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北干小學,浙江 杭州 311200)
寫作,是對學生思維、表達能力的考驗。不少學生有了厭煩寫作的定勢,一說要寫作文,便是絞盡腦汁的湊字數。在實際教學中,每每翻開學生的作文,總是“悲喜交加”。記賬式作文、跑題、無主題作文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還在于缺乏了作文基本能力的針對性訓練,大篇幅作文的反復練寫使學生失去了寫作文的激情和動力,個性化表達更是無從談起。
而當前,信息流動不斷加快,短信、微信、微博等融入人們生活,短小精煉的寫作更容易隨時隨地記錄個人生活和個人觀感。人們通過微博、微信等信息載體,用簡短便捷的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
作文教學需要喚醒心靈,那就需要回歸人的本身,回歸社會,回歸原生態生活?!拔⒆魑摹庇纱藨枚?。它借助于當前人們熱衷于寫博文、發微信的時尚;借助學生具有充分的上網熱情、愛顯擺、樂于被欣賞的特點,在引導他們學習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同時,通過系統的微作文寫作指導,撰寫文字較少,但邏輯清晰、語言簡潔、結構完整、表達準確之短文,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精準應用語言的能力。
“微作文”指的就是文字較少,但邏輯清晰、語言簡潔、結構完整、表達準確之短文。其目的在于訓練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精準應用語言的能力微作文是適應現代生活節奏的一種新的寫作形式,是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作文修養的新平臺。倡導真實的寫作,倡導自主作文,學生為需要而寫作,為實用而寫作,為表達思想而寫作。真實的寫作是一種從內到外的傾吐,書讀多了,生活積累豐厚了,就會引起傾吐表達的欲望。微作文推崇寫簡短文章。幾十字的消息、短新聞、雜感隨筆、評論……皆可自成一體。
微作文訓練不能一蹴而就,其基本訓練序列為:在教師指導下,從激發學生興趣到實施課堂教學指導,學生能力提升到把微作文成為日常生活的延續而進行自主創作,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情感的個性化。也就是說,通過微積累(積累素材,激發興趣),微寫作(單兵實戰,提升能力),微評價(多元交互,激活思維),微展示(欣賞微作文,形成自己的語言、敘事風格,競顯風采),微拓展(課外延伸,自主創作)形成良性循環,有效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下圖所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后,不要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語文課堂的框框里,不要讓教室的四堵墻壁把他們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因為世界的奧秘中包含著思維和創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語文學習如此,作文教學更應如此,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近自然、社會、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微場景,豐富生活素材。
1.1 家庭生活微場景是寫作素材的不竭之源
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每日晨起,傾聽長者叫醒聲的變化;觀察餐桌之可口的食物,探查其源;上學時,關注家人的叮囑;睡覺時,體會父母的關愛;生病時,體察家人的焦慮;放學時,看看接送人的憂與喜……通過對家庭生活的觀察,不僅有效積累素材,更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1.2 校園生活微場景是寫作素材的茂盛之林
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引導學生回憶課堂發言前后的心情變化;作業遇上攔路虎時看到學霸偶爾顯露的驕傲;想想自己困惑時的煩惱;到球場踢一場競賽的快感;忘帶作業本的茫然;課間的游戲;同學間的爭執;老師的責怪……通過對校園生活的觀察,不僅有效積累素材,更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對行為的感悟和反省。
1.3 雙休日場景是微寫作不絕之話題
