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場肩負著將商品信息傳遞給消費者的使命,多樣的促銷方式更是商場獲取價值的有效途徑,而如何攫取最大收益,就需要對商場促銷方式進行稅收籌劃,從而比較選擇出合適的促銷方式。本文基于稅收籌劃的視角,以經濟業務活動為實例,分析不同促銷方式對商場稅后收益的影響,為其最佳收益提供合理依據。
關鍵詞:促銷方式;稅收籌劃;稅后收益
當前,商場較為常用的促銷方式有“折扣銷售”、“返還現金”、“獎勵積分”、“贈送商品”、“贈送優惠券”、“加量不加價”等等。通常而言,一般的銷售活動與這些促銷方式是有差異的,不同的促銷方式所涉及的會計處理方法不一樣,當然引申的稅負也會不同,如何在眾多的促銷方式中進行稅收籌劃是長久以來普遍關注的議題。
一、相關政策依據
根據現行稅法的規定,不同的促銷方式稅務處理如下:
1.折扣銷售
國家稅務總局在處理折扣額抵減增值稅的問題時有如下規定:納稅人采取折扣銷售進行貨物出售時,同一張發票上的銷售額和折扣額被分別注明金額的,可以按照進行折扣以后的銷售額征收增值稅;而銷售額、折扣額分開注明或者并未標注在同一張發票上的,則不可對折扣額進行抵扣。
2.買贈銷售
國家稅務總局在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時規定:企業在以買贈銷售的方式進行組合銷售本企業商品的,不應確認為捐贈,而是應該將全部的銷售金額按各銷售商品的公允價值的比例來進行分攤,最終確認銷售收入。
(1)購滿返現。返現是指企業在銷售貨物獲取銷售收入的同時,按照企業的細則規定返還部分現金給消費者,以此來吸引購買者,增加企業銷售量。返還部分的現金相當于現金贈送,稅法規定,“超過國家規定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捐贈”不允許于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所以返還的現金不能夠確認為公益性捐贈,因此不允許進行稅前扣除。
(2)購滿贈券。購滿贈券是依據消費者當前的消費金額從而給予其預期購買商品的商業折扣權利,國家稅務總局對此促銷方式沒有專門規定但地方稅務部門卻有相關文件進行規定,四川省國家稅務局進行了相關規定,納稅人采取“購滿返券”方式銷售貨物時,應在發票上注明所返還的購物券的貨物明細,包括名稱、數量及金額。納稅人采取“購滿返券”銷售貨物的同時,在同一張發票上對標注為“返券購買”的貨物金額當作折扣額在總銷售額中扣除。
(3)購物贈物。與購滿返券類似,國家稅務總局對購物贈物并沒有專門的規定而地方稅務部門卻進行了相關處理,如上述四川省國家稅務局進行相關規定:“購物贈物”方式是指在銷售貨物的同時贈送貨物并且與銷售貨物的行為同時實現,且贈送貨物的價格低于銷售收入。對納稅人的該種銷售行為,按其實際收到的貨款申報繳納增值稅,但應當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在賬務上將實際收到的銷售金額,按銷售貨物和隨同銷售贈送貨物的公允價值的比例來分攤確認其銷售收入,同時應將銷售貨物和隨同銷售贈送的貨物名稱、數量以及按照商品公允價值的比例分攤確認的價格和金額也在同一張發票上注明。
二、案例稅收籌劃
1.案例介紹
惠佳商場是一般增值稅納稅人,稅款征收方式采取查賬征收,增值稅稅率為17%,所得稅稅率為25%,城建稅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的征收稅率為5%,假定商場的毛利率為40%,銷售額為150元的商品,其成本為90元。在元旦期間該商場推出以下幾種促銷方案,哪種方案對商場最為有利?
