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山東省青島市傳染病醫院 266033)
?
·臨床研究·
31例布魯桿菌病患者臨床特點及實驗室檢查分析
李靜
(山東省青島市傳染病醫院266033)
摘要:目的總結布魯桿菌病的特點,為臨床診斷布魯桿菌病提供經驗。方法對31例布魯桿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31位患者中有羊或其肉制品接觸史者26例(83.87%),雖無直接接觸,但居住牧場附近1例(3.23%),喝羊奶者4例(12.90%)。發熱、乏力、多汗、關節疼痛是布魯桿菌常見臨床表現,并發癥較多。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減少4例(12.90%),淋巴細胞百分率升高20例(64.52%),單核細胞百分率升高22例(70.97%),中性粒細胞百分率下降16例(51.61%),嗜酸細胞百分率下降14例(45.16%),嗜堿細胞百分率升高5例(16.13%)。紅細胞沉降率升高15例(48.39%)。肝功指標顯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γ-谷氨酰轉移酶升高分別占70.97%、41.94%、58.06%,前清蛋白降低18例(58.06%)。結論布魯桿菌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并發癥多,容易誤診,對長期不明原因發熱者應結合流行病學特點和實驗室結果考慮布魯桿菌可能。
關鍵詞:布魯桿菌病;臨床表現;血分析;肝功能
布魯桿菌病,又稱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或波浪熱,是一種由布魯桿菌引起的流行范圍廣、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變態反應性疾病[1]。布魯桿菌自皮膚黏膜進入人體后,即被吞噬細胞吞噬,帶到附近淋巴結。易在肝、脾、骨髓、淋巴結等中形成多發感染灶[2],其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容易誤診。本次研究將本院收治的31例布魯桿菌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該病特征,加強認識,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 年1 ~6月在青島市傳染病醫院就診的布魯桿菌凝集試驗陽性患者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齡30~70歲,平均(52.32±11.79)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布魯菌病診療指南(試行)》[3]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排除傷寒、副傷寒、結核、風濕熱、類風濕、瘧疾、霍亂、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布魯桿菌疫苗注射等情況,同時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藥物性及化學性肝損害等。
1.2儀器與試劑虎紅平板凝集抗原及試管凝集抗原均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研究所提供。 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由上海科華提供,血分析儀器型號Sysmex XN-1000,試劑由希森美康醫用電子有限公司提供。
1.3方法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分析布魯桿菌的特點,包括患者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入院時均行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紅細胞沉降率等檢查。
2結果
2.1流行病學特點確診為布魯桿菌病的31例患者中,30~<40歲5例(16.13%),40~<50歲7例(22.58%),50~<60歲9例(29.03%),60~<70歲10例(32.26%)。31位患者中有羊或其肉制品接觸史者26例(83.87%),雖無直接接觸,但居住牧場附近1例(3.23%),喝羊奶者4例(12.90%)。布魯桿菌病患者職業分布情況:養殖14例(45.16%),農民6例(19.35%),屠宰3例(9.68%),職員3例(9.68%),個體經營1例(3.23%),其他4例(12.90%)。
2.2臨床表現31例患者,臨床表現主要以發熱、多汗、關節酸痛為主,發熱20例(64.52%),畏寒、寒戰2例(6.45%),多汗13例(41.94%),關節酸痛19例(61.29%),食欲差3例(9.68%),頭痛1例(3.23%),乏力8例(25.81%),胸悶憋氣胸痛1例(3.23%)。
2.3實驗室檢查僅有少數患者出現白細胞降低,但多數患者淋巴細胞百分率、單核細胞百分率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升高的患者為48.39%;少數患者尿檢陽性;多數患者出現肝功能異常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者占70.97%,γ-谷氨酰轉移酶升高者占58.06%。患者實驗室檢查異常項目見表1。

表1 實驗室檢查異常結果
3討論
布魯桿菌病為全球性疾病,來自100 多個國家每年上報世界衛生組織的病例超過50萬例[4]。近年來,布魯桿菌病的人畜疫情在國內外均出現了上升趨勢[5-7]。近年來,隨著農村城鎮化,可耕地減少,且養殖業利潤較高,農民中專業及業余牛羊養殖戶逐漸增多。本次研究中,31例布魯桿菌患者以50~<70歲男性居多,其中有羊或其肉制品接觸史者26例(83.87%),喝羊奶者4例(12.90%),羊為主要傳染源,有1例患者無直接接觸牛羊及其制品,但居住在牧場附近,此種情況不能排除其周圍環境被病菌污染后形成氣溶膠,通過呼吸道感染的可能[8],這也反映了對傳染源進行消毒隔離及高危人群職業防護的必要性。
布魯桿菌為胞內病原菌,一旦進入機體,能逃脫吞噬細胞的殺滅,并從細胞釋放入血,一旦入血可侵犯全身各個系統導致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最常見的癥狀和體征有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疼痛、乏力等[9]。本次研究31例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以發熱、多汗、關節酸痛為主,8例患者出現乏力,3例患者伴有食欲差,2例患者出現畏寒寒戰,頭痛和胸悶憋氣胸痛各伴1例。
布魯桿菌病的病理變化極為廣泛,幾乎所有器官組織均可被侵犯。其中以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最為常見。本研究結果顯示,僅有少數患者出現白細胞降低,但多數患者淋巴細胞百分率、單核細胞百分率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升高的患者為48.39%;少數患者尿檢陽性。肝臟是人體單核巨噬細胞最為豐富的地方,所以在患有布魯桿菌病時經常受侵犯。有研究者在肝組織活檢時發現,急性期和亞急性期布魯桿菌患者中41.00%病變累及肝臟。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多數患者出現肝功能異常,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者占70.97%,γ-谷氨酰轉移酶升高者占58.06%。與文獻[10]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有必要加強對布魯桿菌病的認識,減少對布魯桿菌病的誤診。對長期發熱伴有多汗等表現,同時血白細胞正常或輕度下降、淋巴細胞比例升高、單核細胞比例升高的患者應該進行流行病學史問診和有關實驗室檢查。以盡早診斷和治療,從而減少誤診,減輕患者痛苦,預防并發癥。
參考文獻
[1]施旭光,凌鋒.布魯氏桿菌研究進展[J].浙江預防醫學,2014,26(6):576-580.
[2]馬亦林,李蘭娟.傳染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46-14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布魯氏桿菌診療指南(試行)[J].傳染病信息,2012,25(6):323-324,359.
[4]楊紹基,任紅.傳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79-182.
[5]牛守明,劉睿.安盟2001~2009年布魯氏桿菌病流行病學分析[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5(3):473-474.
[6]Li YJ,Li XL,Liang S,et al.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uman brucellosis in China[J].BMC Infect Dis,2013,13(1):547-579.
[7]布榮華,邢華,薛玉芝.2010年塔城市布魯氏桿菌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1,26(5):35.
[8]劉佳,付成濤,陳曉紅.布氏桿菌病229例臨床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1(6):677-680.
[9]李釗,曹新娜,姜魯寧,等.布魯氏桿菌患者臨床特征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3):626-628.
[10]趙旭春,劉穎翰,王瑋,等.125例成人急性布魯氏桿菌患者的肝功能異常分析[J].肝臟,2009,14(4):284-286.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3.0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130(2016)13-1864-02
(收稿日期:2016-02-25修回日期: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