興沖沖迎來雙休日,卻發現比平時更忙碌。輔導班,愛你不容易;車上那人;家里來客;削蘋果切了手指;沙發、電視和零食……都是不絕的話題,信手寫來,更具真情實感。
1.4 旅游之場景是寫作素材之最愛
夢寐以求,夙夜難眠,皆因明日去旅游。指導學生做好旅游前期功課,實地觀察欣賞風景名勝;說說當地美食之誘惑;傾訴大煞風景一瞬間;聊聊自己拍照的經歷……隨手記錄,順手發表,抒發情感,悅人悅己。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素材在生活中積累。經常指導學生關注街頭巷尾的事,關注四季交替變化,關注校園生活,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領悟師長的教誨,感受親情、友情帶來的幸福與快樂,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學生就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生活,寫作素材當然應有盡有,豐富多彩。
葉圣陶先生“教材是例子”很明確地告訴我們寫作要和閱讀教學相結合。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可以成為學生練習寫作的范例。以“本”為本,強化技法訓練,我以五上年級語文教學中微作文訓練為例展開。
2.1 從課文預習入手,進行微作文訓練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采用了預習單的方式進行預習,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了久而久之,學生對字詞句篇章一成不變的預習方式產生了厭煩,預習走向了形式化。微作文可以很好地改變這一狀態。以五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例,在布置預習作業時用吹泡泡的形式對課文進行圈畫評注,即在自己所畫的泡泡里記錄自己閱讀的即時所想所感。有一個學生課文描寫父親外貌的文句邊貼上了這樣一張便利貼:
可憐的父親已經36個小時不吃不喝,沒有片刻的休息。他一定是一邊哭喊著孩子的名字,一邊用雙手刨開斷壁殘磚。他不敢用鐵鍬,他怕用力過猛,泥石會掉落砸中好不容易有一容身之地的孩子。他小心翼翼,他心急如焚,他精疲力竭,他毫無放棄的念頭。他一直一直一直就那么堅持著。他相信,孩子就在下面等著他。
實際上,在引導學生學習第五單元《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會看病》這一單元以表達“父母之愛”為主題的課文時,我采用了同一方法的預習方式。一篇篇微作文精彩紛呈,學生用稚嫩的筆表述了自己對父母不同方式的愛的理解。
2.2 用發微信的方式完成微作文
《珍珠鳥》一文對于五上年級學生來說篇幅較長,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課時少。但這是一篇生動的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語言清新明快,情感細膩。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這一點,微作文派上了用場。我設計讓學生把自己當成馮驥才,按小鳥進家門那一刻起,用發微信的方式分階段介紹小鳥的成長和彼此信賴的建立歷程。小學生對發微信有莫名的新鮮感,煞費苦心的微作文應運而生:
哇塞,珍珠鳥哦,朋友送的,隨贈的還有一個精美的竹編籠子,墊有干草。好個舒適的居室.珍珠鳥兒的叫聲好好聽耶,如笛兒般又細又長。
三個月后……,小小鳥鉆出了籠子……小小鳥落到書桌上了……
今天,小珍珠飛落到了我的肩上,我停筆窺視。哈,小家伙竟然在打瞌睡,眼睛微微閉合、張開……它睡了,在我的肩膀上睡著了。
一篇篇微作文輕松出手,既明晰了文章的構思,也很自然地抒發了“信賴,往往能創造美好的境界”的情感。
實踐證明,類似于這種篇幅較長,階段性比較明顯的課文,比如《開國大典》,或者一些游記類的文章用這樣的方式學習,既理清了課文的寫作思路、基本內容,更是一篇篇條理清晰,文句簡練的微作文。
2.3 于課文補白處進行微作文的練習
課文常有意猶未盡處,情感跳躍處等,借助于補白進行微作文的練習,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例《釣魚的啟示》在理解“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闭垖W生通過想象完成一篇主題為抵制誘惑的微作文。有學生這樣寫:
那一次回家,客廳的桌子上放著幾個禮品盒。妻子告訴我,那個因為鋼筋質量不過關而導致了停工待料的工程老板希望我放他一馬,以免耽誤了完工時間。我看著精美的禮品盒,妻子央求的目光,我似乎又一次聽到了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我毅然對妻子說:“禮品送還。鋼材質量關乎大樓百年根基,不可放松!”
