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野 陳博
?
精品文化勵精兵
——武警安陽支隊利用地域文化助推部隊全面建設紀事
文/原野陳博

在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陽,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孕育出了岳飛精忠報國精神和紅旗渠精神,他們與焦裕祿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一樣,都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歷經歲月的洗禮愈加顯現出時代的光芒。駐守當地的武警安陽支隊官兵充分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資源,汲取豐富營養提士氣、勵精兵、鑄警魂,提升了部隊內涵式發展質量。
岳飛,南宋抗金名將,以赤膽忠心、精忠報國的精神名垂青史,他的忠、孝、信、義、廉為古今世人頂禮膜拜,也令湯陰這座千年古縣承載了無數國人的精武夢。如今,駐守岳飛故里的湯陰中隊官兵,充分汲取這一地域文化資源精華,把忠誠視為官兵的必備素養,秉承精忠之義,發揚尚武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繼續傳唱著武警官兵的精忠之歌。
每年新兵到隊第一課,中隊就組織大家到岳飛廟參觀,在聆聽岳忠武王收復南宋河山的故事中,激發官兵的精武熱情。中隊還堅持把岳飛精神內涵寫入隊歌,利用周二教歌時間,組織官兵傳唱;搜集整理了《岳飛故事集》和岳飛經典格言,做成口袋書發給官兵;開展以“學習岳飛精神”為主題的讀書演講比賽,觀看《正氣鑄就滿江紅》錄像資料,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官兵耿直清廉、一身正氣的優秀品格。
在岳飛精神的熏陶下,一茬茬官兵高唱精忠頌歌、立志警營建功。建隊30多年以來,先后有4人保送入學,7人考上警校,3人走上團職領導干部崗位,連續9年被總隊評為“基層建設先進中隊”。
“發揚紅旗渠精神,以當年修建紅旗渠時的老黨員為榜樣,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和二中隊艱苦奮斗精神,堅決落實《艱苦奮斗起步公約》,全面建設過硬中隊。”3月中旬,安陽支隊林州中隊組織21名戰士到紅旗渠分水嶺參觀見學,并在青年洞前莊嚴宣誓。
利用地域文化豐富教育資源,是該中隊的一貫做法。他們把收集整理的紅旗渠資料裝訂成冊,組織官兵閱讀《中國有條紅旗渠》《楊貴與紅旗渠》等書籍,舉辦“講紅旗渠故事,當紅旗渠傳人”演講會。邀請當年參加紅旗渠修建的除險隊隊長任羊成講述修渠故事,請“金牌”講解員、林州市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李蕾為官兵講解現代紅旗渠,通過新舊對比,感受時代變遷,感悟艱苦奮斗精神的時代魅力。該中隊還組織黨員干部開展“重走百里長渠,感悟紅色精神,激勵黨員爭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培養了黨員干部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2002年春節前,安陽考古隊發現了54號墓,因為臨近春節,考古隊決定年后開掘。可是不久,考古隊發現了盜墓賊的痕跡,為防止文物被盜,考古隊向市政府申請開掘,并請求派兵援助。安陽武警機動中隊授命擔負此次任務。執勤過程中,官兵不但要與刺骨的寒冷抗爭,還3次粉碎文物販子的不軌圖謀。大年初一,時任市委領導專程前來慰問官兵,稱贊該中隊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在長期執行保護和押運文物任務過程中,機動中隊官兵已經把任務融入到使命之中,自覺把“保護殷商文明,傳承華夏文化”作為己任。
為幫助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05年,經安陽市政府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協商,決定租借國博的“鎮館之寶”——后母戊鼎回歸故里。為確保國寶安全歸來,安陽市政府決定臨時組建一支由武警領銜的特別護送秘密小組。不久后的一個早晨,當人們還在夢鄉的時候,這支特別行動小組已悄然上路,第二天國寶安全“回家”。一年后,國寶完成使命,該中隊再次安全護送國寶返回國家博物館。從此機動中隊也被古都人民譽為殷都文物“保護神”。
如今,官兵們雖然不再擔負保護文物的具體任務,但他們卻把對保護文物的專注轉化為傳承文化的實際行動,把對歷史文明的敬畏轉化為依法執勤、文明執勤的具體行動。
如今,挖掘地域文化、學習地域文化、宣傳地域文化在安陽支隊蔚然成風,不斷夯實官兵愛警精武、勵志強能的思想根基。在新時期,武警安陽支隊官兵不論在日夜堅守的三尺哨位,還是打擊犯罪的前沿陣地,不論在保護人民的巡邏路上,還是與敵斗爭的處突一線,都有他們鏗鏘的腳步和挺拔的身影,有他們“駐守一地、護一方平安”的錚錚誓言。★
責任編輯:曹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