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當下我國農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優化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的措施,即完善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提高我國農業機械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農機服務;農機產業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4.022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政府始終把實現農業機械化作為我國農業的發展目標。近幾年來,由于國家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現代農業對農業機械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這對于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但是,我們不能夠盲目樂觀,要認識到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努力解決這些問題,以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發展與提高。
1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1.1 農業機械結構逐步優化
在我國農村改革的初期,農村大中型機械設備的數量逐年減少的情況。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農業對農用機械的需求量逐漸提高,大中型農業機械數量多年連續下降的趨勢得以扭轉。并在實施增效節本措施以后,化肥深施機械,半精播、精播播種機等農用機械也得到了大幅發展。總體上,我國農田機械化作業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農業機械作業結構和配備結構都得到了優化。
1.2 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顯著
我國各級農機部門的為農業服務意識和思想得到了強化,認識到發展農村經濟和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就是做好農業機械化工作,并根據我國農業的實際情況,努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發揮農機的優勢,在抗洪救災、搶農時、新技術普及等方面,使農業機械化的巨大優勢充分的顯示出來,極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品的穩步增長。在各級農機部門的努力下,我國農業對農用機械的依賴度正在提高。
2 農業機械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農機產業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
專業協會、農機合作組織、農機大戶、中介服務組織等各種農機服務組織的快速發展,使我國的農機服務機制得到了快速完善,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農機產業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使我國農業的生產成本得以降低,農產品的效益和質量得到提高,并使農業向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方向發展。但由于我國農業機械化建設起步晚,農業機械技術較落后,目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的完善。由于我國的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較弱,與農業機械化服務向社會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自相矛盾,制約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步。且我國各個地域的農業機械化程度有較大差異,社會化服務規模有待發展,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有待提高,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機服務的產業化發展。
2.2 農機化作業水平偏低,生產機械化規模較小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近年來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已有了顯著的提高,但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例如2006年我國總體農業機械化水平調查顯示,播種機械化率32%,收獲機械化率55.4%。除了小麥生產過程的機械化率較高外,其余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機械化程度仍處在較低的水平,由于農村糧食生產主要以戶為單位進行,社會化組織程度低,且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益較低,加之農戶的財力有限,政府的農機補貼不能完全滿足農戶的購買愿望,造成農民購買農機的能力較低,要想買到大中型的農用生產機械對于農民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機的規模化發展。另外,隨著農業生產成本和農機使用成本的不斷提升,也成為了影響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3 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對策
3.1 促進農機產業的自主創新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前進和深入,我國各個產業逐漸受到來自國際社會的挑戰,為了使我國農業跟得上時代的發展進步,首先要根據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農機的發展計劃,確保農機的結構、種類等多個方面與農業生產的實際環境相吻合。因此,要大力提高農機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此需要由國家和市場的宏觀調控來指引農機產業的發展,推動農機產業的市場化方向。
3.2 農機服務專業化
考慮到農村群眾和環境的特征,農機服務在借鑒吸收其他服務體系和方式的同時,一定要立足于農機服務所面臨的實際情況。農村地區地廣人稀,且群眾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所以要尋找一種與農村實際情況相適應的服務體系和方式,也就是開放式的服務體系。在這種服務體系中,各種農機代理商負責推銷農機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并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針對各個區域的實際情況,代理商會在各個鄉(村)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并建立服務點。這些服務點上的服務人員是來自農村生產一線的頭腦靈活、文化水平較高的年輕人,經過專業的培訓后,可以一邊從事農業生產,一邊負責服務點的日常工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派專業人員來解決,這樣一來有效緩解了農業人員緊張的問題。
4 結語
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是建設現代化農業和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客觀的認識到我國農業機械化所面臨的問題,并加強農機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完善農機服務體系,才能夠使我國的農業機械化實現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敏麗.中國農業機械化與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3.
[2]易中懿.曹光喬. 張宗毅.我國2006年種植業機械化水平研究報告[R]//易中懿.中國農業機械化年鑒.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5.
[3]張天佐.在北方十二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的講話[R]//易中懿.中國農業機械化年鑒.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57-60.
作者簡介:王清海,大專學歷,南陽農業職業學院,中級職稱,研究方向: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