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伏虎何程煒馬武芝唐園媛黃梁艷謝燕新趙子粼(.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珠海 59000;.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3醫院心血管內科 南寧 5300)
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對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的療效比較
曾伏虎1何程煒1馬武芝2唐園媛2黃梁艷2謝燕新2趙子粼(21.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珠海519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3醫院心血管內科南寧530021)
摘要:目的:探討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對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的療效對比。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采取氯吡格雷治療,實驗組采取替格瑞洛治療。觀察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小腿周徑變化情況、患肢腫脹消退時間、疼痛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治療治愈率為73.33%,總有效率為95.55%,對照組治療治愈率為44.44%,總有效率為68.89%,兩組比較,實驗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小腿周徑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小腿周徑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肢腫脹消退時間、疼痛癥狀消失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發生明顯嚴重不良反應。結論:替格瑞洛在治療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方面,效果比氯吡格雷好,臨床治愈率和總有效率較高,小腿周徑恢復較好,患肢腫脹消退時間、疼痛癥狀消失時間較短,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下肢血栓性靜脈炎 療效
下肢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男女均可發病,以青壯年為主。血栓性淺下肢靜脈炎可以發生于身體的各個部位,主要表現在四肢發病,其次是胸腹壁等部位[1~2]。下肢血栓性靜脈炎臨床表現為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出現條索狀物或硬結。急性期后,條索狀物變硬,局部皮膚色素沉著。該病癥是下肢靜脈管腔內的一種急性的、非化膿性的、血栓性的病變,是血栓性常見病癥。研究有效的治療措施,對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重要意義。我院對比研究了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治療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5例。實驗組男女比例為13∶32,年齡30~69歲,平均年齡(50.11±5.87)歲;病程4d~2年;發病部位:左下肢19例,右下肢26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4∶31,年齡31~69歲,平均年齡(49.74±6.14)歲;病程5d~2年;發病部位:左下肢19例,右下肢2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發病部位等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血栓性靜脈炎診斷標準;經雙下肢血管超聲檢查確診;知情同意,可配合完成本研究。
排除標準:不符合本研究用藥指征者;合并其他心肝等嚴重疾病者;妊娠及月經期婦女。
1.3方法:對照組采取氯吡格雷治療,實驗組采取替格瑞洛治療。替格瑞洛:90mg/次,2次/d。氯吡格雷:150mg/次,1次/d。
1.4觀察指標:觀察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小腿周徑變化情況、患肢腫脹消退時間、疼痛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療效評價:治愈:患者站立30min,行走1500m后,沒有明顯的腫脹、疼痛;顯效:患者站立20min,行走1000m后,腫脹情況好轉;有效:患者站立10min,行走500m后,疼痛腫脹好轉;無效:患者經治療,臨床癥狀和體征未見改善。治療總有效率為(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兩組數據資料均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分別用t和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1兩組療效對比:實驗組治療治愈率為73.33%,總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治療治愈率為44.44%,總有效率為68.89%,兩組比較,實驗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兩組小腿周徑變化情況對比:實驗組治療后小腿周徑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小腿周徑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兩組小腿周徑變化情況對比(±s,cm)

表2兩組小腿周徑變化情況對比(±s,cm)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分組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n=45) 41.98±6.22 38.48±6.21*△對照組(n=45) 42.01±6.14 40.00±5.89△
2.3兩組臨床指標變化情況對比:實驗組患肢腫脹消退時間、疼痛癥狀消失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兩組患者臨床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d)

