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鎬哲
?
侃侃韓軍的“美顏術”
文/李鎬哲

現在如果提及“太陽”一詞,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想必不會是天文和地理,也不會是夸父和后羿,韓國軍人“歐巴”和美女醫生的形象很有可能是我們腦中“熱搜榜”的第一名。正是《太陽的后裔》這樣一部以“藍盔”為題材的韓劇,再度展現了韓國宣傳包裝的實力,也為韓國軍隊形象塑造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個角色或形象的成功塑造,往往會轉化成受眾對一個群體的形象認知,韓國正是深諳這一傳播效應,大力扶植文化產業的發展。軍隊作為韓國國家形象塑造工程的一環,自然也被納入到國家宣傳戰略的范圍,以不同的方式對內對外展現韓國軍隊最美的“容貌”。
韓國十分注重明星效應,其軍隊也是如此,2013年7月18日韓國廢除文藝兵制度前尤為明顯。之前,韓國國防部為振作官兵士氣、提高軍隊形象而建立韓國國防宣傳支援隊,人員從正在服役的電影演員、電視劇演員、笑星、歌手、主持人、作曲和編曲者等從事過演藝活動、服役時間還剩下6個月以上的士兵中選拔。
韓國利用明星宣傳軍隊的“花樣”可謂是360°全方位無死角。論形式,海報、圖書、歌曲、紀錄片、綜藝節目、影視劇、慰問演出等凡是能映入眼中、聽入耳中、鉆入腦中、深入心中的方法,無一遺漏;論形象,多為俊男靚女,不僅有“顏值”,還要有氣質,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有名氣,只要夠紅,都難逃韓軍的“造星行動”。
韓國下大氣力借助明星光環展開宣傳主要是為了向國內傳遞正能量,激勵和鼓舞適齡青年依法參軍。韓國實行強制兵役制度,韓國憲法規定,每個男性公民都有服兵役的義務,義務履行年齡為19歲至36歲。兵種不同,服役期限也不同,其中期限最短的陸軍部隊也需要服役24個月。一些年輕人可能由于正處于事業上升期或難以忍受軍隊的艱苦生活,于是鉆法律空子,想出了各式各樣的方法逃避兵役,如暴肥、絕食、賄賂、移民、文身、早婚早育、體檢造假、“裝神弄鬼”等。諸如此類負面現象的出現,嚴重影響韓國軍隊的形象和征兵工作,明星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這一問題,并能提振軍心士氣。
明星也曾被當作韓國軍隊對外交流的“代言人”。近些年來韓國軍方積極拓展與外軍的交流合作、積極拓展武器出口,韓國軍方還將明星作為“活廣告”向外展示。例如,韓國明星玄彬曾被委以國防宣傳特使的身份,還助陣韓軍與印尼的交流活動。2011年,玄彬受邀參加印尼國慶。韓國軍方明確稱,玄彬此行就是“促進韓國的海外軍售,提升韓軍形象”。由此足見“韓流”明星在韓軍對外宣傳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隨著后來文藝兵屢屢違反軍隊規定,甚至鬧出丑聞,韓國國防部也被指責利用明星“圈錢”,韓國最終決定廢除了這一制度。而此前國家軍隊的慰問巡演任務,則主要通過聘請社會藝人或在部隊中選拔有才華的普通士兵承擔。盡管該制度已經不復存在,但通過明星塑造軍隊良好形象仍將是一個重要形式,《太陽的后裔》便是一個最新的例證。
韓國在國防宣傳中十分重視媒體的應用,通過不同的媒介展示軍隊光鮮的一面。報刊、廣播、電視、網絡以及社交媒體等新舊媒介都是韓國軍隊宣傳的重要渠道,架構了一個立體式的宣傳體系。
首先從其軍方組織結構來看,國防部、聯合參謀本部、各軍兵種、兵務廳、防衛事業廳等均根據自身職能采取不同的形式開展宣傳活動,主要以提供咨詢服務、促進軍民相互交流與信任、激勵官兵軍心士氣、助力征兵活動等為主要目的,更多偏向國內宣傳。
現以韓國軍方專門負責宣傳的部門——國防宣傳院為例,來管窺韓國國防宣傳的形式、內容和方法等。國防宣傳院隸屬于韓國國防部,主要負責與安全和國防相關的宣傳服務。其目的是通過《國防日報》以及國防廣播等媒體提供國防相關信息和提升官兵的安保意識,主要發揮增強官兵精神力量、振作軍心士氣、宣傳國防政策、達成國際性的安保共識等作用。國防宣傳院長官下設1個監察審議組;1個戰略規劃室(包含媒體戰略組、新媒體組、客戶公關組);3個部:新聞部(包含采訪組、數字新聞組、編輯組),廣播部(包含編輯組、TV制作組、國防新聞組、影像取材組、廣播制作組、技術組),運營保障部(包含人事總務組、規劃預算組、勤務保障組)。上文提到的國防宣傳支援隊被廢除之前也隸屬于國防宣傳院。
國防宣傳院開設了專門的網站、博客、臉書等網絡平臺,還兼有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渠道。國防TV全天候播放軍隊官兵相關動態,主要節目包括《國防新聞》《我們是戰友》《慰問列車》《媽媽進軍營》等;國防廣播播出時間是6:00-24:00,共18個小時,可收聽的地區范圍是包含楊平郡在內的前線地區、首都圈一帶、包含慶尚北道浦項市在內的慶北東海岸一帶、濟州、雞龍臺、光州等地,主要節目包括《國防廣場》《國防新聞》《軍營故事》《今日朝鮮》等;國防刊物主要有《國防日報》《國防雜志》《國防畫報》等,其中《國防日報》著重報道政府和軍隊政策以及軍營信息等,以國民和官兵為目標對象,涵蓋國防政策、論壇·評說、社會、文化、運動、精神培育、武器等一系列板塊。
