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陜西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從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吸引并留住電商專業人才及打造農產品電商品牌三個方面著手,解決制約陜西農村電商發展的問題,以更好地促進陜西農村電商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電商;物流體系;電商品牌
陜西作為農業大省,其農業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不斷提高,已由2010年的2.4%增至2014年2.7%,提高0.3個百分點,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列,從阿里公布的《2015年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報告》來看,中國電商百佳縣排行榜中陜西雖未能上榜,但在電商銷售額增長貢獻前五名中陜西武功縣排名第四,說明陜西農村電商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一、陜西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1.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農村電商發展速度快,參與主體廣,交易規模大及交易品類多是陜西省農村電商發展的主要趨勢。國家統計局2015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省在網備案的電商網站超過6萬家,電商網店超過15萬家,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特產品借助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品牌聲譽高、質量優的產品更是出口海外。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陜西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為2180億元,較2013年增長21%,農產品線上銷售大幅增加,其中獼猴桃、蘋果、岐山面皮、油酥鍋盔等諸多特色產品,成為陜西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的主力軍,而且成為推動農村流通方式變革、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的重要突破口。
2.發展農村電商優勢資源分析
(1)農產品資源方面。陜西省是我國西部重要的農業大省之一,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龐大的農業實體市場使陜西成為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據統計部門權威發布,陜西已連續二十多年位居中國第一水果大省,無論是水果的種植面積、產量還是產值均為全國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綠色有機蘋果生產基地和優質獼猴桃集中種植區,其中蘋果、紅棗、酥梨及獼猴桃被譽為陜西水果“四大寶“。此外,陜西產茶歷史悠久、陜北小雜糧名列前茅、陜南核桃干果全國前列等,豐富的農產品品類使陜西擁有全國最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百萬種農特產品為陜西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交通方面。陜西作為第一商幫秦商源地,是國內鄰接省區數量最多的省份,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不僅是東中部進入整個大西北的主要門戶,也是中國北方進入西南地區的主通道,地處內陸腹地卻有著四通八達的現代交通體系,為農產品商貿、物流等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由于地處”一帶一路”及西部大開發經濟圈交匯處,承接關天、西咸兩大經濟圈交通互聯、要素互通、產業互補的重要節點,因此近年來陜西省更是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優先領域進行建設,這一舉措更是為陜西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交通優勢。
(3)農業信息化方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陜西廣電網絡的覆蓋率行政村為40%,鄉鎮覆蓋率高達80%,2010年已基本實現互聯網寬帶網絡全省鄉鎮全覆蓋,2014年陜西農村居民上網率達19%,整體呈現出農村電信系統信息網絡建設較好的態勢。此外,自建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和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建立的網店等,也有力地推動了陜西農業信息化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3.農村電商格局逐漸形成
陜西農村電商起步晚,但其發展速度較快,農村電子商務試點順利推進,不僅擁有15個電子商務示范縣,近年來更是走到了西北五省乃至全國前列。2015年3大電商巨頭阿里、京東及蘇寧集團分別與陜西省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有力推動了陜西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相關資料顯示,陜西省已有19個縣簽約農村淘寶項目。此外,禮泉、扶風、洛川及子長4個縣的農產品通過聚劃算實現了線上銷售,并且咸陽、楊凌等5個縣分別開設了農村淘寶特色館。京東則于2015年初在戶縣投運西北首家縣級鄉村服務中心,目前已建立了縣級服務中心76個,同時與陜西本地農副產品電商企業合力打造了西安館、戶縣館等。蘇寧易購將注意力集中在與平利縣、白水縣等7縣進行合作,截至2016年5月,陜西蘇寧開設易購直營店47家,覆蓋全省32個貧困區縣。各大電商企業在與陜西各縣域合作的同時也在分割著不同的農產品資源,促使陜西電商格局逐漸形成。
