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強 夏靜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綜合評估,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是20世紀有觀測以來最強的。在這次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我國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勢非常嚴峻。
6月20日,因高水位急劇上升、濱田水庫泄洪、昌江洪峰通過疊加作用,導致江西鄱陽縣濱田水庫泄洪道河堤(濱田河)出現堤身潰口,影響到堤內耕地面積1.03萬畝,人口5600余人。
6月18日以來,中國西南東部至江淮一帶出現了強降雨,江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重慶、貴州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強降雨導致部分地區出現內澇、堤壩受損等災害。針對災情狀況,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家防總)已于6月19日22時啟動Ⅳ級防汛應急響應。
多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
據了解,長江流域18日“入梅”以來,流域內16條河流的25個水文站出現了超警洪水,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支流流域洪水災情嚴重。22日至23日,長江上游干流以北、漢江上游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氣過程。
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長江防總)介紹,20日8時至21日8時,超警洪水支流中洪峰最大超警幅度0.04米到7.49米。其中,洞庭湖沅江酉水石堤站20日13時出現洪峰水位87.42米,超過歷史同期最高3.58米。鄱陽湖水系昌江控制站渡峰坑站20日5時48分洪峰水位33.89米,超過警戒水位5.39米。
長江委防辦主任陳敏介紹,目前,洞庭湖水系主要支流除澧水來水增加外,其他支流來水平穩,江埡、皂市、風灘、五強溪等水庫開閘泄洪。長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繼續上漲,21日8時,漢口、大通水位分別為24.19米、12.77米,城陵磯、湖口水位分別為29.58米、18.29米。
這輪暴雨導致上游中游的川、鄂、湘、贛四省部分支流發生2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災害,部分地區受災嚴重。
陳敏介紹,四川境內的長江支流永寧河于19日出現洪峰水位,超保證水位1.43米,洪水重現期約80年一遇,是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大洪水;湖南境內的酉水石堤站20日13時出現洪峰,超警7.49米,洪水重現期超50年一遇,接近100年一遇;湖北蘄春的降雨則超過實測與調查的最大值,為百年一遇的降雨量;江西省昌江渡峰坑以下河段洪水為20年一遇,上游約50年一遇洪水。
或重現1998年大洪水
“流域內暴雨頻頻暴發、干流水位居高不下,而中下游梅雨季姍姍來遲,進一步加大了長江發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長江防總副主任陳桂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這對今年進入全面驗收階段的三峽工程可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檢閱。
陳桂亞介紹說,長江流域的氣象、水文、水利等眾多部門和長江水利委員會都對今年的長江汛情進行了專業性的預測,多方面的預測結果顯示,長江有形成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
據了解,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常的梅雨季約從6月中旬開始,到7月中旬結束,時長約30天,雨量達300毫米左右。1998年長江中下游于6月11日進入梅雨季節,由于當年出現“二次梅”,降雨與上游的強降雨遭遇,形成了流域性大洪水。
“長江流域今年3~5月的水情、雨情主要特征與1998年十分相似。”陳桂亞說,這一時期,長江流域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兩成,長江下游干流區間偏多六成,長江上游干流區間及兩湖水系偏多兩成左右,漢江和長江中游干流區間正常略偏多。
受此影響,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從今年3月初開始持續上漲,且一直維持著上漲趨勢。漢口、大通、城陵磯、湖口等水文站點水位于3月開始超過歷史同期水位,目前已先后超過1998年的同期水位,而且至今仍保持著高水位運行態勢。
中央氣象臺的報告顯示,從14日開始,長江流域地區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大范圍的暴雨過程,其中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將遭遇今年以來最強暴雨,部分縣市日降雨量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長江水文局副局長、總工程師程海云介紹說,此次大范圍區域性暴雨過程將加重長江支流的汛情。
科學防汛應對潛在大洪水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綜合評估,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是20世紀有觀測以來最強的。在這次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我國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勢非常嚴峻。
為加大水庫下泄流量以騰空庫容,做好迎汛準備,三峽水庫從去年12月就以每天20厘米的速度開始逐步消落水位。6月初,水庫水位已從最高175米消落至145米。與此同時,三峽水庫以上共有10座水庫正在消落。據長江委防汛專家稱,到6月中旬所有水庫完成消落計劃后,總共能夠提供363億立方米的庫容用以攔截蓄水。
“相比18年前,通過強化科學手段監測分析,現在我們能夠利用三峽水庫及上游水庫群按照流域降雨來水和水庫蓄水情況實施精確消落調度。”長江委防辦副主任沈華中說,通過水庫群的消落調度來控制泄洪和蓄洪,這是當前防汛工作與1998年相比的最大進步。
據長江委相關專家分析,遇可能出現的超過1998年的大洪水,首先利用河道下泄洪水,對于超過河道泄流能力的洪水,利用三峽及上游已建的控制性水庫進行攔蓄并配合運用中下游的部分蓄滯洪區,可以基本保障長江流域總體防洪安全。
目前,按照國家防總指示,長江防總派出的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5個工作組在5省市災區一線檢查指導防汛救災工作。各地需繼續做好防災減災,人員轉移工作,加強巡堤查險,及時發現險情。
近日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防汛減災,第一要義在“防”。這就需要切實做好監測預警,實施科學防控。作為防汛減災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氣象和水情雨情監測預報等須臾不可松懈。在監測到位的基礎上,也當努力做到預報準確、預警及時,完善各項應急預案。責任到崗、任務到人,應對工作才能有條不紊。
防汛減災無小事,當少一些口號,多一些實效;多一些主動未雨綢繆,少一些被動亡羊補牢。唯有如此,各地才能真正應對好頻頻出現的暴雨天氣以及洪澇災害,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及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