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凱旋
?
整裝夢想再出發
——《戰歌飛揚50年》山東省軍區演出隊成立50周年演出側記
文/姜凱旋

2015年7月,以《戰歌飛揚50年》——“踐行講話精神,助推強軍實踐”為主題的山東省軍區業余演出隊成立50周年演出,在省軍區禮堂如期上演。90分鐘的演出中,觀眾們被新穎獨特的編排,“接地氣”的創作角度,優美動人的舞姿打動,潮水般的掌聲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曾在全軍成功推出男子表演唱《俺連那點事》、歌表演《海島日記》、女子表演唱《心得體會》《美麗愿望》、小品《海浪聲聲》,獲得全國“群星獎”金獎的男子表演唱《指導員信箱》,在2006年被總政治部表彰為“優秀業余演出隊”的山東省軍區業余演出隊,這次又是依靠什么來打動觀眾呢?
回眸創作時的點點滴滴,大家不無感慨。整臺晚會策劃先后易稿近十稿,從最初的創意到劇本的形成,從角色的分配到彼此的配合,從經典節目的去留直到整臺晚會最終呈現在舞臺之上,無不傾注了全體演職人員的心血和熱情。也許沒有人能數得清,這臺晚會的負責人、去年才走上省軍區業余演出隊隊長崗位的安明河和在演出隊擔任了十多年的教導員蘇捷以及副隊長肖作明經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也許沒有人能夠記得清,高飛、李國慶、張譯豐等各個節目的導演,為了更好的排演好節目,付出了多少努力,流了多少汗水;也許沒有人會留意,燈光、音響、LED大屏、服裝保障人員為了把舞臺裝飾得更加完美,手上磨掉了幾層皮……他們不需要別人記得,因為他們在意的是自己能在這臺節目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在意的是享受打造精品的過程和自己的勞動得到別人認可的喜悅。換句話說,領導的認可、觀眾的掌聲,比什么都重要。
在這場晚會的初創時期,主創人員們不流于俗套,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創新,以一名軍報記者報道山東省軍區演出隊成立50周年的角度拉開序幕,進而一幕幕地把觀眾帶入到整臺晚會中。他們清醒地認識到,當下文藝精品的衡量標準日趨人文化和審美化,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永遠不變。作為“一切為官兵服務,一切為戰斗力服務”的部隊業余文藝團體,如何使軍事文藝作品在宣揚強國強軍夢的同時,將作品的藝術質量和可讀、可看性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如何使廣大基層官兵在欣賞文藝作品的同時受到思想啟迪和精神鼓舞,是亟待考慮和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他們廣開思路,深入挖掘,不但在題材、內容、主題上下功夫,更注重風格、手法的運用,最終形成了一套崇尚高雅、崇尚道德、崇尚正氣、崇尚新變、崇尚美感并大力弘揚踐行講話精神,助推強軍實踐,充滿新時代“四有”軍人氣息,教育人、感染人、塑造人、鼓舞人的晚會創意。
排練的過程是艱苦而艱辛的。滿打滿算一個半月的緊張排練,對每位演員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和挑戰。業余演出隊人員較少,要完成整臺晚會的演出,幾乎每位演員都擔任了多個角色,這也是業余演出隊的特點“一專多能”。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他們發揚了業余演出隊的光榮傳統,能吃苦、肯吃苦,團結一心,克服萬難,以隊為家,一切服從于演出,體現了演員的職業精神和操守。在他們演出前動員會上有一句話狠狠的沖擊著大家的心靈,“吃飽飯不為基層官兵演出干什么?”