《梅花魂》有一段這樣的文字:我說:“外公,你也會祖國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通過想象,寫下外祖父的所思所想?!独茄郎衔鍓咽俊吠瓿裳谧o任務,準備轉移時,面臨前行道路的抉擇。讓學生體味五壯士的情感,寫下當時五壯士的言行。
引導學生走入課文,走近作者,不僅對融入人物情感深處有所補益,更是微作文極妙的訓練點。
2.4 借課文感悟進行微作文訓練
其實,在課文閱讀前后,我們常有機會進行微作文的訓練。學習《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后寫寫自己曾經的一個事例;學習第八單元后寫下自己對毛澤東偉人風采和凡人情懷的感慨等。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后,利用活動課觀看電影《火燒圓明園》。然后在下課前的五分鐘請學生把自己的心情寫成一篇微作文。有學生在義憤填膺中這樣奮筆疾書:
圓明園,萬園之園;圓明園,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圓明園,珍藏了無數古往今來的寶藏,就這樣被搶劫一空,還付之一炬。
我痛恨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我痛恨列強的暴虐無恥。我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我明白作為中華少年的責任——不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
字字鏗鏘,情真意切。我還常讓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把自己當做老師,編寫教學前的導入微文;在學完一個單元后,試著當小老師編寫單元總結文。
一文一感悟,一單元一收獲,時常為之,日積月累,無論微作文的篇目還是質量,必然水漲船高。
由課本入手,進行微作文訓練,花時少,收效大,真正的事半功倍。
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高地遠近各不同。引導學生做有心人,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寫下即時感受,最富真情實感。
3.1 留心生活不經意處,于無聲處聽驚雷
前幾天有個學生在我抽查完成背誦任務后寫下了這樣一篇微作文:
張同學是昨天沒有完成背誦的三個同學之一。今天晨讀,老師再次檢查,她背出了。她不但背出了,還成了本班背誦的模板。她聲音清脆,似潺潺流水;抑揚頓挫,如高山瀑布濺落擊于卵石。她把小伙伴們都驚呆了。
三人之中必有我師,生活處處皆學問。用發現的眼光看待世界,培養對生活的敏感性,微作文就是我們展示才華的場所。
3.2 點評時事,彰顯個性
新聞處處有,傳播時時新。鼓勵學生關心國家大事,家庭小事,把對社會軼事的看法寫成微作文,有利于錘煉學生的思想。比如一學生在班級微信圈里發了這樣一篇微文: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心里很不舒服:一位記者選取了一群到香港迪士尼樂園游玩的大陸人在園內脫鞋歇腳,隨地吐痰,躺在座椅上睡覺,躲在墻邊小便的照片發到網上,供大家“欣賞”,看后頓覺渾身燥熱,好不尷尬。
好些行為,我也曾有過,并不以為然。如今想來,必然是自己行為規范缺少的緣故,以后一定多加注意,不可貽笑大方,讓人恥笑。
讀新聞,聽軼事,談所思,微作文成為班級學生交流思想的場所,學生在交流中成長。
3.3 實時發微文,報道假日見聞
假日所見,豐富多彩。不僅僅是名勝古跡,江河大海;不僅僅是奇山異峰、曲徑通幽;不僅僅是高樓古宅,美酒佳肴,還有民風民俗,逸聞軼事等等。學生隨手拍,順手記,寫下的都是精彩妙文。即興寫作,短小精悍,隨心而已。
分享,交流,關注。學生在微作文中提高能力,增長見識,增進友情。
短小是微作文天然的優勢,利用這個優勢保持學生寫作的熱情提升寫作能力尤為重要。所以我們通過搭建課堂內外“微”作文交流平臺來達成這個目標。
4.1 課堂合作交流“微”評價,分享“心有所動,筆有所言”。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觸發心動,“與我心有戚戚然焉”而感悟,觸發寫作沖動。此時老師適當引出寫作話題,學生當堂寫作交流,互相點評,言簡意賅,直截了當。
充分利用午讀課,指定每周五為交流評價時間。先在小組內進行自己本周最得意的微作文交流,每篇微作文至少有兩位同學寫下簡短的評語。再修改后然后擇優在全班范圍內分享。
合作交流“微”評價,讓個性化走向多元化,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掌聲中增強寫作的熱情與興趣,一舉多得。
4.2 創建課外交流“微”平臺,在欣賞和被欣賞中競顯風采。
微信作為當前最流行的交流平臺為學生所熟知,它能及時反饋,在短時間內和圈內同學師長交流,使每一位發文者都得到關注。尤其是寫作有困難的學生,他們通常怕交流,也缺少交流的機會。有了班級微作文交流平臺,偶爾的成功會激發鼓起他們的信心;老師和同學的點贊,簡短的褒揚的詞句會激發他們再寫作的熱情。后進生如此,其他學生更勝一籌。
建立班級微信群,鼓勵學生在朋友圈發表假日見聞和即時感受。給予發帖、點贊、跟帖的充分自主,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形成讀者與作者的互動交流,老師家長也間或參與其間;在欣賞與被欣賞中雙方寫作水平得到提升。
對于出色的微作文,我們收錄在班級墻報上,供全班欣賞、交流。同樣,每個閱讀者可以在文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有意思的微作文學生可以在網絡的其他平臺上自由發表,我也會推薦給??蜕鐣_報刊雜志。
微作文,使寫作成為了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家中瑣事,外出游玩,見聞趣事……不分時間、地點、內容,心有所感皆成素材,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這種接地氣的寫作形式,易于讓學生有傾訴欲望,激發寫作主動性,進而在寫作過程中獲得內心表達的快樂和愉悅。教師通過學生的生活微文,了解了學生的生活,走近了學生,即是寫作的指導,也是生活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