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志勇 黃自明
?
為官當戒“三氣”
●池志勇黃自明

怒氣,會讓你喪失理智,傷害群眾;傲氣,會讓你閉耳塞聽,蔑視群眾;小氣,會讓你刻薄寡情,疏遠群眾。“怒氣”“傲氣”“小氣”是為官者的大忌,黨員領導干部要密切干群關系,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真正和群眾打成一塊、連成一片、融為一體,必須大力戒除“三氣”。
戒除怒氣。畢達哥拉斯說:“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后悔告終。”發脾氣不但無益于健康,還容易思維紊亂、理智殆盡、決斷錯誤,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對于為官者來說,亂發脾氣的害處尤應警惕。因為,你的言行關乎領導形象,更關乎部屬成長,以及單位建設全局。可是,一些為官者卻不善于控制自己情緒,遇到不順心事便會怒火中燒,激動的情緒如“火山熔巖”。當然還有一些為官者錯誤地把發脾氣歸結為領導魄力的體現,在這種片面認識的支配下,發脾氣成了理所當然的事,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按理說,為官者也不能沒有脾氣,但這樣的脾氣是理智的脾氣,是有意而為之,而不是性格使然、一觸即著的沖動。說白了,愛發脾氣實質是修養不夠,也是領導能力缺乏的一種表現。要知道,部屬當時可能懾于你的權威,不敢和你據理力爭,但不代表私下對你沒有什么意見,被人背后指指戳戳,自然也不是為官者愿意看到的。柏拉圖說:“稍忍須臾是壓制惱怒最好的辦法。”為官者必須努力提高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怒氣爆發時要懂得制怒,保證怒氣始終處在可控范圍。
戒除傲氣。“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是國畫大師徐悲鴻先生的座右銘。顧名思義,傲氣就是指目空一切,盛氣凌人。無論為官者身處何位,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人民的勤務員,身份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當下,一些為官者受封建文化的影響,官本位思想嚴重,忘了“姓啥叫啥”,忘記了“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淡化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把自己當成了“特殊人”,當成了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在官本位思想的驅使下,總覺得為官就應有些傲氣,認為同群眾走得太近、貼得太緊,會降低權威,群眾就會“蹬鼻子上臉”,不聽招呼。聽著似乎有些道理,但都是些歪理邪說,是站不住腳的。“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你能為官,升遷到一定的位置,都是組織培養、群眾擁護支持的結果。無論是從道德層面來說,還是從組織層面來說,都要求為官者應以百倍的努力回報組織、回報群眾,而不能官越大越擺譜、越脫離群眾、越與群眾距離遠。為官者務必要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常懷親民之心、多行為民之實、常有利民之舉,戒除傲氣,才能融入群眾,得到群眾擁護愛戴。
戒除小氣。小氣,這里指心眼小,斤斤計較。不難發現,小氣的人,往往朋友少,不合群,周圍的人都不愿意接近他、與之交往做朋友;而大氣之人,胸懷寬廣,氣量大,善于包容他人的缺點,周圍的人也往往愿意接近他,與他談心交心做朋友,群眾基礎好、口碑好。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撐船”,普通人需要有包容之心,不可小肚雞腸,為官者更應力戒小氣。很顯然,為官者假如凡事無論大小、輕重,只要是覺得部屬與自己意見不合,就認為部屬是在唱反調,故意找茬,和自己過不去,是給自己難堪,于是,便耿耿于懷,另眼看他,還伺機報復他。為官者睚眥必報,“小氣”必將讓部屬噤若寒蟬,不愿和他“掏心窩子”說知心話,有言不敢說,有難不敢提,干群關系緊張,群眾自然地就會和你“少說話”,不把你當可信可敬可親的領導,為官者形象受損、群眾基礎打折扣,嚴重影響單位建設發展。“忍人之所以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官者要想當好官成大事,就必須要有容人的雅量,善于換位思考,多站在部屬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容納部屬的缺點、容納部屬的過失、容納部屬的抱怨,讓部屬感覺到領導的寬容大度,做到有話敢跟你說,有意見敢跟你提,深厚與群眾的情感,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夯實群眾基礎,增強為官者的感召力凝聚力領導力。
【作者系96275部隊政治處副主任、報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