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翠
【摘 要】根據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把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教學法作為教學改革對象,采用行動研究方法,梳理、整合現有視覺障礙兒童教學法、聽覺障礙兒童教學法的教材,重新編排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案,對特殊教育專業兩個年級學生分別實施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基本的小學數學教學的能力,以達到廣西特殊教育學校對數學學科教師的要求。
【關鍵詞】特殊教育 數學教學法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C-0049-02
特殊教育學科教學法是特殊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它指導學生掌握特殊教育學校學科教學基本理論、一般規律和基本教學方法,使學生具有從事特殊教育學校教學的能力。但是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在工作后表現出小學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明顯欠缺的問題,需要盲校、聾校花費較長時間來培訓才能勝任教學工作,而小教專業的畢業生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扎實,進入工作崗位馬上能夠適應教學工作,致使許多盲校、聾校在招聘時寧愿選擇小教專業的畢業生。這種現象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現有特殊教育教學法的設置是否符合特殊教育學校對師資的需要?應如何有效地設置特殊教育教學法?本文試通過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教學研究,使學生掌握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培養學生基本的小學數學教學能力,滿足特殊教育學校需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為其他師范院校特殊教育專業教師講授特殊教育學科教學法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設計
筆者以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學校特殊教育專業2012級和2013級學生——分別是98人和80人為教學對象,根據該校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對現有視覺障礙兒童教學法、聽覺障礙兒童教學法的教材進行梳理整合,剔除其中重復的內容,重新編排教學大綱,制訂教學計劃,編寫教案,實施教學,邊教學邊調整課題方案,不斷完善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教學。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采用了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本課題是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一邊實施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教學,一邊調整教學計劃,使現有的特殊教育教學法的設置逐漸符合特殊教育學校需要。
三、研究過程
本教學研究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收集相關資料
這個階段主要工作是收集國內外相關資料和信息,擬定課題方案,整合教材。筆者和其他課題組成員基于特殊教育學校對小學數學教師的要求和新課程理念,根據視覺障礙和聽覺障礙兩類兒童的特點和小學數學學科知識體系,使用天津出版社的《聽覺障礙兒童教學法》和《視覺障礙兒童教學法》作為教材,選用《小學新課程教學法》和《小學數學教學基本功訓練》小學數學教學法和網絡資源等為教學參考資料,通過對《聽覺障礙兒童教學法》《視覺障礙兒童教學法》及其他教學參考資料的整合,形成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教學內容,包括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的基本策略、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等理論知識。
(二)第二階段——實施教學階段,調整教學計劃
1.理論教學。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著重從理論方面闡述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的基本策略、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其中第一部分闡述了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法的基本理論;第二部分闡述了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的基本策略及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包括數與代數的教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和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
2.實踐教學。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應通過實踐課教學,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科理論的理解,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學技能,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突出本課程的實用性。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實踐教學由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兩部分構成,校內實訓主要通過課內討論、試講、說課和評課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數學教學的基本技能技巧;校外實訓則是利用見實習、畢業實習和就業(頂崗)實習等機會在基層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實地教學,由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作專業指導。以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學校為例。該校與廣西南寧市盲聾啞學校、百色特殊教育學校、北海特殊教育學校等多所特殊教育學校建立見實習基地,為學生見實習提供很好的實踐場所。另外,這個階段根據課程實施的具體要求,選編及錄制了部分學生教學錄像,以配合教學。
3.教學方法的選用。本課程的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條件,借鑒先進的教學模式,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參與式教學和實踐型教學法等。
4.考核手段的選用。在考核上,改變傳統作業與考試方式,將每部分教學理論與特殊教育小學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寫教案、試講、制作課件等作業形成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理論,同時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本課程采取平時作業和期末考查相結合的方式,平時作業(占總成績的40%)包括課堂討論、教學計劃設計、觀摩課的評析、校內實訓(試講、說課和評課);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60%)為隨堂考查,為指定教學內容按照要求設計一份教案,并選派小組代表在限定時間內進行試講。
在第二階段,筆者采用行動研究法,一邊實施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教學,一邊調整教學計劃,使現有特殊教育教學法的設置逐漸符合特殊教育學校需要。
(三)第三階段——總結階段,整理資料、撰寫結題報告
這個階段筆者將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法這門課程的教學大綱、電子教案、課件、教學案例集和學生實踐作品集匯編成教學資源包,這些既是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為師范院校特殊教育專業教師講授特殊教育學科教學法提供參考。
四、實踐效果及反思
本課題立足于特殊教育學校對師資的需要,通過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教學研究,使學生初步掌握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教學能力。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教學獲得學生基本認可,學生在見實習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技能也獲得見實習單位的肯定,2012級學生現已畢業,就業率達到百分之百,用人單位對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非常認可。
但是在課題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根據課程目標、學生的障礙和學科知識系統對教學法教材整合難度較大;特殊教育學科教學案例少,上課缺乏經典教學案例;任課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對學生的教學指導容易脫離基層教學實際和特殊兒童的特點;學生以校內模擬實踐為主,校外實踐操作機會缺乏,不利于工學結合模式的開展;校外見實習過程中,特殊教育教師對學生專業指導力度不足,需要培養和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指導見實習生的意識和技巧。
針對以上實踐效果及不足之處,筆者認為,未來可考慮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一是邀請本校數學專業教師、特殊教育學校盲班、聾班骨干教師構建教學團隊,共同探討、整合、完善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內容,并讓本校數學專業教師擔任部分理論課教學,特殊教育學校盲班、聾班骨干教師擔任部分實踐課教學,不斷豐富和充實課堂教學。二是應勤下特殊教育學校學習,收集教學案例;調整案例教學,結合盲校、聾校的教學案例、視頻進行教學,使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三是加強校內實訓,通過結合聽覺障礙、視覺障礙學生的實例撰寫教案和試講,觀看相關教學視頻,盲班、聾班骨干教師介紹教學經驗等一些系列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基本教學技能。四是鞏固特殊教育學校的良好協作關系,增加校外見實習機會,尤其是開設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期間,增加學生到特殊教育學校觀摩和教學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學生在特殊教育學校見實習期間,應安排有能力的骨干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并組織指導教師培訓,規范和培養指導教師的指導意識和技巧。
【參考文獻】
[1]曹樹華.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2]翟海珍.視覺障礙學生教學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3]汪飛雪.聽覺障礙學生教學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4]王道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5]杜曉新,宋永寧.特殊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