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2日,社會各界期待已久的第四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二十四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南博會”)在昆明開幕。
當晚,昆明以一場云南少數民族文化視聽盛宴—《高原音畫》云南少數民族精品歌舞樂(以下簡稱《高原音畫》)開門迎客。演出共分為穹宇之聲、紅土恩澤、人世樂象三個章節,以云南少數民族器樂演奏、原聲演唱、多聲部合唱與少數民族樂舞合成,表達云南各少數民族相互依存、融合發展的場景。
一個小時的演出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臺下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高原音畫》的成功演出,充分展示了云南的民族特色、民族形象、民族團結和睦的文化氛圍,展示了一個多民族融合文化區域中心城市的本質和特色,也進一步展示了昆明“親誠惠容、合作共贏”的城市形象,更為展示云南民族文化打了個漂亮的先鋒戰。
民族元素 增添價值
民族與現代的碰撞和融合是獨屬于云南的時尚,在南博會的舞臺上,這種時尚便顯得格外奪目。
志愿者服裝成“最炫民族”風。剛進入南博會現場,志愿者身上由紅、黃、綠、藍、白五種顏色組合而成的服裝便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據了解,此次南博會志愿者服裝的肢體圖案由抽象旋轉的彩色線條和流動的祥云組成一支靚麗的孔雀。孔雀在云南是善良、美麗、聰明、自由、和平的代名詞,同時彩色線條與祥云的組合也寓意著一個平安吉祥、和諧發展的云南。可見,南博會執委會在志愿者服裝上下足了功夫。
記者了解到,本屆南博會志愿者服裝采取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與重點對接聯系相結合的方式,甄選出了120多個志愿者服裝設計方案。并成立了志愿者服裝設計方案評審小組,秉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匿名評審、初評、中評,評選出3套方案,上報后由南博會執委會確定最終方案。
最終被選定的志愿者服裝成為南博會志愿者們最顯著的身份標識。服裝以熒光綠為主色調,外套、短袖T恤的顏色自上而下逐步由綠向白色漸變,再搭配上七彩圖案,寓意七彩云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云南青年志愿者“小白云”的生機活力。帽子為白色,用七彩圖標作點綴,如同七彩云霞點綴在藍天白云之間。褲子以淺灰色為主色調,褲縫點綴七彩條紋,整體色調上與上裝的綠色設計互相搭配呼應,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民族、文化、時尚的元素。
昆明老街展示深厚的老昆明文化底蘊。記者獲悉,昆明老街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4A旅游景區,如申報成功,昆明又將多一處具有本地傳統風情的4A級旅游景區。本屆南博會上,昆明老街作為云南省重點項目,在旅游產業館隆重亮相,是展示昆明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名片。
昆明老街是昆明主城區惟一留存完整、具備民清時期格局肌理的傳統街區,文物建筑眾多,老字號云集,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老昆明情感價值,是昆明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屬于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資源。街區內包含了名人故事、口頭傳說、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美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了花鳥魚蟲、新春廟會等傳統市井商業業態,匯聚了多元建筑文化、抗戰文化、歷史名人文化、歷史制度文化、傳統市井商業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在全國歷史文化街區中獨具特色。街區擁有勝利堂、福林堂、聶耳故居、馬家大院、同慶豐舊址等三十多處掛牌文物及保護建筑,是展示老昆明文化的絕佳窗口。
民族工藝品備受青睞。記者在大姚納蘇民族手工藝品發展有限公司展位前看到,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其中彝族刺繡服裝、布鞋、手包和飾品等受到不少人的追捧。該展館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贏得市場,公司在傳承和保留傳統彝族刺繡工藝的同時大膽創新,力求使產品融入日常生活,既保護和傳承了民族文化,又打開了國際市場銷路。2013年底,公司的刺繡創意設計獲得國際頂尖奢侈品設計師的青睞,并聯合推出了彝族純手工刺繡定制手包系列,為彝族傳統手工刺繡走向國際高端市場開辟了道路。
走在南博會旅游產業館里,記者看到像彝族刺繡這樣既有民族設計元素,又拓展國際市場的云南旅游商品不勝枚舉。比如歷史悠久的下關沱茶,制作講求精細,其中“揉茶”的步驟更是無法用機器替代的,具有百年歷史,制作技藝已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博會不僅為沱茶走向世界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白族文化。
民族醫藥 首登南博
據了解,此次南博會首次設立健康休閑館,中醫藥、民族醫藥首次以獨立設館的方式進行展示,進館就能看到傣醫、彝醫以及云南民族民間醫藥的展臺,云南民族醫藥由幕后轉為臺前。
