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青文 陳月桂 羅劍飄


摘要:鐵皮石斛是我國名貴的中藥材,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降血糖等藥理作用,被廣大消費者所熟知和認可。我國鐵皮石斛產業發展迅速,市場潛力大。本文從鐵皮石斛種植的地理條件、技術要求、投資效益及風險分析等多方面進行分析,論述發展海南省樂東縣鐵皮石斛種植的可行性,為引進入鐵皮石斛市場的海南省種植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鐵皮石斛;樂東縣;種植;可行性
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2016A020227013;2014B090907006;2014B070705002)
中圖分類號: S567.239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4.006
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蘭科石斛屬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因表皮呈鐵綠色而得名,又名黑節草,是我國珍稀名貴中藥材,屬補益藥中的補陰藥。2010版和2015版《中國藥典》(一部)將鐵皮石斛作為新增品種單獨列出,與中藥石斛區別開來。藥典記載:鐵皮石斛性味甘,具有滋陰清熱,益胃生津,潤肺止咳等功效[1]。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鐵皮石斛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腫瘤、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2][3]。鐵皮石斛在我國分布較廣,主要位于秦嶺淮河以南的山地半陰濕巖石、樹皮上,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半陰濕的環境,不耐寒[4]。由于野生鐵皮石斛對生長環境要求十分嚴格,加之長期無節制地采摘,野生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已成為瀕危珍稀藥材,被列為三級保護品種[5]。
近年來,鐵皮石斛的組織培養與育種栽培技術取得一系列突破,在中國云南、浙江、廣東、湖南、廣西和安徽等主產區,鐵皮石斛的人工種植得到大力發展,并建立了一批規模較大的種植基地。隨著鐵皮石斛種植面積的擴大,衍生了一系列下游產品,鐵皮石斛產業鏈初步形成。我國鐵皮石斛產業發展迅速,消費者對鐵皮石斛的功效和應用逐漸認可,并對不同的鐵皮石斛產品提出更大的需求,市場發展潛力較大。
目前鐵皮石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種植栽培技術[6]、藥理活性[7][8]等方面,較少有文獻報道直接探討鐵皮石斛種植的綜合經濟效益。在全國范圍內,海南省的鐵皮石斛產業發展較為緩慢,與江浙、兩廣、云南等地區相比,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筆者結合海南省樂東縣的實際情況,從鐵皮石斛種植的地理條件、技術要求、投資效益及風險分析等多方面進行分析論述,結合樂東縣鐵皮石斛種植的自身優勢與經濟效益,提出發展樂東縣鐵皮石斛種植的可行性。
1 地理條件
1.1 自然環境
鐵皮石斛是蘭科植物,根系屬于氣生根,對環境要求高,主要分布于我國北緯30°以南地區,生長在秦嶺淮河以南的半陰半陽、溫暖濕潤的地方[4]。
樂東縣位于海南省西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度18°24′~
18°58′,靠山臨海,由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組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3座。樂東縣與云南的西雙版納同屬熱帶季風性氣候,年降雨量1400~1800毫米,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山區常年平均氣溫是24℃,沿海為25.3℃,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整體環境氣候與西雙版納相似,適宜鐵皮石斛的生長。
1.2 交通條件
樂東縣處于三亞旅游城市和八所工業區中間,有鐵路、高速公路(環島西線)貫通,靠近三亞港口、八所港口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海運、陸運、空運都很方便。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條件可以相對減少運輸成本和擴展銷售渠道。海南省作為國際旅游景點,資源豐富,游客流量大,有利于打造鐵皮石斛的國際品牌,開拓國際市場。
1.3 地方政策