除了上述的軍方宣傳,地方宣傳則更具活力,形式也更加廣泛,主要表現為軍地合作或地方自發開展的涉軍宣傳。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游戲等是主要的媒介,因受經濟利益驅動而具有主動開發市場的屬性。隨著韓國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這些包含韓國軍隊元素的產品具備較高的質量和市場價值,從而能迅速傳播并取得相應的宣傳效果。
韓國軍旅題材的影視劇并沒有其他題材的作品那樣豐富,20世紀90年代的電視劇《青空》之后,逐漸開始出現以軍隊或戰爭為題材的影視精品,如 《高地戰》《到炮火中去》《實尾島》《非武裝地帶》《太極旗飄揚》《崗哨506》《海底深藍》等,部分以朝韓關系為題材,增添了一些政治色彩。今年《太陽的后裔》的問世再度將韓軍形象塑造推向了高潮,盡管主線是“戰地維和+愛情”,但主客觀上都對韓國軍隊進行了美化,并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響,著實體現了韓國影視宣傳的高能力。“綜藝+軍旅”是韓國國防宣傳開辟的一個新戰場,事實也證明創新迸發出了新活力,《真正的男人》以24小時體驗軍隊生活為基礎,多維展現了韓國軍隊的面貌,收視率基本保持在前三位。中國引入后拍攝的綜藝節目《真正男子漢》,一經播出便大受好評,足以證明韓國這一創新驅動帶來的成功。“游戲+軍事”則主要瞄準的是青少年群體,《穿越火線》《Hessian》《炮艇戰3D直升機》《領土戰爭》等韓國游戲的高下載量展現了韓國信息產業實力,同時也間接地充當了韓國文化和軍隊宣傳的媒介。
正是通過這種軍地并行和融合式的宣傳模式,憑借多樣化的媒體渠道,韓軍為自己貼上了“實力強大”的“標簽”,韓國軍人也被塑造成“外剛內柔”的形象,著實“撩”動了很多人的心。
韓國始終在追隨美國和擺脫美國的天平之間游走,但為了彰顯國際地位,韓軍愈加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并著力強調獨立自主,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逐漸提升了其軍隊形象。如今,韓軍所到的區域更加廣泛、交往形式更加多元,大大拓展了形象塑造的空間。韓國向外派遣部隊便是其軍隊“走出去”的一個縮影。
1964年9月,時值越南戰爭,韓國軍隊醫療隊踏上越南國土,開始了韓國歷史上首次海外派兵。翌年2月,韓軍的工兵部隊抵達越南。同年10月,韓軍正式派出作戰部隊參加越戰。1973年3月,參戰韓軍全部撤出,并付出了死5000余人、傷1.2萬余人的慘重代價。此后,由于受參與越戰遺留癥的影響,韓國長時間不再向海外派兵。直到1991年美國主導的海灣戰爭爆發,韓國派出了韓軍醫療支援團和空軍運輸團等300余人前往沙特。1992年韓國加入聯合國后,于1993年依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向索馬里派出工兵部隊,正式參加聯合國維和活動。此后韓軍向安哥拉、東帝汶、阿富汗、伊拉克、黎巴嫩、南蘇丹等地派出維和部隊,累計共有1.3萬余名韓軍,主要從事人道主義援助或救災。2014年12月1日,韓國國會國防委員會通過《關于軍隊參與海外派遣活動的法律案》,希望通過該法案使韓軍在海外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2015年9月28日,韓國總統樸槿惠參加維和峰會時稱,韓國將加大工兵部隊的派遣,以支援爭議地區的重建和展開人道主義活動。韓國的維和軍隊懷著珍愛和平的心愿在黎巴嫩、海地、南蘇丹等地一直從事著維護和平穩定的活動,以加強與地區社會的紐帶關系。韓國的維和行動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良好評價,并將會繼續努力。
韓國軍隊在國際舞臺上日益活躍,同時輔以宣傳報道,正是通過這種“刷存在”的方式大大提升了韓國軍隊的形象,給國際社會留下了正面印象,畢竟在宣傳上“別人說好才重要”。
與其北邊的朝鮮或者其他國家相比,韓國在軍隊形象塑造上可謂是更具優勢,靠的不是“整容”,是“包裝”。形式、內容以及渠道上豐富且多元,塑造的形象特征也從不讓人感覺單調乏味。雖然外表堅毅剛強,內心卻是柔情似水,價值導向不會高高在上,而是接住地氣還能博采眾長。或許這就是韓國及其軍隊之所以能俘獲國際“芳心”的原因吧。★
責任編輯:曹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