喧囂都是暫時的。

現在的松陽正在挖掘各個古村落的“文脈”,試圖以少量的資金建立村落文化,繼而形成良性的鄉村發展模式,而非僅僅是打造一兩個火爆的鄉村。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喧囂散去,在未來的一兩年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平田村”出現在我們眼前。

“爺爺家”青旅由中央美院建筑系主任何葳所設計。老屋原是一棟270平米的夯土房,改造之后一樓是公共空間,二樓是有14個床位的青旅。通過光線和有色材料的營造,呈現出年輕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