近年來,樂東縣大力改革,以市場為取向、科技為先導、流通為動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致力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大作“特色”文章,提高各類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和特色農業的主體效益水平。鐵皮石斛種植屬于高新科技含量的精細農業領域,抗力自然風險能力強,勞動力消耗少,單位勞動生產率高,產業及其利益鏈延展空間大,是具有特色的農業發展模式。鐵皮石斛的種植對于優化海南省農業產業種植結構,增強農業出口創匯能力,增加農民收入都有積極的作用,符合當地政府農業發展的整體規劃。
2 技術要求
2.1 種植模式選擇
鐵皮石斛的種植主要有設施仿生栽培、活樹附生原生態栽培、林下原生態栽培、盆栽等系列模式,其中,設施仿生栽培是指利用玻璃溫室或塑料薄膜大棚等設施,以樹皮等為栽培基質,配備遮陽網、噴霧和灌溉等設施,模仿野生環境培育鐵皮石斛的一種栽培方法[9]。該種植模式的空間利用率高,日常管理方便,綜合經濟效益好,合適規?;N植。樂東縣鐵皮石斛種植建議采用設施仿生栽培技術,采用雙層遮陽網和苗床架空栽培,基質為松樹皮和泥炭土的配比混合,在苗床下方栽培需光量更少的陰生類植物,如金線蓮,充分利用空間,構建立體化種植。
2.2 種苗篩選
鐵皮石斛的種苗篩選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種植的成敗。鐵皮石斛的種苗主要有組培瓶苗和馴化苗兩種。馴化苗是指將鐵皮石斛組培瓶苗移植于外界自然環境中,經過2~3個月的鍛煉適應過程,所能獲得有較強適應能力的壯苗[10]。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鐵皮石斛種苗質量參差不齊,出現種苗繁殖代數偏高、種質混雜、長勢不一等問題,特別在組培瓶苗階段難以辨別,對于鐵皮石斛種植的初試者建議直接購買馴化苗,品質較好把控,管理要求不高。
2.3 種植管理
鐵皮石斛的日常管理主要圍繞“光、溫、水、肥、害”5個方面展開,共同作用,營造出“半陰半陽、通風透氣、溫暖濕潤”的生長環境,合理促進鐵皮石斛健康生長,提高鐵皮石斛高產高效的種植水平。
鐵皮石斛較喜光照,耐半陰,好潮濕。利用雙層遮陽網有效調節大棚室內光照及溫度,一般地,夏季遮光60%,秋季中午遮光30%,冬季不遮光;鐵皮石斛較為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低于10℃或高于30℃均會影響正常生長,保持大棚的通風透氣,防止悶熱發病,保持晝夜溫差在10℃~15℃,促進石斛多糖的有效積累;移栽種苗對水分要求較高,保持苗床基質濕潤而不積水,以噴霧方式增加空氣濕度,保持在相對濕度80%;種苗成活后,3~5天澆水一次,基本7天施肥一次,冬季可不施肥,也可以在基質中直接添加有機肥。
鐵皮石斛病蟲害的防治是種植的難點。由于鐵皮石斛感染病蟲害后,前期表現不明顯,難以發現,一旦出現病癥,則難以救治,所以要密切關注鐵皮石斛的生長情況,真正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經過多年的種植栽培,對鐵皮石斛病蟲害的防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10-12]:對于一般的真菌類和細菌類病害,如炭疽病、斑點病等,定期噴施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即可預防;對于石斛菲盾蚧、介殼蟲等吸汁型蟲害,要及時將病葉病枝清除,避免相互傳染;對于食葉型的蝸牛、蛞蝓等蟲害,則以生物防治為主,或人工誘捕殺滅。鐵皮石斛的病蟲害呈現一定規律的發病周期,在高發期,要加強管理,做好控溫控水,保持透風透氣,盡可能降低發病的可能性;一旦發現病蟲害,要及早處理,按照中藥材的種植要求,規范用藥,避免農藥殘留或重金屬超標等,提高鐵皮石斛的“綠色有機”種植。
2.4 采收加工
將生長后期的封頂老莖,從基部剪下(留2~3節),鮮品置陰涼潮濕防凍處保存,制成干制品后,置通風干燥處防潮保存。目前市場銷售的鐵皮石斛產品,一是鮮品直接銷售,主要是石斛莖鮮條;二是初級加工產品,主要是鐵皮楓斗等干制品;三是精深加工產品,主要有顆粒劑、膠囊、浸膏、口服液、口含片、復方制劑等類型的藥品與保健品[13]。根據陳紅素等[14]統計,目前鐵皮石斛相關的保健食品共有68種。此外,鐵皮石斛在治療某些特種疾病的新用途上也有報道,如幽門螺桿菌感染[15]、乙醇對器官損傷[16]、糖尿病并發癥[17]等,顯示出鐵皮石斛在食品保健和醫療藥用等方面的美好前景。
3 投資效益
3.1 投資成本
采購組培瓶苗,單位面積前期投資約計31萬元,各項支出及所占投資額比率如表1所示;
采購馴化苗,單位面積前期投資約計43萬元,各項支出及所占投資額比率如表2所示。
表1 鐵皮石斛(組培瓶苗)單位種植面積的各項支出及其百分比
備注:單位種植面積按1畝有400平方米的有效種植面積。
表2 鐵皮石斛(馴化苗)單位種植面積的各項支出及其百分比
備注:單位種植面積按1畝有400平方米的有效種植面積。
3.2 效益分析
3.2.1 種植分析(按組培瓶苗計算)
種植密度:平面種植100叢/平方米,瓶苗約10瓶,3~5株/叢(按最低3株計算)