傣醫2000多年歷史自成體系的傳統療法。傣醫是我國的“四大民族醫藥”,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理論到實操都自成體系,是一套特色鮮明、療效顯著的傳統療法,不僅在傣族地區有廣泛地運用,還傳播到了一些東南亞地區。
記者走進傣醫醫院展臺,發現展臺上陳列著很多醫藥書籍,包括遠古時期用于記錄醫藥知識的貝葉經。展館重點向公眾展示了傣醫“四塔五蘊”理論、傣醫十大傳統療法、傣醫典籍。此外,展館內還展出了10余種傣藥,比如燈臺葉止咳合劑、喉舒寶含片、外用追風鎮痛酒等。
彝醫對付疑難雜癥、慢性病、骨傷有獨到優勢。彝族醫藥是中華上古醫藥理論結合彝族文化、彝族信仰、居住地自然條件及生產生活等形成的一門民族醫藥學,彝族傳統醫藥知識體系以“一元二氣五行六路毒邪”為主線和核心,有著悠久的歷史并被廣泛推廣應用,是云南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醫藥之一。在南博會健康休閑館,云南省彝醫醫院的展臺重點展示了彝醫診療技術、彝醫藥書籍和相關物品。
展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彝醫藥在一些疑難雜癥、大病、慢性病的治療方面有其獨到的優勢,在骨傷科和止痛方面有獨到的用藥經驗。“彝醫水膏藥療法”“彝族藥認知方法”已分別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云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曲靖市民族民間醫藥學會一舉拿下云南中藥材(民族藥藥材)交易中心項目,投資金額高達6000萬元。2016年6月16日,曲靖市民族民間醫藥學會與云南優盛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商議達成民族藥藥材交易中心,投資金額高達6000萬元,項目完成后將產生年銷售收入10億元。
該項目以云南道地藥材和民族藥材交易平臺建設為重點,傳承發展云南道地藥材、民族藥材種植加工交易文化。雙方將在昆明菊花園藥材市場、曲靖經濟開發區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科創園,建設云南中藥材(民族藥材)電子交易平臺、民族民間醫藥交流平臺、云南道地民族藥基礎信息平臺、民族民間醫藥交流等服務平臺。努力打造以現代科學技術及信息技術構筑集種植、生產、加工、研發、質檢交易和服務于一體的云南道地藥材民族藥材發展新格局。
在國際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深化和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背景下,傳統醫藥已成為云南省對外交流的重點合作領域之一。參與南博會對中醫藥進行展示,是拓展云南省中醫藥服務領域、推動中醫藥“走出去”,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的有益嘗試和探索,也是保護和傳承民族醫藥的重要舉措。
多姿文化 綻放云嶺
云南被譽為紅土高原上的“民族聚寶盆”,共居住著彝族、白族、傣族、瑤族、水族、苗族等26個少數民族,其中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有15個,具有古老的民族文化。
藝術周之“七彩云南”盡顯民族風情。6月11日至16日,“2016中國·南亞東南亞藝術周”在昆明舉行,活動由云南省委宣傳部和云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是第四屆南博會的重要組成項目,也是南博會惟一一項文化藝術類活動。
本屆藝術周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特色鮮明。活動期間,每天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兩場“七彩云南”民族歌舞和民族服飾展演,向參會的各國來賓及觀展民眾展示云南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歷史底蘊,積極對外傳播云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用文學藝術的力量推動云南對外開放。
“七彩云南”由歌舞展演和民族服飾展演兩個部分組成。云南民族歌舞展演遴選了云南省內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和舞蹈精品節目,向公眾展示了云南獨特的文化和深厚的歷史。其中,歌舞《多彩的云南》、哈尼族舞蹈《木屐舞》、佤族舞蹈《木鼓舞》、獨唱《云南美》等歌舞節目,舞姿動情,音樂美妙,歌聲動聽,異彩紛呈,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民族風情,體現了云南人民的熱情與真誠,獲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據悉,為了提高展演的效果,此次民族服飾展演首次把大屏幕搬上舞臺,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聲音、圖像、音樂、現場表演等多種手段,豐富了表演內容,提升了表演效果,不少在場觀眾都大呼驚艷,直言“美瞎了”。
本次南博會,云南民族文化成為吸睛之筆,展現了無窮的魅力與價值。不少展商與市民紛紛表示,來參加南博會,不僅是參加一次商品的交流盛會,更是享受一次中國文化的盛宴,他們不僅要把中國的商品帶回去,更要把云南各族人民的熱情帶回去。雖然本屆南博會已圓滿結束,但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與感染力卻是生生不息的。相信在彩云之南的舞臺上,民族之魂將會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