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潭
導語:太平洋沿岸的某一段,一個絢爛的印加帝國沿大洋而生。那里,生長過最為復雜的文明,也失落過最奇幻的文化。謎一樣的存在,就是這里,遙遠的秘魯。

從中國到達這里,需要飛行2萬公里,包括轉機時間需要總共40小時才能抵達!盛極一時的印加文明,是如何在幾百人的西班牙騎兵面前,瞬間崩潰灰飛煙滅?我太愛這里了,一種說不出的吸引,即便是第二次探訪南美,也一定要再來這里看一看。
這次為期兩周的匆匆旅程,浮光掠影地走過秘魯的三個城市,很多地方都沒時間仔細去探索。如果將來有機會,一定在這里好好體驗。來到這片安第斯山區,就象回到久遠的過去。這片土地不僅誕生了我最愛的美食巧克力,培育出土豆、西紅柿、花生、草莓、菠蘿等等許多農作物,馴化了可愛的草泥馬(羊駝),還有那色彩絢麗的印第安服飾和風格鮮明的安第斯音樂和歌舞。
秘魯是一個擁有多個種族,多種語言和多種文化的國度。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為古印加文化的發祥地。其多樣性的自然環境、亞馬遜河叢林、安底斯高原印加遺跡及世界最高的的的喀喀湖,使秘魯成為世界上最具觀光價值的國家之一。
居民和自然條件的多樣化提供了不同人之間豐富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多種用地方法,并形成引人注目的文化和地貌的融合。因此旅游勝地秘魯將常年提供給旅游者豐富的選擇自由。馬丘比丘是秘魯古印加帝國的古城遺址,古城街道狹窄,整齊有序,宮殿、寺院、作坊、堡壘等各具特色。它們多用巨石堆砌而成,沒有灰漿等黏合物,大小石塊對縫嚴密,甚至連一個刀片都插不進去。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馬丘比丘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秘魯是多種族國家,在過去5個世紀由不同族群融合而成。印第安人在西班牙人殖民統治之前已在秘魯土地聚居數千年,但由于傳染病散播,他們的人口驟降。西班牙人和非洲人在殖民統治期間大量涌入,與原住民互相融合。秘魯獨立后逐漸有來自英格蘭、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歐洲移民定居。
所以,秘魯的文化主要來源于印第安和西班牙傳統,但也被非洲、亞洲和歐洲族群影響。秘魯早期的藝術可追溯至前印加文明的陶器、紡織品、首飾和雕塑。印加人維持了這些工藝的制作,并在建筑等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其中包括馬丘比丘古城的興建。巴洛克藝術是殖民時期的主要藝術,但在一定程度受到當地傳統的影響。這時宗教事物是藝術作品的主要描繪對象,當時大量興建的教堂和庫斯科畫派就是當中的代表。獨立后秘魯藝術的發展停滯,直至20世紀初期印第安主義運動的興起。
同時當地的民族也一直保留著他們獨有的生活習俗。幾百年來,印加人們并沒有改變,他們就像是脫離了時間一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頭頂彩色的絨帽、參與古老的儀式、手握精致的麻繩、驅趕一群群羊駝。他們從容而堅定,超然地生活在安第斯山脈之中……
或許也正因為這些,秘魯一直被人們成為南美洲最神秘的國度,吸引著游客一次又一次地前來。說起的的喀喀湖,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水神的女兒伊喀喀愛上青年水手的托,水神發現后大怒,將的托淹死,的托死后化為山丘,伊喀喀變成浩瀚的淚湖,印第安人將他倆的名字結合一起,于是,有了圣湖。
另一方面秘魯也是一個野生動物的天堂,這個國度擁有著地球上一切的自然資源,山脈、海岸、雨林、丘陵、湖泊等等均匯集于此。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適合多種生物生存。當然最知名的要數羊駝(“草泥馬”)了,而火烈鳥、鸕鶿、海鷗等等生物也為秘魯增添了生機。
