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英
【摘要】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怎樣的環境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許多相關研究也表明:只有能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環境,才能被稱得上是有價值的環境,才能成為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的環境。環境就像一位默默無聞地老師,靜靜地發揮著他特殊的、潛在的教育作用。環境對幼兒的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創設良好的環境應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相適應,和教育相適應。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而這里所說的良好環境又是實現教育目標、保證幼兒身心健康,促進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根據這一條例,幼兒園應積極開拓空間,為幼兒創設出適合其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環境。
【關鍵詞】環境參與創設
環境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包括兩方面:一是物質環境,二是心理環境。物質環境主要是指可見的、有形的環境。心理環境實際上指的是幼兒與周圍人的人際關系。即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家長的關系。
《幼兒園工作規程》強調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這就要求我們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心理環境。因為良好的教育環境往往會有效地影響幼兒行為和情感,提高他們的活動興趣,發展和加深他們的認識,甚至會起長期的影響。通過實踐我們認為,良好的教育環境創設應緊緊圍繞教育目標,是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的有機統一。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聯合。
那么,怎樣才能使環境融入幼兒的活動中,成為幼兒的老師,發揮其最佳作用呢?
一、 善于利用幼兒的心理特點,讓幼兒愿意參與創設
幼兒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有機進行的,具體表現在孩子之間、孩子與教師、孩子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中,在這些過程中。幼兒始終是主體,只有經過他們自己動手設置的環境,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在環境布置中要充分相信幼兒有學習、動手的能力。教師應著重考慮如何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成為環境的主人,把布置環境的過程變為幼兒感知和學習的過程。
首先,師生共同布置環境的過程能充分體現其教育作用。教師征求幼兒意見,把布置環境看成是大家的事。這里面包含著培養幼兒的自信力,增強幼兒自我意識。布置的內容有幼兒自己的作品,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促使幼兒更加愛護環境,他們會以主人翁的態度生活在這個環境中,并感到滿足,這又是情感教育。
其次,讓幼兒參與布置環境,就是注重了活動的過程,而不是追求活動的結果,在活動過程中,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習慣和能力。例如在設計 “奇妙的信世界”這個主題時,我們分四步有計劃地進行:
1. 讓幼兒觀察信封、郵票,讓幼兒自己設計信封、郵票,并一起粘貼在主題墻上。
2. 引導幼兒觀察信,了解寫信所應要的格式,并嘗試用畫畫的方式給好朋友寫信,并粘貼在主題墻上。
3. 自幼兒認識了信封、郵票后,我們帶他們去參觀郵局,讓他們了解郵遞員叔叔是怎么樣工作的。
4. 參觀郵局后,請家長配合寫出孩子參觀郵局的見聞,放在成長檔案里。
這樣,隨著活動地不斷開展,孩子們的認知在不斷豐富和深化,畫面也在逐步地豐富和完善。整個過程,成了幼兒不斷動手動腦,認真探索、思考的過程。因此,它不僅僅是幼兒的作品,而且是他們學習的心得與體會,不僅美化裝飾了室內環境,而且使孩子們獲得了成功的心理體驗,提高了幼兒的參與意識和自信心。
二、 善于抓住孩子的興趣,產生“興趣主題”
六月份初,我們正忙于預設有關主題《來吧夏天》的活動時,我發現隨著夏季高溫的到來,幼兒接觸水的機會很多,近段時間幼兒經常以喝水或洗手為由,長時間的在玩水逗留,有的在用香皂搓泡泡,有的用小杯子反復倒水,有的甚至忘乎所以的玩起了打水仗的游戲,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水的熱愛,借此,我們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開展了關于“水”的主題活動。
在活動開展之前,我們請家長幫我們搜集了有關水的書籍、圖片及光盤,通過多種形式使幼兒對水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于是對水的性質展開了探索,通過實驗,運用幼兒的感官,孩子們發現水是無色、無味、無形能流動的液體。(我們在科學區放置了水、醋、奶等不同液體,幼兒在看看、嘗嘗、聞聞、倒倒的過程中,明白了水的性質。)有一次靜靜提出了“透明水是干凈的”觀點,引起了爭議。熒熒說:“我媽媽說,透明水不一定是干凈的,里面有許多細菌。”于是我們進行了“為什么不能喝生水”的討論。通過看有關光碟,幼兒知道了顯微鏡下一杯水中有許多細菌,孩子們終于信服了熒熒的觀點。
由于自來水廠不適合孩子們實地參觀,我們就找來了自來水形成的影像資料。在觀看的過程中,幼兒最為感興趣的是過濾環節,為了進一步讓幼兒認識水的過濾過程,我們準備了不同材料的過濾網,幼兒在操作、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污水要經過好幾次過濾才變成清水,使用不同材料過濾效果是不一樣的。從而,我們進一步的了解水的凈化的深層知識。在《探究水》的主題活動過程中,我們充分調動孩子之間的互動、家長之間的互動、家長與教師的互動、孩子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從而促進了活動更高質量地開展。
三、 善于增強幼兒信心,習慣與環境互動
教師所創設的環境要適合幼兒的發展,環境中就要體現適合不同能力發展得幼兒環境,材料構成了環境,也就是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