二、陜西農村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物流配送問題
物流配送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盡管陜西省正在推進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農村物流體系也逐步完善,但農村流通產業發展仍然滯后,主要體現在:一方面,除農業生產生活資料流通外,農產品生鮮、易損及易腐的特性,使其流通難題尤為明顯,而冷鏈物流應用不足及倉儲設施配備欠缺等導致生鮮農產品運輸困難。另一方面,全省缺乏統一規劃,各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不平衡,有保障的農村物流覆蓋范圍有限,農村人口分散,需求分散的特點導致“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尤其突出,已有的物流配送網絡只延伸到縣城,部分地區到鄉鎮,成為制約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主要因素。
2.專業人才缺失
專業人才缺乏是制約陜西省農村電商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雖然陜西是教育大省,但在全省范圍內,既有電商相關知識又懂農產品的復合型人才仍然非常短缺。很多縣域開設了網店,但由于專業技能低、網上營銷策劃能力弱等問題,致使網店的運營效果并不理想,而與沿海發達城市的經濟差距,造成了本地電商人才大規模流失。此外,鄉鎮基礎設施差、薪資及福利待遇不高、缺少系統的培養體系等問題也使得招聘不到或無法留住專業電子商務人才。
3.缺少品牌優勢
品牌是產品質量的保障,陜西省農特產品品類豐富,在淘寶-中國特色-陜西館中可以看到,在售的農特產品包括糧油調味、傳統滋補營養品、生鮮果蔬、酒等九類產品,而在京東商城可看到風味小吃、傳統糕點、生鮮水果等八類產品,但被國內外消費者熟知并認可的知名品牌較少,其發展相對其他地區顯得比較滯后。陜西省已有的農產品注冊品牌多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協會為主體,缺乏規模效應,成本高,市場影響力弱。同時,諸如秦鎮米皮、岐山臊子面、蒲城酥梨等特色農副產品未注冊地理標志商標,缺乏品牌化運作。此外,無論淘寶、京東或是其他電商平臺,鮮少見到陜西農產品品牌進行宣傳或促銷活動,品牌知名度及影響力不高,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促進陜西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
1.完善農村電商物流體系
由政府牽頭,打造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成立縣(區)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鄉鎮服務站、村級服務點。充分利用陜西交通區位優勢,吸引國內外第三方現代倉儲企業在陜西投資設立倉儲中轉集散基地和區域配送分銷中心,并且篩選第三方物流、快遞企業參與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支持物流、快遞企業網點設立到鄉鎮,延伸服務到鄉村。
2.吸引并留住高素質電商人才
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農產品電商人才,如何吸引并留住這部分人才是陜西省發展農村電商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方面可通過政策指引,加大與知名電商合作吸引本地人才回鄉創業;另一方面,開展多樣化的培訓活動,為有志從事電商活動的農民提供學習的渠道和平臺,解決農村電商人才匱乏問題,也可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培育復合型電商人才。此外,還應建立并完善相關的薪酬考核及激勵機制,留住人才。
3.打造電商農產品品牌
結合陜西省各地區農特產品的特性,組建農業生產合作社及聯合銷售社等,提高農產品的組織化程度,同時建立農產品標準化機制,將農產品質量標準引入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全程中,提高網銷農產品品質。陜西省各區域必須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發掘當地農產品特色優勢,推進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對已有的農產品品牌應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除上述三個方面外,陜西農村電商的發展還可通過構建農村電商發展新模式如“互聯網+民俗文化”或“互聯網+民俗文化旅游”等,充分利用陜西特色資源及獨特文化,在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同時,實現農村社會和經濟價值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張宗民,鄭偉.陜西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SWOT分析及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16,62(01).
[2]張君,張靜中.陜西省農產品縣域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5,27(12).
[3]蘇霞,同勤學.農產品品牌營銷:統籌陜西城鄉發展的有效路徑[J].改革與戰略,2014(2).
作者簡介:李景景(1988- ),陜西渭南人,管理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