表3兩組患者臨床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d)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分組 患肢腫脹消退時間 疼痛癥狀消失時間實驗組(n=45) 4.76±1.35* 4.49±2.01*對照組(n=45) 8.88±3.66 6.51±2.33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兩組均未發生明顯嚴重不良反應。
血栓性靜脈炎指的是靜脈內腔的炎癥,而且會伴有血栓的形成[3]。主要是因為血液處于一個高凝的狀態,部分凝血因子增加,使活性增強,血小板亢進,但是,抗凝和纖溶性下降,結合外界因素,會出現血管痙攣、管壁損傷等情況,嚴重的時候,會出現缺血、缺氧,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到阻礙[4~7]。
血栓的形成是一個動力學過程,強烈依賴局部血流和血管壁狀況[8~11]。多數病癥發生是在血管壁病變的基礎上,以血小板為主的多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12]。替格瑞洛,為化學分類環戊基三唑嘧啶(CPTP)的一員,CPTP是一種選擇性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作用于P2Y12ADP受體,以抑制ADP介導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與噻吩并吡啶類藥物(如氯吡格雷)的作用機制相似,在治療血栓性靜脈炎方面,有較好的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取替格瑞洛替換氯吡格雷,提高了治療效果。
氯吡格雷,主要是用于預防和治療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腦及其他動脈循環障礙疾病,如近期發作的腦卒中、心肌梗死和確診的外周動脈疾病。在早期研究中,臨床治療血栓性靜脈炎主要采取的是氯吡格雷,但因其藥物相互作用,如阿司匹林、萘普生、華法林、肝素、溶栓藥等,均會增加患者出血的風險,因此,臨床開發新的有效的治療方法十分必要。通過改用替格瑞洛,降低了患者出血的風險,提高了治療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后小腿周徑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肢腫脹消退時間、疼痛癥狀消失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治療血栓性靜脈炎方面,替格瑞洛的效果要優于氯吡格雷,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得到縮短,治療效果得到提高。
臨床在使用替格瑞洛的時候,要注意藥物的適用情況,對替格瑞洛或本品任何輔料成分過敏者禁用,對有活動性病理性出血的患者,禁用[13]。有顱內出血病史者和中-重度肝臟損害患者,在用藥的時候,也要謹慎用藥。
總之,替格瑞洛在治療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方面,效果比氯吡格雷好,臨床治愈率和總有效率較高,小腿周徑恢復較好,患肢腫脹消退時間、疼痛癥狀消失時間較短,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Frappé P,Bertoletti L,Presles E,et al.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superficial vein thrombosis frequency[J].Thromb Res,2015,136(6):1116-1119.
[2]劉蒙利,范群,謝曉彬,等.婦產科術后下肢血栓性靜脈炎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1,17(8):1101-1103.
[3]Huth ME,Caversaccio MD.Thrombophlebitis of the temporal vein as an extracranial complication of acute bacterial rhinosinusitis[J].Ear Nose Throat J,2015,94(8):E48-51.
[4]施勝鈺,趙炎,王志兵,等.中西醫結合治療下肢血栓性靜脈炎30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2,31(8):583-584.
[5]Manimala NJ,Parker J.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enile Thrombophlebitis(Mondor's Disease)[J].Curr Urol Rep,2015,16 (6):39.
[6]Scott G,Mahdi AJ,Alikhan R.Superficial vein thrombosis:a current approach to management[J].Br J Haematol,2015,168(5):639-645.
[7]王建娥.婦產科術后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的臨床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9):1229+1231.
[8]馬海燕.中西醫結合治療下肢血栓性靜脈炎78例[J].中醫臨床研究,2015,7(20):66-67.
[9]Bachmeyer C,Elalamy I.Rivaroxaban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recurrent 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 related to 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J].Clin Exp Dermatol,2014,39(7):840-841.
[10]李曉健,胡靈,李彥州,等.下肢淺靜脈曲張合并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的外科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3):140-141.
[11]張正雨,徐丹.彩色多普勒對下肢靜脈血栓的診斷價值[J].吉林醫學,2014,35(10):2054-2055.
[12]張寶蘭.不同部位靜脈留置套管針引發靜脈炎362例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吉林醫學,2014,35(12):2676.
[13]楊昭毅,向倩,周穎,等.新型抗血小板藥物替格瑞洛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新藥雜志,2015,24(2):235-240.
中圖分類號:R54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7-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