生長速度:每株每年生長10~30厘米,重約5~8克(按最低5克計算)
分蘗增殖:每株年分蘗增殖2~5株(按最低2株計),90%的成活率計算
單位面積:單位面積按1畝有400平方米的有效種植面積
3.2.2 鐵皮石斛鮮條年產量(公斤):
年產量(高):年采收4株/叢×100叢/平方米×400平方米×8克/株×90% = 1152公斤
年產量(中):年采收3株/叢×100叢/平方米×400平方米×6克/株×90% = 648公斤
年產量(低):年采收2株/叢×100叢/平方米×400平方米×5克/株×90% = 360公斤
3.2.3 鐵皮石斛鮮條年產值(萬元):
根據公式 年產值(萬元) = 年產量(公斤)×收購單價(元/公斤)×(1/10000) 計算出單位種植面積(400平方米的有效種植面積)不同年產量下(劃分為高、中、低三個級別)對應的年產值,如鮮條收購價為600元/公斤時,年產值(高):1152公斤× 600元/公斤×(1/10000)= 69.12萬元;年產值(中):648公斤× 600元/公斤×(1/10000)= 38.88萬元;年產值(低):360公斤 × 600元/公斤×(1/10000)= 21.6萬元,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鐵皮石斛單位種植面積的年產值
備注:根據石斛生長特點,第三四年為高產期,以上按較低產量估算。
3.2.4 投資回收 在云南主產區,鐵皮石斛統條市場總趨勢報價約為350元/公斤[18],若按照單位種植面積的年產量為648公斤計算,則年產值:648公斤×350元/公斤×(1/10000)=22.68萬元;若平均投資37萬元,則投資回收期 = 37萬元 ÷22.68萬元/年 = 1.6年。
鐵皮石斛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一次性栽培可實現多年收益的中藥材品種,第一次種植后,可連續采收3~5年,在第一次采收后,基本上只需要投入極少的養護成本便可獲得較高的利潤,相當于每年年產值收入。
4 鐵皮石斛種植的風險分析
4.1 技術風險
鐵皮石斛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栽培技術性強[19],屬于精細高值的農業領域,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
樂東縣依山傍水,條件優良,適宜鐵皮石斛的生長,整體上降低了對鐵皮石斛人工栽培的要求;其次,可以直接采購馴化苗進行栽培種植,馴化苗便于管理,且成活率一般可達到95%;最后,可以借鑒云南西雙版納的種植模式[20],采用公司+農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經營模式,種植基地以農戶栽培與管理為主,種苗與成品生產銷售由公司承擔,并且給農戶提供定期的技術培訓與長期的技術指導,降低技術風險。
4.2 市場風險
近幾年,鐵皮石斛產業的發展速度過快,產品參差不齊,以次充好,質量難以保證,制約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2013年鐵皮石斛市場呈下滑趨勢,組培苗銷不出去,鮮條價格下跌,雖然今年價格有所回升[18],但總體趨勢仍不容樂觀。
鐵皮石斛行業面臨著重整的局面,在市場機制調節下,淘汰不合格的產品和企業,同時吸引更好的投資者,實現行業的健康發展。全國的鐵皮石斛種植基地主要集中在安徽、浙江、福建、廣西、廣東、云南等,海南省的種植面積小,省內競爭力相對較小,樂東縣有一定的地域性優勢,且海南省作為國際旅游景點,擁有龐大的消費群;同時,在自身優良條件的基礎上,堅持走“精品”路線,實施GAP 種植,加強生產監督,保障產品質量,打造自身品牌,提高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場風險。
5 結論與展望
我國鐵皮石斛產業發展迅速,種植面積和產值逐年增加,產業鏈初步形成[19],與全國范圍的鐵皮石斛種植主產區相比,海南省的鐵皮石斛產業尚未形成行業壟斷,競爭力小,并且海南省作為國際旅游景點,市場需求量大,市場風險相對較小,將樂東縣鐵皮石斛種植產業做精做細,打造獨特品牌,走國際化路線,將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鐵皮石斛種植具有科技含量高、投入多、風險大、回報豐厚等特點,一次投資可多年收益,第一次采收后可基本回收前期投資成本,見效快,回報利潤大。海南省樂東縣的自然地理條件適宜鐵皮石斛的種植,且能獲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通過采用高產高效的種植模式,推廣鐵皮石斛種植技術,有效降低技術風險,打造出有特色的農業主體,優化農業結構,培育樂東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經濟發展,幫助農民致富,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
此外,鐵皮石斛種植對于保護野生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藥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著重要的生態意義。
