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農業,是農墾發展的方向。從農墾經濟問世那天開始,農墾就被黨和國家賦予了探索農業現代化道路、為農業和農村提供示范的歷史使命。農墾是中國特殊國情下的一種重要的農業經營模式,具有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衛邊疆等多種功能,60多年來中國農墾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對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默默奉獻的農墾人積極探索示范帶動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的途徑和方式,有力推動了中國特色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2016年6月12日,農業部出臺《深化農墾改革專項試點工作方案》,方案決定在全國各墾區組織開展深化農墾改革專項試點工作,通過試點先行,探索改革路徑,積累改革經驗,全面推進農墾各項改革。
農業部農墾局副局長彭劍良指出,農墾改革專項試點工作方案,提出了包括加快推進集團公司直屬企業整合重組、推進國有農場企業化改革和公司化改造、加快組建若干家區域性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等20項試點任務,旨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墾經濟轉型升級。
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表示,農墾改革專項試點必須有利于增強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和整體實力,強調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建立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等,把農墾做大做強做優,打造農業領域的航母,更好發揮農墾的戰略作用。
建國60多年來,農墾業已成為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國家隊”、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示范區、農業國際合作的排頭兵、安邊固疆的穩定器。
據了解,中國農墾耕地面積近1億畝,糧食總產720億斤,商品率高達90%,天然橡膠、棉花、牛奶、糖料產量分別占全國的45.9%、27.3%、11.6%和6.3%。
農墾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農墾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承擔國家使命而建立的,經過60多年的艱苦創業,建設了一批現代化的國有農場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了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特征突出、產業體系健全的獨特優勢,錘煉出“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農墾精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援國家建設、維護邊疆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近年來,農墾改革穩步推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大型農業企業迅速成長,整體經濟實力顯著提升,成為國家在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農墾是中國特色農業經濟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農墾與農村集體經濟、農戶家庭經濟、農民合作經濟等共同構成中國特色農業經濟體系。這是中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農業農村領域的重要體現,是農業農村發展不斷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保障,符合中國國情農情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農墾農業生產力先進,在現代農業建設中具有獨特優勢,大力發展農墾經濟,對于帶動農業農村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要意義,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
新形勢下農墾業承擔著更加重要的歷史使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農業發展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國際農業競爭日趨激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任務更加艱巨,維護邊疆和諧穩定的形勢更加復雜。農墾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水平較高,綜合生產能力強,農產品商品率高,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物質裝備條件、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農業對外合作等走在全國前列,一些國有農場位于邊境地區,在國家農業生產的全局中,戰略作用更加突出。
農墾是中國農業改革的“處女地”,同時具備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的優勢,從生產效率來看又是中國農業的“排頭兵”。在中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的當下,面對農業生產中土地和勞動力價格快速上升的成本擠壓、國際市場高質低價農產品的競爭,以及當下“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云南農墾改革在新常態下應該如何應對?答案是令國人滿意的!
云南農墾創建于1951年,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完成國家賦予的保衛邊疆、建設邊疆,促進邊疆民族團結和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天然橡膠事業的特殊任務而建立的。墾區分布在云南省8個邊境州(市)、28個縣(市、區),設有6州(市)農墾局、43個農場。2014年末,區域總人口340474人,從業人員126158人,其中,在崗職工57973人,離退休人員66862人。擁有土地面積340萬畝。2014年末,資產總額96.6億元,負債總額66.62億元。建成了中國重要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和云南省優質茶葉、咖啡、蔗糖、熱帶水果生產基地。農墾區橡膠種植總面積達到830萬畝,產量42萬噸。
2010年以來,云南農墾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云南改革要求,創新管理體制、激活經營機制、調整利益分配、理順勞動關系、健全社會保障,墾區天然橡膠主產業鞏固提高,茶葉、咖啡、甘蔗、水果、澳州堅果、石斛等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壯大,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二、三產業加快成長,基礎設施和民生改善逐步完善,社會和諧穩定。2014年實現生產總值42.02億元,從業人員人均年收入14241元。
農場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通過農場辦社會職能分離和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減輕了企業和職工承擔辦社會的各項負擔,場地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實現了農墾職工參加社會各項保障,享受公共服務均等化。落實了國有農場經營自主權,農場生產經營積極性進一步增強,普遍實行家庭承包,消除了待業、失業現象,增加了職工收入。
天然橡膠產業健康發展。植膠區域布局不斷優化,種植面積和產量連續多年保持穩步增長。優質良種苗木繁育能力顯著提高,建成了10個定點苗木生產基地,面積1935. 2畝(其中增殖圃255.1畝),年生產供應苗木400萬株。膠園更新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間共完成膠園更新定植18.6萬畝,累計完成361.8萬畝非生產期膠園撫管,實現膠園按期或提前投產。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建設全面推進,建成科技示范園3個,生產示范區12個,示范面積1.5萬余畝,帶動發展5萬余畝。2014年,墾區天然橡膠種植面積達到218.18萬畝,投產151. 81萬畝,生產、加工干膠26.9萬噸。
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2015年上半年,茶葉、水果、咖啡產量同比增長8.61%、13.56%、16.2%,傳統優勢產業穩步發展;澳洲堅果、辣木、冬季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步伐加快,新植澳洲堅果4.89萬畝、辣木1.2萬畝,產量增長幅度大,效益穩定,呈現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態勢。推進林下養殖,生豬、肉牛、蛋雞等禽畜養殖業迅速發展,拓展了職工的增收渠道。
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持續推進。墾區棚戶區第一批改造任務已經完成,累計完成危舊房改造80224戶(含配套基礎設施),新建或改造住房面積500萬平方米。解決了20.6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墾區106條農村公路共377公里建設項目納入中央農村公路投資建設項目計劃。實施了一批水利干支渠防滲改造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程。繼續實施墾區扶貧攻堅工程,18個貧困農場被列為國家重點扶持,完成扶貧工程項目28個。
云南農墾集團江城橡膠公司經過20年的探索與創新,在“領路人”的帶領下,班子團結一心,篳路藍縷,艱苦創業,找準生產經營發展模式,在祖國的邊陲小鎮,在“一眼望三國”的西南邊境上,通過大膽實踐、大膽探索、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國企改革發展的新路子,創造性地找到了推動改革發展的“江城模式”,并贏得了當地黨委政府和群眾的高度認可。
“十二五”期間云南農墾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在這一時期,云南農墾還要緊緊圍繞墾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現有產業發展優勢,重點發展天然橡膠產業、茶業產業、特色熱作產業、特色種業、現代養殖業、特色加工業、商貿物流產業、房地產和現代物流業等主要產業。加快基礎設施、美麗農場、產業園區、信息化、小城鎮、扶貧攻堅、科技推廣服務、“走出去”發展等重點工程。通過深化改革,完善農場體制機制、優化農墾土地政策、落實產業園區優惠政策、優先支持墾區城鎮化建設、加大財政稅收獎勵和金融政策支持、加大項目支持力度、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加強農墾人才培養和干部隊伍建設,為“十三五”目標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同時,云南墾區還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扶貧攻堅,保障和改善民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和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為實現農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為把農墾建設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增添云南力量、把農墾建設成為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凸現云南樣本、把農墾建設成為中國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書寫云南傳奇、把農墾建設成為中國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增加厚重的云南砝碼,幾十萬云南農墾人將秉承“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農墾精神,在云嶺大地上續寫更加輝煌的的農墾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