方案一:商品8折銷售;
方案二:購滿150元商品時返還30元現金(假定個稅由企業承擔,返現為稅后所得,下同);
方案三:購滿150元商品時贈送折扣券30元(不可兌換現金,下次購物可代幣結算);
方案四:購滿150元商品時贈送30元的商品(成本為20元,均為含稅價)。
2.案例分析
(1)方案一為折扣銷售,涉稅計算如下:
應交增值稅=(150*0.8)/1.17*0.17-90/1.17*0.17=4.36元,應交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4.36*(7%+5%)=0.52元,應交企業所得稅=(120/1.17-90/1.17-0.52)*0.25=6.28元,應納稅額=4.36+0.52+6.28=11.16元,稅負=11.16/(120/1.17)=10.88%,稅后凈收益=25.12-6.28=18.84元。
(2)方案二為購滿返現,涉稅計算如下:
應交增值稅=150/1.17*0.17-90/1.17*0.17=8.71元,應交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8.71*12%=1.05元,應交個人所得稅(代付)=30/(1-20%)*20%=7.5元,應交企業所得稅=(150/1.17-90/1.17-1.05)*25%=12.56元,應納稅額=8.71+1.05+7.5+12.556=29.82元,稅負=29.82/(150/1.17)=23.26%,稅后凈收益=50.23-12.56=37.67元。
(3)方案三為購物贈券,涉稅計算如下:
應交增值稅=150/1.17*0.17-90/1.17*0.17=8.71元,應交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1.05元,應交企業所得稅=(150/1.17-90/1.17-1.05)*25%=10.38元,應納稅額=8.71+1.05+10.38=20.14元,稅負=20.14/(150/1.17)=15.71%,稅后凈收益=41.53-10.38=31.15元。
(4)方案四為購物贈物,涉稅計算如下:
應交增值稅=(150-90)/1.17*0.17+30/1.17*0.17-20/1.17*0.17 =10.16元,應交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10.16*0.12=1.22元,應交個人所得稅(代付)=30/(1-20%)*20%=7.5元,應交企業所得稅=[(150-90-20)/1.17-30/1.17*0.17-1.22]*25%=7.15元,應納稅額=10.16+1.22+7.15+7.5=26.03元,稅負=26.03/(150/1.17)=20.3%,稅后凈收益=28.6-7.15=21.45元。
可以看出,不同的促銷方式下增值稅稅負的差異較大。在購滿贈物情況下,按正常銷售確認收入計算銷項稅額,其應納增值稅額最高,為10.16元。商場打折銷售、購滿贈物方式下的收益較低,成本費用可全額扣除,分別為6.28,7.15元。另外,在購滿贈物和購物返現等促銷活動中,企業需要代消費者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導致稅負偏高。
三、分析與建議
1.分析
(1)折扣銷售的收入是按照折扣后的金額確認,收入水平最低。折扣銷售的稅負最輕,商場進行促銷的最簡便的促銷方式是折扣銷售,購滿贈券有利于促進其他商品的銷售,增加企業的營業現金流量,其整體稅負也較輕,是一種比較理想的促銷方式。
(2)尋求最低稅負是每個商場追求的目標,稅后收益的多少才真正是進行稅收籌劃選擇的最終判斷依據。
(3)對于不同方案下給予的相同折扣,必須把顧客再次使用折扣券的情況考慮進去,否則相當于原價銷售給顧客,那么相較于其他方案而言就沒有可比性了。
2.建議
商場如何進行最優的稅收籌劃,應該基于納稅籌劃的約束環境和條件,在降低稅負的前提下實現稅后利潤的最大化。當然,各種促銷方式各有優劣,商場應參考自身特點和市場競爭環境(如消費者的偏好等等),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根據納稅籌劃的一般原則,選擇適合自身的促銷方案,不斷提升價值。
參考文獻:
[1]汪榜江.企業促銷方案的會計核算與納稅籌劃[J].財會月刊,2015(6).
[2]宗良辰.大型商場過節促銷哪種方式最節稅[J].財會月刊,2012(3).
[3]周明媚.百貨常見促銷方式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2).
作者簡介:周肖(1994- ),女,漢,重慶,研究生,單位: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