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戈里

2016年1月16日晚,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經過幾個小時開票計票,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最終以683.8萬票大勝對手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的377.4萬票,將在今年5月成為臺灣地區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領導人。
出身客家望族的法學學霸
1956年8月31日,蔡英文生于臺北市中山區,她的祖父是臺灣屏東縣枋山鄉的客家望族,父親蔡潔生有四名妻室,共育有兒女11人,蔡英文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幺。若依照族譜,蔡英文本名應為“蔡瀛文”,但父親覺得“瀛”字筆劃太多,所以將她的名字改為“蔡英文”。
蔡潔生年輕時靠修飛機、修汽車發跡,發展專門經營駐臺美軍和外籍顧問的生意,晚年又靠房地產賺了不少錢。
學生時代的蔡英文曾就讀于臺灣知名女子精英學府中山女中。因為家族經商的需求,父親希望她讀法律系,于是蔡英文大學聯考第一志愿填了臺大法律系。1978年,蔡英文取得臺大法律系法學學士學位,赴美繼續攻讀法學碩士,1980年取得康奈爾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學位。
碩士畢業后,蔡英文來到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繼續求學,1984年取得法學博士學位,這一年她28歲。此后她曾在美國考取律師證,1997年在臺灣地區獲得律師資格。
作為學霸的蔡英文在1984年回到臺灣后曾有一段教師生涯。她擔任過臺灣政治大學(臺灣地區稱“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東吳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兼法律系教授、臺灣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等職務。在政大任職期間,蔡英文被證實在外兼差律師違反學校規定,1990年被迫離開政大法律系。
20余年政治生涯
在李登輝任內,蔡英文成為“行政院經濟部國際經濟組織”首席法律顧問,并曾擔任臺灣加入GATT(關貿總協定)與WTO(世界貿易組織)的首席談判代表長達15年。
2000年5月至2004年,蔡英文在陳水扁“執政”期間擔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的首任主任委員。在職期間,蔡英文協調“立法院”通過“兩岸關系人民條例”修法,開放小三通、兩岸春節包機直航等兩岸交通項目。
2004年,蔡英文正式加入民主進步黨,一年后就任立法委員,并擔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副總召集人。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進入蘇貞昌內閣的蔡英文任“行政院”副院長,2007年5月21日蘇貞昌內閣宣布總辭職,蔡英文卸任返回家鄉屏東,暫不從事任何政黨職務。
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敗選后,蔡英文參選民進黨主席。當年5月18日,蔡英文以超過57%的得票率當選為民進黨史上首位女性正式黨主席。2010年5月23日任期滿,蔡英文再次參選民進黨主席,以90.26%的得票率連任。
2015年至2016年并非是蔡英文首次入圍臺灣“大選”,2012年1月14日第13次臺灣領導人選舉開票,作為民進黨候選人的蔡英文以80萬票之差敗給了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敗選當日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一職。2014年3月蔡英文卷土重來,宣布參選民進黨該年5月的黨主席選舉。2014年5月25日,蔡英文以93.71%的得票率再次當選民進黨主席,可見只花了8年時間帶著民進黨從低谷到高峰的蔡英文在部分臺灣民眾心中的地位。
從冷到熱的“小龍女”
在臺灣媒體和民眾眼中,蔡英文安安靜靜,甚至有些“冷”,因此在政治生涯早期她獲得了“小龍女”的綽號。而在擔任民進黨主席后,她也因為“聽不進意見”的強硬作風,被謔稱為“小聾女”。
她個性內向、沉穩、冷靜,說話少有激情,甚至被認為缺乏渲染力。對此,蔡英文自己的說法是:“總是覺得政治領導人的首要責任是管理自己的情緒,理由很簡單,因為情緒經過媒體報道,會有更大的傳染力。”
在2015年9月為自己的新書宣傳時,蔡英文說:“社會大眾會因為我們的喜怒哀樂而喜怒哀樂。”所以從事公職這么多年來,她在情緒管理上一直嚴格自我要求。她認為,政治人物的熱情必須用對地方,熱情若能感染更多人來參與正確的事,她就應該努力調整自己的角色與心境。
蔡英文對自己內向的性格欣然接受,她曾說自己的內向來自于從小的家庭環境,父母和兄姊給她很大的安全感,更讓她養成了遇到事情不驚慌的個性。“我是內向沒錯,但我其實蠻會處理人際關系,在外面跟人群的互動很不錯。”
2012年“大選”落敗后,蔡英文的性格似乎有了變化,許多臺灣民眾覺得那個理性的“小龍女”多了溫度,面對群眾更熱情,她變得不再那么緊張。蔡英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以前我覺得去打攪人家很不好意思,如果人家沒有要跟我握手,我就不去跟人家握手,現在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找他握手去了。”她學會把腰彎得更低,手握得更緊,講話多了肢體語言,開始有喜怒哀樂,不再只是談判桌上那個冷冰冰的“鐵娘子”。
無法回避的兩岸問題
在2015年參選后,蔡英文與副手陳建仁提出的競選承諾中,兩岸問題備受關注。蔡英文給出的相關承諾包括:
“守護和平的現狀,守護臺灣下一代的選擇權利,守護臺灣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的價值。”
“針對陸客,增加自由行、優質團、高端團的配額。”
“調節陸客團的觀光路線,在申請簽證的階段,就做好路線管理。”
“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且監督條例適用于正在進行之協議。”
“承諾建立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系。”
在勝選感言中,提及兩岸話題,蔡英文表示:“我曾多次承諾,將建立具有一致性的、可預測性的、可持續的兩岸關系。我要再次重申,今年五月‘執政后,將以現行體制、兩岸協商交流互動的成果、以及民主原則和普遍民意,作為推動兩岸關系的基礎,我也會秉持超越黨派的立場,遵循臺灣最新的民意和最大的共識,致力于確保海峽兩岸關系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以創造臺灣人民最大利益和福祉。”
回顧兩岸20多年的歷史,堅持“九二共識”與否,成為兩岸關系發展的關鍵。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負責人對臺灣地區選舉結果表態稱:近8年來,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與兩岸同胞攜手開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建構兩岸交流合作框架,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保持了臺海和平穩定。這一良好局面得來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未來,臺灣地區目前低迷的經濟、步步為營的涉外事務、島內政黨矛盾等問題,以及教育、農業、食品衛生等臺灣民眾關注的話題,都將在短時間內考驗蔡英文。“從今天起,就是改革的第一里路。這些托付,將會是我推動改革的最大后盾。”蔡英文在勝選感言中提到的“第一里路”,似乎一點都不好走。
(瘦竹摘自《外灘畫報》2016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