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識博 邵東明(.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上海 004;.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廣東廣州 50006)
?
體育專業大學生文化課程學習態度調查與分析
馬識博1邵東明2
(1.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上海 200241;2.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6)
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和數理統計調查的方法,對于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和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60名體育專業大學生進行研究。旨在了解體育專業大學生對于文化課學習的態度及其影響因素,希望對現如今我國高校體育專業教育的改革提供參考。通過研究發現:大學生對于文化課的重視程度整體比較好,部分學生出現認為文化課對于學習體育專業幫助不大,進而不重視文化課的現象。
關鍵詞:體育專業 文化課 學習態度
眾所周知,文化課作為大學本科體育專業學習的一部分,在大學生學業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對于體育專業大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從而聯系實踐,提高專業素質,達到“一專多能”全面發展的目的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體育院校學生對于文化理論課重視程度不夠,厭學等問題,卻又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此現象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文化課基礎較差、日常術科訓練任務重、學習環境和氛圍較差等。 因此,如何扭轉體育專業學生厭學這一狀況,使其潛能充分地得到施展,這對于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個重大的課題。
1.1研究對象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和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3個專業的學生共60名。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通過使用問卷調查法,獲取相關的資料。分別對兩個學院3個專業的男、女生發放問卷60份,收回60份,其中有效問卷6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圖1 不同性別對于文化課認可程度條形統計圖

圖2 不同專業對于文化課認可程度條形統計圖
1.2.2文獻資料法
通過搜索中國知網、維普和萬方數據庫,收集期刊以及相關的優秀碩博士論文,獲取豐富的文獻資料,保證研究的科學性、代表性。
1.2.3數理統計法
運用SPPSS 17.0對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常規處理。
2.1學生對于文化課認可度
該調查通過問卷了解學生體育文化課程的學習對于其學習體育專業是否有幫助。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學生認可文化理論課在體育專業學習中的地位。另有22%的學生對于這樣的說法持絕對肯定態度,完全認可這種說法。調查中只有1位學生不認可文化理論課在體育專業中的地位,不認可文化課的學習對于學習體育專業有幫助;沒有學生對此命題持完全否定的態度。綜上所述98%的學生持中立或正面認可的意見,認為文化課對于學習有幫助。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從性別上來講,女生持認可態度的要多于男生(P<0.05),男生則持一般認可的人數高于女生,即女生比男生更認可文化理論課的有用性,這可能是由于女生的性別特點(見圖1);另外從專業上講,總體來說,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專業較運動訓練專業更認可文化課對于學習體育專業的幫助%作用(P<0.01),原因可能是運動訓練的同學有一部分是來自業余體校或者專業隊,其訓練的方式多為術科運動訓練和教練在運動場地進行指導,較少地進行文化課理論輔助和培養,這部分同學較有意識地認為體育文化課程的學習對于自己術科的體育學習幫助不大,僅有日常的術科訓練就足夠了(見圖2)。

圖3 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于文化課重視程度條形統計圖

圖4 學生對于文化課感興趣課程類型排序堆積面積統計圖

表1 學生對于文化課感興趣課程類型排序分布表(單位:人數/%)
2.2學生對于文化課重視程度
該調查通過調查學生對于文化課程重要程度的看法發現,約有1/5的大學生非常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另外,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認為自己重視文化課的學習;1/5的大學生對此持中立的態度,被調查者中,沒有出現主觀上對于文化課不重視或很不重視的情況。因此,在體育專業的大學生中,普遍認為文化課還是比較重要。此外,在數據統計中,還注意到了受調查者的性別對于調查結果影響不大(P>0.05)。在進行調查者專業的橫向比較中發現,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的學生較運動訓練的學生,更重視文化課(P<0.05)。原因可能是因為運動訓練的同學在入學之前術科基礎比較扎實,而對于文化課普遍不如術科重視。在全國統一的運動訓練單招考試最終成績評判中,術科占70%權重,而文化課卻只占到30%。在實際情況中運動訓練的學生中術科成績出色的同學占有很大比例,然而這類同學通常文化課成績卻不盡如人意(見圖3)。
2.3學生感興趣的文化課程
學生對于校普修課(例如:《大學英語》《計算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等)、人文社會學課程(例如:《體育社會學》《體育概論》《體育心理學等》)、自然科學類課程(例如:《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等》)以及校公選課進行感興趣程度的排序(見表1和圖4)。
通過調查結果所反映的統計表與統計圖可以發現,學生對于自然類課程最感興趣,其原因主要是自然類課程其內容具有實驗探究性質,與術科實踐聯系較為緊密,實用性較強。由于廣東省大部分體育專業的學生高中階段學習理科,故對于自然類課程有一定基礎,加之感興趣程度高,所以較受學生們歡迎。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在學生感興趣的排位中處于第二。而公選課和校普修課同學們的感興趣程度最低,原因主要有:以教師宣講為主,理論性強,內容較為枯燥,與體育專業實踐聯系不緊密等特點。
2.4學生對于當前文化課程的看法
在被調查者中,45%的學生認為當前所學的文化課程教師授課枯燥無味。感覺當前文化課存在課程理論性和邏輯性較強,難度較大,教材知識體系過于陳舊,理論與實踐脫離以及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問題的學生大約占1/4。究其原因上首先教師層面,部分文化課教師多適應宣講式教學,與學生互動較少。這就出現了“教師講教師的,學生做學生的”低效率課堂現象,造成了課程的枯燥無味。第二,部分文化課教師研究方向與體育不緊密,例如運動人體科學教師很多本科或研究生階段方向多為生物學或醫學,對于體育的實踐方面較為薄弱,這勢必會與學生擅長的術科聯系較少,從而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第三,學生層面上,體育專業的學生多文化課基礎薄弱,對于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和對數理化基礎要求較高的自然科學課程來說,體育專業的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第四,教材層面,現如今體育專業課本知識體系更新速度較慢,教材體系較為陳舊,造成與現實高速發展的體育科學研究脫離嚴重。最后,考核層面,在評判方式上,部分教師采取考試劃定范圍的教學方式,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學生課堂參與性下降,課堂效率低下等問題。
3.1結論
總體來說,體育專業大學生對于文化課的地位持認可態度;在文化課的重視和感興趣程度上,女生略高于男生,體育教育、社會體育的學生略高于運動訓練的學生;學生對于自然科學類課程感興趣程度最高;當前課程教師講授枯燥無味是同學們對于文化課反映最強烈的,同時也是學生對于文化課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之一。
3.2建議
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變過去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多種有利其身體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改變知識傳遞途徑,靈活運用各種知識傳遞途徑方式,如電化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組織各種參觀、展覽、社會調查等,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同時體育院校要根據體育專業大學生文化課普遍基礎較差的客觀事實和部分同學對于文化課積極性差的調查結果,進行調整與改革。此外,體育院校要結合當前實際進行教學調整,理論聯系實際,加快教材體系與知識體系的更新速度。
參考文獻
[1]毛翠玲.體育專業學生厭學文化課心理分析與克服辦法[J].山東體育科技,2007,29(2):77-78.
[2]孫林,楊麗華,侯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理論課隱性逃課現象研究[J].科技信息,2008(12):15-16.
[3]張艷明.體育專業本科生學習體育理論課的現狀調查[J].體育師友,2010(1):71-72.
[4]李真真,佟浩,王雷.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理論課學習態度的調查分析[J].教書育人,2006(17):45-46.
[5]張亞平,邵偉德.體育專業學生對專業理論課學習的態度及影響因素[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3,19(4):17-18.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6(b)-0054-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