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雨后拍攝露珠是不是一件讓人感覺很“小清新”的事情呢?還有雨后小清新的氣味,簡直不能更棒。那么,這種氣味究竟從何而來?
雨后通常會有三種味道。
第一種,“清潔”味,特別是一場暴雨過后,這是臭氧在生成。臭氧本身散發著強烈的刺激性氣味,通常認為它和氯的氣味相近。
有些人會在暴雨來臨前嗅到臭氧的氣味。在雷雨到來前,閃電會將周圍的氮分子和氧分子剝離出來。這會產生小規模的臭氧,然后它們被風帶到了地面上。
大氣層中的紫外線也會將氧氣分解,自由的氧原子有時會和氧分子結合,形成臭氧。必須指出的是,我們說臭氧有刺激性氣味并不是夸張;只要濃度達到10PPB(億分之一),一般人就能聞到臭氧獨特的氣味。雖然它(有時候)有著令人舒服的氣味,但純臭氧卻是很危險的,而且濃度稍微高一點,它就能把你的肺給廢了。幸運的是,雷雨前后臭氧的濃度基本不會對你造成持續性的影響。
第二種,重重的泥土味,特別是在久旱逢甘露和瓢潑大雨之后。這種氣味是由泥土中的細菌產生的。
一些微生物,特別是鏈霉菌,會在極度干旱的情況下產生孢子。干旱時間越長,孢子就越多。而這種味道并不是孢子本身產生的,而是孢子在生成的過程中所釋放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名為“土臭素”。它和臭氧一樣有著刺激性氣味。濃度達到5PPT(萬億分之五)時就能嗅到,這就是為什么那種氣味在森林里如此之重。
第三種,不同植物分泌的油味。這些油積累著,直到下雨天,油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和土臭素一起釋放到空氣中,形成令人熟悉而愉悅的香氣。
到底是油里的哪些物質造成了“雨后氣息”,目前我們還無法完全知曉。其中一種是2-甲氧基-3-異丙基吡嗪,該物質20世紀70年代由Nancy Gerber分離出來,有著“雨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