女子舞蹈《戰地迷彩花》是整臺晚會的亮點之一。表達了新時期、新形勢下的“90后”女孩,進入部隊之后通過訓練,漸漸變成女漢子。一切從實戰出發,戰場上只有“兵”,沒有男兵女兵之分。演員楊敏,德州人,母親病重休假在家。接到演出排練任務之后,沒做任何停留,立即歸隊參加排練,而且也沒有影響到演出的效果。楊敏還擔負演出服裝管理,自從接手到現在,沒出現過一次失誤,盡職盡責。
男子歌舞《來吧硝煙來吧戰場》是一個“純爺們”的節目,不能打仗祖國要咱們干什么?不打勝仗人民養咱們干什么?向你挑戰,狹路相逢勇者勝。向你挑戰,這是軍人的血性、軍人的尊嚴。該節目把軍人的陽剛之勢表現的淋漓盡致。近30人的節目,分別來自舞蹈組、聲樂組、曲藝組。就專業舞蹈的人員來說,這個舞蹈就很難把握,對于非舞蹈專業的人員就更難了。但通過排練演出之后,那些非舞蹈專業演員們都已經邁進了專業舞蹈的大門。排練中很多“非舞”演員因為用力不得當,導致肌肉拉傷,腰部扭傷,但沒有一個人因堅持不住而退出。由于節目難度系數大,場面調度比較復雜。導演安明河著急,排練負責人李國慶著急,演員們更著急。大家一個個表情凝重,濟南的六七月份是讓人恨得牙根癢癢的天氣。即便累得汗水淋漓他們也依然對著鏡子練習,相互請教,彼此糾正動作。每次走臺之后,大家都會自我檢查,相互督促。經過一段時期的磨合,大家慢慢有了默契,呈現也越來越好。近30人凝成了一股勁兒,好像一個人一樣,終于可以動作一致、步調統一地表演了。
小品《長山一號》在2001年登上了全國“雙擁”晚會,受到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里面有一個“二爺爺”的角色,表演難度很大。從演出隊走出去,現在在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工作的喬英正老兵,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推掉了所有的演出回來幫忙,讓我們這些還在演出隊的戰士由衷的敬佩。只要從省軍區演出隊走出去的戰士,對這個單位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作為一名演員,其實有很多的遺憾。最大的莫過于看不到自己在舞臺上的演出。就像是一名攝影師、攝像師,永遠無法給自己照一張自己喜歡的照片一樣。但作為演員,又是幸福的,因為你可以看到觀眾席上的觀眾看不到的場景,那是一份份感動,一次次洗禮。
LED制作王永是一名下士,原本是山東省電視臺的LED金牌制作,但為了心中的軍旅夢,義無反顧的放棄了省臺的工作,進入了綠色軍營。王永在這臺晚會排演期間,方便面是他腸胃的忠實朋友,一天三頓飯都會“見面”。每天睡覺的時間自己都不敢掰著手指頭算——“害怕”。有一天加了一晚上班的王永,想起來去個廁所,突然感到心臟像抽空了一樣難受。后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心機供血不足,疲勞過度。領導命令他趕緊休息,可他只休息了兩三個點,又起來工作。
有一次隊長安明河帶著本文作者、LED大屏制作王永、演員張譯豐在他屋里聊舞臺創意,從下午3點開始,聊得是吐沫橫飛,創意一個接著一個的呈現在隊長安明河的腦海里。隊長給大家的規定就是,說出創意,所有人推翻,再成立,再推翻,到最后不能推翻為止。當隊長抬手看表的時候已經是凌晨4點了,13個小時,大家沒有離開過,沒有吃過飯。其實當時大家聊的太“嗨”了,忘記了時間。那時是一種幸福,一種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興奮、快樂。
當正式演出開始之后。所有演員凝神聚力,好似開閘奔涌的河流。舞臺之下,掌聲雷動,樂聲漸起,帷幕拉開,鎂光閃耀,河流奔涌。在這河床之下,滋潤的是原本空曠的舞臺,孕育的是“正能量”的化身,這就是山東省軍區演出隊“戰歌飛揚50年”的演出,站在側臺看舞臺上演員們賣力演出,心潮澎湃。我也會隨著觀眾鼓掌而鼓掌、歡樂而歡樂、哭泣而哭泣……
50年,我們相約下一個50年。
只要身在軍營,穿著綠軍裝,我們就會為基層戰士帶去歡樂。
50年,我們相約下一個50年。
在實踐強軍目標的今天,我們山東省軍區業余演出隊必將以“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為指引,潑墨那一筆筆堪比日月的鐵血丹心。
整裝最初的夢想再出發……★
責任編輯:邢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