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能文(福建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翠坪山煤礦,福建龍巖 364000)
福建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礦井“三量”管理存在問題及措施初探
鐘能文
(福建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翠坪山煤礦,福建龍巖 364000)
為進一步加強“三量”管理,保證礦井生產正常接替,實現穩產和均衡生產目標,本文根據福建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各礦井普遍存在“三量”不足,接替緊張現象等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建議。
“三量”管理;生產接替;措施建議
礦井“三量”指開拓煤量、準備煤量、回采煤量。
1.1 開拓煤量是指礦井已具備生產條件的采區中,由已掘開拓巷道所圈定的可采煤量。
1.2 準備煤量是指在開拓煤量范圍內,已完成工作面開采所必須的準備巷道所圈定的可采煤量。
1.3 回采煤量是指在準備煤量范圍內,運輸巷掘到邊界且布置回采切眼(包括上山小眼、順槽、中間巷、回風巷)等工程所控制的可采煤量。
隨著水平的延伸,福建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各礦井構造更加復雜,煤層賦存條件變差,實際儲量比表上儲量少很多,“三量”不足,生產接替緊張,管理難度增大。在“三量”管理上,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各礦井不同程度存在“三量”不符合要求,接替緊張現象,如翠坪山礦、坑柄礦、銅鑼坪礦、蘇二礦等。二是回采量普遍不足,造成前掘后采和前進式采煤,如翠坪山礦、蘇二礦、坑柄礦等,準備量不足的礦井有:蘇二礦、坑柄礦、牛欄山礦等。三是有些礦井“三量”過于集中,如龍潭礦、牛欄山礦等。四是構造越來越復雜,要準確計算“三量”難度很大,如翠坪山礦、牛欄山礦等。五是部分礦井技術管理不到位,無效進尺居高不下,造成“三量”不足,接替緊張,如銅鑼坪礦、蘇二礦等。六是部分礦井“三量”計算與實際不符,圖表不一致,如翠坪山礦、銅鑼坪礦等(見下表)。

福建煤電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6月三量表
3.1 各礦井要建立一套切合礦井實際、易操作實施的“三量”與接替考核辦法 ,從制度上保證增加“三量”、緩解采掘接替緊張關系的科學與合理性。
3.2 嚴格采區設計及審批
礦井的采區建設要嚴格按設計規范要求進行,在編制采區設計方案前,地質部門要對該區地質構造、煤層賦存情況及水文地質等進行詳細分析,修改完善地質圖紙資料,提交采區地質說明書,經礦井總工程師組織審查、修改后方可作為采區設計的依據。對控制程度低、構造復雜、水文地質不清的塊段,可考慮先施探巷,查清了地質情況后,再組織采區設計。采區建設過程中,要加強現場跟蹤,當地質構造變化較大時,重新論證方案的可行性,及時進行調整設計。
3.3 加強地質分析,減少無效進尺,增加礦井“三量”。要把減少無效進尺作為生產技術部有關人員的考核內容之一,對采掘、地質、測量技術員責任心不強或跟蹤不到位造成無效進尺,及施工隊沒按技術人員要求施工造成無效進尺的,要進行相應的處罰。對在減少無效進尺、增加礦井“三量”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員要進行獎勵。
3.4 定期召開礦井生產技術分析會
各礦井要根據本礦地質構造復雜程度、接替狀況,由總工、生產副礦長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每周或每旬召開技術分析會、討論會,對礦井有關方案設計、采掘工作面遇到的技術難題、掘進巷道投入產出等問題進行研究解決。
3.5 建立地質會診制度
各礦地質技術人員要深入一線,對遇到的地質問題要認真分析,盡可能作出準確判斷。對復雜地質問題沒把握解決的,要收集周邊開采資料,編制成圖,并報公司、分公司地質技術會診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礦井復雜地質問題上報情況,公司、分公司地質技術會診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會診。
3.6 加強專業技術溝通
在每一項目工程開工前,礦井地質部門必須提前認真分析塊段內的構造及煤層賦存狀況,編制地質說明書,與采掘技術人員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過程中,地質、采掘、測量技術人員須密切配合,要對現場揭露情況及時進行編錄、會診,盡可能在第一時間優化施工方案,做到精確指導生產。
3.7 強化技術培訓
做好新老技術員的“傳、幫、帶”工作,讓新技術員快速成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公司要定期組織采掘、地質技術人員的培訓和考試,提高他們業務水平,擔負起生產技術管理的重任。
3.8 優化巷道布置及施工方案
3.8.1 采區巷道布置
優化采區巷道布置的原則有:合理集中生產;合理確定采區生產能力;合理的通風、運輸系統;良好的經濟效果。總之,采區巷道布置要考慮工程量省、投資少、投產快、巷道維護量少、回采率和生產效率高、采區生產成本低等因素。
3.8.2 區段巷道布置
對于不同煤層、不同塊段、不同構造須采用不同的巷道布置方式。
對頂底板較好,較薄的穩定煤層,盡量沿煤施工運巷。沿煤巷掘進速度快,并有助于進一步探明煤層賦存狀況。
對于煤松易垮,頂底板較差的煤層,或者急傾斜煤層,則要掘底運巷。對沿底板掘進的運巷,要根據圍巖情況、地質構造等,控制好煤層與巷道之間的距離,盡量減少短石門及反眼的長度;對較厚易垮煤層,盡量施工短石門(可當存車用)見煤,或降低反眼坡度,這樣出現垮煤時較易處理,既安全又避免由于垮煤造成無效進尺。
對于層間距較近、構造相對復雜的煤層,可施工集中巷,用短石門或反眼揭露煤層,達到一巷兩用的目的,有效增加礦井“三量”、降低萬噸掘進率。
3.9 特殊采面的管理
當采煤面掘切眼或回采遇到走向斷層或壓薄帶時,經分析斷層或壓薄帶上部還具有開采價值的煤炭時,必須先制定特殊回采方案,破頂底板或補高位眼尋找上部煤層。否則,要處罰相關責任人員。經分析認為殘余煤炭無開采價值,決定收作前,要報公司、分公司生產部門確認。
3.10 做好老區復采工作
對構造復雜容易丟煤,資源回收率低的老采區,礦井要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分析研究,根據采區開采及周邊揭露情況,進一步分析控制采區構造,修改采區儲量計算圖,在資料準確的情況下,通過合理布置巷道和利用老巷道進行復采,以增加礦井“三量”、提高資源回收率、控制無效進尺的產生。
3.11 及時認真繪制圖件資料
要認真收集資料,對石門、運巷、上下山進行100%仔細編錄,及時修改完善剖面圖、水平切面圖、儲量圖、采掘工程平面圖等圖件資料,做到各種圖紙能相互印證,圖紙與現場相符。嚴格按公司“三量”管理規定計算“三量”,使“三量”符合實際,能真實反映采掘接替關系。
總結:綜上所述,通過對福建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各礦井“三量”管理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建議,對今后進一步規范礦井“三量”管理、緩解生產接替緊張局面具有指導意義。
G322
B
1007-6344(2016)04-03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