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我研究生同學,一個班,經常在一起組織活動,覺得他還不錯。于是就先寫信給他,說想交個朋友,耍了點小心思,先說學習上互相幫助,然后再表白,慢慢就在一起了。其實,現在想想還挺俗套的。
日前,電視節目《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在節目錄制現場表示:“黃菡老師陪這個節目走了6年,這是黃菡老師錄制的最后一期。”至此,在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擔任點評嘉賓的黃菡老師正式離開了這檔節目。看過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觀眾都對擔任嘉賓的黃菡老師的優雅臺風很是欣賞,因此她“隱退”的消息一出便引發廣泛關注。日前黃菡接受記者采訪,暢談了《非誠勿擾》之外的個人生活趣事。
《非誠勿擾》只是副業
《非誠勿擾》是一檔稱霸全國的婚戀類節目,該節目在讓一些女嘉賓走紅之外,主持人孟非和兩位嘉賓主持樂嘉與黃菡也順理成章地被全國觀眾所認識和追捧。和孟非、樂嘉都是娛樂圈人士不同,黃菡則要低調得多。但自2010年6月以來,其在《非誠勿擾》的舞臺上知性的范兒以及在孟非、樂嘉之間的“和稀泥”都給節目增色不少,因此得到了眾多觀眾的好感和支持。
除了在《誠勿擾》擔任嘉賓,黃菡還有多重身份:南京大學社會系社會心理學博士,江蘇省委黨校行政學教研部教授、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無論是在正職還是“非誠”這個副業,黃菡都令人羨慕。雖然不是娛樂圈的人士,但因為《非誠勿擾》這個平臺,黃菡受到的關注一點不比很多明星要少。而其低調的性格,更是被很多觀眾欣賞。除了是一個出色的教授、嘉賓主持,黃菡在現實生活里也有令人羨慕的家庭。其丈夫袁劍是大名鼎鼎的學者,曾擔任《價值》雜志主筆、《董事會》雜志主編,現為獨立評論人。出版的《奇跡的黃昏》等書被讀者廣泛追捧。如今,黃菡和袁劍的女兒拾夢也已經是個小學霸,父母都是出類拔萃的學者,小姑娘也是成績拔尖,中考曾以677分高分考入南京某重點高中——果然是“虎父無犬女”。
當年寫情書倒追老公
熒屏上,溫和、謙恭的黃菡是優雅女性的榜樣;生活中,黃菡是個勇敢、獨立的女人。她告訴記者,自己的老公是她倒追過來的。
“他是我研究生同學,一個班,經常在一起組織活動,覺得他還不錯。于是就先寫信給他,說想交個朋友,耍了點小心思,先說學習上互相幫助,然后再表白,慢慢就在一起了。其實,現在想想還挺俗套的。”黃菡笑著告訴記者,“我上學的時候,班上9個女生,6個都是跟自己的同窗或外校的男生自由認識、自由戀愛的。”
年輕時的黃菡也是很多男孩子追求的目標,在那個沒有手機、網絡的年代,寫信是男生們追求她的惟一途徑。“追我的人不算多,每個女生年輕的時候都有幾個人愛過。有個男孩寫信給我說‘我是一個有故事的男孩,你愿意聽我的故事嗎,我就寫信回給他:‘我覺得人生的故事是要相互交換的,但我的故事沒有那么精彩。”黃菡說。
黃菡現在的日子忙碌而充實,講求平衡的她身兼評審嘉賓、大學教授、母親和妻子數職,但仍然游刃有余,這是因為她的“三三三原則”:“有的人有這樣的誤解,工作上要很努力,生活上就要放松。這其實是沒有什么奧妙的,只要用心就行。相對來說,工作時間是自由安排的。基本能夠保證工作三分之一,做節目三分之一,在家三分之一。現在,我會每天打一個電話給女兒,不僅是談一談一天下來的感受,也是情感的需要。”幸福要創造更要經營
作為《非誠勿擾》的長期點評嘉賓,黃菡更算得上是一位情感專家,她一針見血地指出時下年輕男女的情感誤區:“最大的問題就是理想化,有硬性的擇偶框架,或在最后選擇時由于某一個客觀條件不滿意而拒絕。其實,擇偶成功率的高低不會因為第一眼的印象決定。所以,有時候這些客觀條件會讓很多機會流失,希望大家在情感抉擇上多給彼此機會和空間。”
黃菡認為,擇偶要求高沒什么不好。她說:“事實上,優秀的單身男女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觀念也稍微不如以往的強烈。”
身處幸福之中的黃菡說,自己不擅長建議,但她愿意給年輕女生傳授一點“幸福小秘訣”——“現代女性首先一定要自立,接受一定的教育,能夠有獨立的思想能力,有自己謀生的手段,還要愿意去工作,在工作上有責任感并且能獲得肯定。另外一個就是要保持女人的特質。簡單的來說就是做一個獨立的人,一個可以信賴的女人。
黃菡在《非誠勿擾》中談吐優雅,在婆媳關系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很多年輕的媳婦不知道用什么樣的態度和婆婆相處,黃菡說,婆媳關系中出現矛盾可以理解:“兩個素無交往的人因為同一個男人而學著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其間微妙可想而知。不過,我以為‘婆媳大戰的提法太夸張了,大多只是婆媳‘暗戰,而婆媳和諧的亦不乏其人。”面對網上關于婆媳關系的各種探討,黃菡坦言自己不能給出“訣竅”,但是能給“大忌”:“訣竅我不知道,大忌包括把婆婆當情敵,把婆婆當負擔,把婆婆當自己的媽。”要把對婆婆的尊重、關心通過具體的言語和行動表現出來。女人可以試著把婆婆當成領導、上司那樣對待,加上有感情地尊重、有技巧地付出,估計婆媳關系就和睦了。
在日常相處中,不少年輕女孩都關心要不要和婆婆一起住。黃菡說自己贊成的是“一碗湯”的生活方式,即指父母與子女家的居住距離不遠不近,煲好一碗湯送過去剛好不涼,既可以方便探望老人又不至于住在一起。“我比較贊同‘一碗湯的居住方式,當然,這需要很多條件,父母觀念和健康狀態、家庭經濟條件等。不過,無論選擇怎樣居住,目的都是有利于家庭和諧和快樂,所以要時刻準備退而求其次。”
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之余,黃菡還用自己的經驗和感受跟觀眾解釋婆媳關系:“我和我婆婆相處得挺好的。如果我是婆婆,我會喜歡有我女兒的優點但沒有女兒的缺點的女孩,比如善良、體貼、聰穎、干練,不任性、不浪費、不懶惰、不張揚。”
邢大軍據《華商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