秘魯的食品和菜肴豐富多樣,別具一格。秘魯烹調是產生于西班牙和本地烹調的偶然交融,二者都已有了大發展,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其它多種美食傳統的深遠影響。從非洲來的奴隸,上世紀居住在秘魯中部的中國人,還有意大利人,在他們的影響下形成了現今的可口而種類繁多的秘魯烹調。
秘魯人民是馬鈴薯的最早培育者和食用者,馬鈴薯至今仍是他們鐘愛的食物。烹調技術多有獨創的秘魯人民可以用馬鈴薯作主要原料,制作出上百種風味各異的糕點和佳肴。在他們款待賓客的餐桌上,總少不了幾道以煮、煎、燒、烤方法制作的馬鈴薯風味菜。
因為靠近海邊,秘魯的主要美食都是海鮮,最有名的有辣子魚片、鹵汁海鮮、巴馬扇貝和鮮蝦拼盤。當地特色甜食有紫玉米糊、利馬雞蛋點心、牛奶粥和佩帕夫人糖等。飲料方面當地人回向你推薦深色奇恰酒,還有世界著名的皮斯科酸酒,這是一種用皮斯科酒、秘魯檸檬和糖制成的雞尾酒。
秘魯海岸擁有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秘魯漁場,鳳尾魚是這里著名的特產。秘魯寒流使水溫下降,帶來硝酸鹽等營養物質,促使浮游生物等魚類餌料大量繁殖,從而吸引800多種經濟魚類、尤其是鰣魚等冷水魚類在方圓二百海里的區域聚集。
在這里呆的時間長了,你會發現,秘魯人很講究菜肴香脆,注重菜肴量小、質精,一般不喜太咸,愛甜味。主食愛吃米飯,對面食品種也喜歡品嘗。當地的名菜有:牛肉、甘薯和大蕉燴制的“桑科恰多”;馬鈴薯干煎的“丘紐”;甜咸味的蝦菜湯“丘佩”等。秘魯的傳統飲料是奇恰酒和皮斯科酒,分別以玉米和葡萄釀制而成。但是還是有一些小區別的,山區的印第安人愛喝奇恰酒,沿海城市居民喜飲皮斯科酒。
在秘魯,有喝古柯茶的習俗。古柯是一種灌木,生長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樹高1至3米,葉含可卡因,有麻醉作用。當地印第安人常用古柯葉泡茶,稱為古柯茶,同茶葉和咖啡一樣飲用。為了忍受艱苦的生活條件,窮苦的印第安人把古柯葉當作咀嚼劑,帶在身邊隨時放入口中咀嚼,以便充饑御寒。就這樣,漸漸形成了一種文化。
秘魯國家信息
語言:西班牙語、奇楚瓦語
國際長途電話區號:51
貨幣:新索爾 (New Sol)
首都:利馬(lima),
氣溫:年平均氣溫18.7℃,被譽為“世界不雨城”。
氣候:秘魯位于南美洲西部,全境氣候自西向東依次是太平洋狹長地帶的熱帶沙漠氣候、中部安第斯山脈中段的高原氣候和東部亞馬孫流域的原始森林的熱帶雨林氣候。
行李:根據各航空公司規定, 每位團友可免費托運行李一件(重量不能超過35 公斤); 手提行李一件(尺寸不超過35CMX23CMX36CM即22寸X9寸X14寸)
酒店:酒店內不備個人洗漱用具如牙刷、拖鞋等,請自備。入住酒店后請馬上索取酒店名片以備不時之需。
高原反應:秘魯有部分景點的海拔在3400米以上,如庫斯科古城和馬丘比丘等。在低海拔地區生活的人到那里容易產生頭痛和呼吸急促等高原反應。因此,游客在游玩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保證睡眠充足,不宜飲酒,不宜吃得過飽。
購物:當地購物主要以印加工藝品為主,以金、銀、銅、皮制品,駝羊毛制品,木制品為主。秘魯的特產細滑柔軟的羊駝毛,可織成毛衣和披風。利馬的印加禮品市場出售銅、銀、土耳其玉等制成的具有印加文化特色的飾物,以及秘魯山區的特產APACA羊毛地毯等頗具紀念性的物品。此外,錢袋、皮帶、手提袋等皮革制品,及森林、山區的手工民俗工藝品及陶土制品等,也非常有特色。
最佳季節:8月-10月最佳旅游季節。 在海岸夏季(12月底至次年4月初)期間,很多秘魯人都紛紛前往海灘,這時陰霾天氣變得晴朗起來,陽光也破云而出。 在安第斯地區,涼爽、干燥的季節是從5月至9月,此時也是旅游的高峰期。夜晚的山區可能非常寒冷,但是整個白天卻可以享受燦爛的陽光。高原的雨季是從10月至次年5月,最惡劣的天氣是1月和2月。 炎熱而潮濕的亞馬遜雨林總是在下雨,最干燥的月份是從6月至9月。不過,即使是在最潮濕的季節(12月至次年5月),每次下雨也不會持續好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