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明
?
取消中考并非明智之舉
文/汪明

▲走出中考考場的考生(圖/楚天都市報)
“建議將現行的9年義務教育制度延長為12年,將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范圍,推行高中階段(含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的全免費教育。”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特級專家、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導何水法建議取消中考,將教育的指揮棒真正指向素質教育。
在目前情況下,取消中考顯然還不現實。基于高中階段教育的性質和特點,目前我國高中學校有著不同類別、不同辦學水平的劃分,既有普通高中又有職業高中,既有示范高中又有一般高中。中考實際上擔負著分流和選拔的功能,是決定初中畢業生上何種類別、何種水平學校的一個基本依據。相對于簡單的派位,通過中考分流選拔學生,顯然更科學、更公平,也更容易被社會和家長所接受。
此外,目前各地正積極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中考將原有的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合二為一,還擔負著檢驗初中畢業生是否合格的功能。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都有類似于我國中考的考試。從現實角度看,我國初中生畢業分流、高中選拔學生和檢驗義務教育質量,都還離不開中考這一手段。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初中教育也存在不少問題,素質教育推進面臨較大困難。究其原因,固然有中考的因素,還包括整個社會用人制度、高考等多重因素的牽引,并非簡單取消中考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綜合施策。在筆者看來,與其簡單地取消中考,不如在如何改革完善中考上想辦法。
一直以來,中考“唯分數”、“分分計較”的問題比較突出,加重了應試傾向,有待逐步解決。一方面,中考的各學科應以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進一步降低考試難度,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基于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機制。雖然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還有待完善,將其納入中考招生錄取環節面臨一定困難,但這一改革符合素質教育的方向,應當堅持下去。
一些政協委員提出取消中考的建議,是基于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將現行的9年義務教育延長為12年義務教育。但客觀地講,目前將高中階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尚不具備,這是基于義務教育所具有的免費和強制特征所做出的基本判斷。在目前高中經費保障水平還比較低、一些地方高中階段教育資源還明顯不足的情況下,取消中考顯然還不現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