綜上所訴,海南省樂東縣鐵皮石斛的種植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對實現樂東縣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深遠的影響。
我們在大力促進鐵皮石斛種植的同時,要深入開展鐵皮石斛的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豐富完善目前的功能食品產業結構,形成鐵皮石斛產業鏈,進一步提高鐵皮石斛產業的經濟效益;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促進鐵皮石斛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大力支持農業政策背景下,大量社會資本涌入農業領域,新農業蘊含著巨大的潛力。作為綠色、健康、高值的新農業,鐵皮石斛產業通過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與政府建立良好的鏈接模式,必將吸引大量的資本投入,將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S].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 陳曉梅, 郭順星.石斛屬植物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1,13(01):70-75.
[3] 李桂鋒,李進進,許繼勇等.鐵皮石斛研究綜述[J].中藥材,2010,33(1):150-153.
[4] 蔡光先.探究鐵皮石斛產業化發展新路[N].中國中醫藥報,2011(02).
[5] 陳立鉆,孫繼軍.珍稀瀕危物種鐵皮石斛的保育與開發利用[J].中國林業,2003,11(22):34-34.
[6] 斯金平,諸燕,朱玉球.鐵皮石斛人工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進展[J].浙江林業科技,2009,29(06):66-70.
[7] 陳曉梅,郭順星.石斛屬植物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1,13(01):70-75.
[8] 王偉英,鄒暉,陳永快.鐵皮石斛的綜合利用與展望[J]. 中國園藝文摘,2011(01):189-192.
[9] 斯金平,俞巧仙,宋仙水等.鐵皮石斛人工栽培模式[J]. 中國中藥雜志,2013,38(04):481-484.
[10] 梁重堅,陳志權.鐵皮石斛組培小苗馴化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家之友.2009(06):43-45.
[11] 段俊.鐵皮石斛種植過程中常見病害[EB/OL].(2011-10-27)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6678-501558.html.
[12] 宋喜梅,李國平,何衍彪等.鐵皮石斛人工栽培主要病蟲害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2):15697-15698,15714.
[13] 李宏楊,劉國民,楊志娟等.鐵皮石斛研究開發綜述與展望[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34):12083-12086.
[14] 陳紅素,顏美秋,呂圭源等.鐵皮石斛保健食品開發現狀與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13,48(19):1625-1628.
[15] 夏克中,吳人照,楊兵勛等.鐵皮石斛在制備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藥物中的應用:中國,CN102327489A [P]. 2012-01-25.
[16] 侯少貞,賴小平,黃松等.鐵皮石斛防治乙醇對器官損傷的新用途:中國,CN103585474A [P].2014-02-19.
[17] 侯少貞,賴小平,黃松等.鐵皮石斛防治糖尿病并發癥的新用途:中國,CN103211979A [P].2013-07-24.
[18] 中藥材天地網[DB/OL].http://www.zyctd.com/.
[19] 譚嘉娜,陳月桂.湛江地區鐵皮石斛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02):310-311,325.
作者簡介:羅青文,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在職碩士,研究方向:藥用植物研究。
通訊作者:譚嘉娜,碩士,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農藝師,研究方向:植物與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