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
2015年10月,“普遍二胎”政策出臺,“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計生政策成為歷史。在中國歷史上,人口政策也是依各朝國情和發展的需要而適時作出調整的,并隨之呈現出不同的人口發展趨勢和規模。
《漢書》:西漢后期0.6億人
中國最早的人口統計數據,見于西晉人皇甫謐所撰《帝王世紀》,其記載上古禹時代中國“民口千三百五十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三”。顯然,這一數據并不可靠,當時連文字都沒有,根本無法統計。學術界認為較為靠譜的是東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的數據,當時已出現“料民”這一人口調查統計活動,此時中國有“一千一百八十四萬七千人”。
從春秋至漢代(公元前770年~公元200年),中國總人口開始變化,到漢代時形成了中國人口史上第一個生育高峰期。
先秦時,各諸侯國出于強國、征戰和稱霸的需要,紛紛推出積極的人口政策,鼓勵生育。如東部齊國,管仲治齊時,對內采取獎勵生育政策,對外推出移民政策,歡迎“外國人”到齊國定居。西部的秦國,在秦孝公繼位后趕緊調整人口政策,重用商鞅,實施變法,對內獎勵農耕,改善老百姓生活,提高生育能力;對外“利其田宅,免其兵役”,歡迎三晉百姓移民秦國,為日后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人口基礎。到秦王嬴政時,秦國進一步加強人口管理。秦王嬴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開始要求男子登記年齡。據《帝王世紀》,秦代時中國總人口達“二千余萬”,這是中國總人口首破0.2億。
到漢代,中國人口增長加速,劉啟(景帝)當皇帝末年(公元前141年),中國總人口已超0.3億;到西漢后期又翻了近一番,約0.6億人,中國人口數量首過半億。
《中國人口通史》:北宋后期1.2億多人
那么,中國總人口到底何時破億?12世紀的北宋年間,這是中國古代第二個人口出生高峰期。
不過在歷代人口統計中,宋代人口并不多,這是為何?現代人口學家普遍認為,宋代人口普查最不嚴謹,漏報瞞報普遍。現代學術界認為,北宋人口最盛時期是在趙佶(徽宗)當皇帝時。據《宋史·地理志》記載,大觀四年(1110年),全國總戶數是20882258戶,為歷史最高,但總人口僅約0.47億,平均每戶僅兩口多人,顯然不對。考證發現,原來宋代人口統計不計女性,推算大觀四年北宋全國總人口應過0.9億;如果以通行的古代平均每戶5人計算,則人口過1億。
路遇、滕澤之著《中國人口通史》分析,算上當時的少數民族,遼、西夏、西藏等今日中國版圖內人口,中國總人口約1.21億。這一數據還是偏低估算,葛劍雄主編《中國人口史》估計為1.25億。
《清宣宗實錄》:清咸豐元年4.3億多人
在宋代這一高峰后,中國人口又進入了相對長的低增長時期,元、明至清初人口的發展雖有起伏,但總體表現為“遲滯”狀態。
到了清代,中國人口劇增,出現了古代中國人口增長第三個高峰期。從乾隆年間開始,中國人口數量一路增長,突飛猛進,有學者稱之為“人口大爆炸”。
據《東華續錄·乾隆》記載,乾隆六年(1741年),中國人口達143171559人,超過1.4億,這也是古代官府史料上人口統計第一次出現9位數;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人口已達200472461人,這是中國人口首次破2億;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達301487115人,這是中國人口首次破3億。前后僅僅50年,中國人口增加了1.6億。
到道光皇帝時,中國古代人口達到最旺盛期,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國人口首次破4億,據《清宣宗實錄》記載,當年總人口為401008574人。古代中國的人口極點出現在咸豐元年(1851年),人口達4.3億,為古代人口最高水平。到光緒年間,“四萬萬”已成為形容中國人口資源的慣用語,一直到1949年前大家都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