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江
據稱中國印刷界有8000人參觀了本屆德魯巴展會,相信其中很多印刷企業的負責人都是帶著問題去的,希望能夠給企業目前遇到的一些問題找到解決方案。
但德魯巴畢竟面向的是全球印刷市場,甚至更多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這些市場的印刷企業面臨的挑戰被Medici集團CEO Frans Johansson描述為:“設法滿足正在變化中的客戶的多樣化的復雜需求。”我把它理解為“互聯網導致一些原有的印刷需求消失了,但同時新的印刷需求出現了,或者一些原有的印刷需求發生了變化。”如果從這樣的視角出發,我們可以發現本屆德魯巴上展現的新技術都與這樣的市場趨勢相符合:單張、卷筒紙噴墨數碼印刷機(接近膠印質量和速度),可印刷不同材質的數碼印刷機如紙盒、瓦楞紙和薄膜等;能夠獲得95%潘通色的五到七色印刷機;不需要對紙張進行預處理的特殊油墨;采用金屬箔印刷、壓凹起凸和上光美化的表面處理設備等,從印刷到材料再到印后加工,都在迎合這一市場趨勢。
我們國內的印刷行業雖然與國際大趨勢有相同之處,例如同樣受互聯網的沖擊,使得印刷被短期信息傳遞功能被大量替代,印刷市場有一些新需求的出現,產品溯源、個性化印刷等,但大部分印刷企業主要面臨的挑戰還是一些國內特有的困境:
①產能過剩以及供應鏈畸形導致的低價競爭、開工不足;
②人工成本持續增加以及人員流失和招工難;
③部分地區環保政策導致的成本增加。
這些困難顯然更多要靠國內的印刷人自己去解決。解決這些問題只有一個途徑,就是通過市場的力量、企業間的競爭、轉型升級、去過剩產能來解決。問題在于:誰是最后的幸存者,誰能最后迎來印刷業的下一個春天?
現有印刷企業真正能夠實現業務轉型升級的畢竟是少數,因此大多數企業還是要通過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在傳統膠印產能過剩、數碼印刷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企業購買整機設備一定會變得格外謹慎。在當前形勢下,有兩件事對于企業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增加單機設備的自動化或者擴展為生產線自動化,二是企業的全面信息化,即印刷的IT化。前者相信很多企業已經開始這方面的工作,在本屆德魯巴上也會受到很多啟發。設備的自動化改造項目有的可以節約人力,有的可以降低勞動強度,有利于避免人員流失。關鍵在于權衡投入產出。由于筆者近20年來,一直在從事印刷企業ERP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此更想談談后者。
出于工作方向的原因,筆者參觀德魯巴不僅關注那些大企業、明星廠商(如Landa、HP等),更關注一些自己的同行,即那些專業的軟件廠商。他們可能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筆者堅信這些企業在“印刷+IT”的今天對印刷企業越來越重要。在此對其中的幾家作簡單羅列介紹:
①Rubecon:主要提供印刷MIS信息管理系統、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DMS數字資產管理系統以及Web2Print網絡印刷系統。
②Chroma:立足于商業印刷市場,主要提供MIS信息管理系統、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和E-Business和Web2Print網絡印刷系統。
③Optimus:主要提供MIS信息管理系統和Web2Print網絡印刷系統。
④OnPrintShop:主要提供Web2Print網絡印刷系統。
在國內很多印刷企業管理者的眼里,ERP是開單和提供管理數據的工具。事實上我們的ERP已經集成了類似制造MES的功能,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的“神經網絡系統”。從去年開始,我們提出了WIFI工廠的概念,即在印刷廠的車間、倉庫都部署WIFI路由器,將企業的人、設備、材料都通過WIFI網絡連接起來,從而實現有效的協同生產。這種協同生產的效果最終體現在產能利用效率的提高(10%以上)和管理及輔助人手的減少(30%以上)。可以說印刷企業在IT方面的有效投資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方向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顯著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能力,使企業成為去過剩產能過程中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