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跑
女孩的名字叫海莉,那天,她與母親逛完雜貨鋪出來時遇到了愛華德——一個流浪漢。他坐在路邊,已經很多天沒吃飽飯了。海莉拉著母親的衣角問:“我可以給他買個三明治嗎?”那時,海莉才5歲。
在街上。海莉又遇到了另一個流浪漢,他叫比利,一個退伍軍人,在戰爭中失去了雙腿,無家可歸的他再次激起了海莉的愛心。幫完了一個又一個流浪漢后,母親告訴她:“我們并不是很富裕,沒有能力幫助所有人。”
小女孩的眼角掛著淚水。倔強地看著母親:“不!我要試試看!”買不起食物,她就自己去種。
于是,為了讓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不餓肚子。她把家里的院子改造成菜地,開始學習種菜。
幾個月后。她收獲了第一份食物——半袋胡蘿卜、大豆和土豆。她把食物送給了流浪漢比利,那時,她只有6歲。
如果想給更多的流浪漢提供食物,這樣的產量顯然不夠,她的鄰居幫助海莉擴大了菜地的生產規模。小海莉不斷學習種菜的知識,這個剛剛開始念小學的女孩立志要喂飽更多的流浪漢!她做到了。
她將每一份收獲的食物洗干凈,用袋子裝好,發放給街上的流浪漢,一做就是四年。
然而,喂飽了鎮上的流浪漢后,她卻看到了還有許多人在露宿街頭。她對母親說:“他們不應該睡在路邊,每個人都應該有個家。”于是,她開始嘗試著去蓋房子。她拿起刀子、扛起電鉆。她要為流浪者建一個遮風避雨的小屋。
當地的建材商勞氏知道小海莉的行動后。只收取她50%的建材費用。她的家人則幫她在小區里回收牛仔布和木頭做建筑材料。別的小孩還在搭積木時,她已經趴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測量尺寸,并載著口罩認真地粉刷墻壁。一間精致的小房子在小海莉的努力下,真的就這么蓋成了。23個志愿者幫助海莉把房子搬到拖車上,然后將房子送到了需要它的地方。
海莉決定,她要蓋更多的小屋,讓街上所有的流浪者都有一個睡覺的地方。勞氏公司告訴海莉,他們會為她繼續提供建筑材料。她開心地對母親說:“我幫助不了所有人,但愛可以。”
這個9歲小女孩的善舉,成為了一股推動改善流浪漢生活的力量,有人開始捐錢,有人開始捐種子,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到了身邊的流浪者。
總有人為名人捐款多少而爭論,總有大人告訴孩子“我們幫不了那么多人”。但你要堅信:沒有一種善舉,會渺小到無法改變世界。
(鄭州摘自《格言·校園版》2016年第2期,圖/周子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