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業機構調整是一個動態過程,人力資本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決定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質量。本文利用往年統計數據,分析產業結構的存量和增量以及三次產業的人力資本配置進行分析,并利用數據做回歸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第二、三產業人力資本存量越大,產業產值越高,并且,第二產業人力資本存量對產業產值的影響力度大于第三產業,第一產業人力資本存量與產業產值是負相關。
關鍵詞:產業結構;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測算
一、河北省人力資本與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1.人力資本現狀
(1)人力資本存量
本文采用受教育年限法測量人力資本存量,此外考慮到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人員主要是就業人員。因此,用從業人員的人力資本存量反映人力資本存量。根據各教育程度的就業人口比重,利用受教育年限進行加權求和,得出人力資本存量。計算公式為:
其中,E表示平均受教育年限,C表示各級受教育年限,P表示各教育級別的從業人口數。計算之前先確定各教育程度的教育年限:未上過學,受教育0年;小學,受教育6年;初中,受教育9年,高中,受教育12年;大專及以上受教育16年。
將計算得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帶入人力資本存量公式:
其中,H表示人力資本存量;Ni表示第i類教育程度的從業人員數;Wi表示第i類教育程度的教育年限。
通過計算發現河北省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整體呈上升趨勢,由年的8.16年提高到2014年的9.8年。未上過學和小學教育程度的從業人員比重大幅度降低,但高學歷的人力資本仍然不足,整體水平不高。人力資本存量同樣呈快速上升趨勢,由1996年的24899.71萬人增加值2014年的41181.87萬人,增加了65.39個百分點。
(2)人力資本配置狀況
各產業的發展特點各不相同,對人力資本的需求也存在差異,人力資本的配置必須符合該產業的要求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否則會造成資源浪費,同時影響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根據兩次普查數據,可以發現河北省三次產業的人力資本水平均有所提高。其中,第一產業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十年間增加了0.8年,第二產業增加了0.34年,第三產業增加了0.53年。
三次產業的人力資本配置情況各不相同,河北省2010年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員90%以上為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這是因為第一產業對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要求不高。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中七成以上人員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大專以上學歷僅占8.66%。第三產業中近5成的從業人員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大專以上學歷占27.19%,人力資本水平高于第一、二產業的人力資本水平。
2.產業結構現狀
隨著工業化程度的加深,河北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發生顯著的變化。截至2014年年底,河北省國民生產總值為29421.1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3447.46億元,第二產業產值15012.85億元,第三產業產值10960.84億元,比1978年分別增加了5.6倍、161.5倍、283.8倍,總體增加了159.7倍。
從產業結構來看,改革開放之初的產業結構層次較低,產業結構為28.52:50.46:21.02,在隨后的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2014年河北省的產業結構表現為11.70:51.00:37.30。第一產業的比重整體呈下降趨勢,由1978年的28.52%降至2014年的11.70%。第二產業的比重雖然有所波動,但一直處于主導地位。第三產業在1991年之前發展速度較快,1991年之后,發展速度放緩,2014年的第三產業比重上升至37.30%。河北省的產業結構模式在1987年出現轉變,由“二一三”結構模式轉變為“二三一”結構模式,并且“二三一”的結構模式越來越明顯。
為分析河北省產業結構水平,在此將河北省與全國的產業結構水平進行比較,產業結構水平的測算依據是三次產業的比重。計算公式為:
其中,i表示地區;j代表產業;S表示產業結構水平;W代表產業權數;X代表產業比重,這里設W1=0.5,W2=0.2,W3=0.3。
結果發現河北省產業結構水平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但上升速度放緩。2014年河北省產業結構達到最高水平65.54。與全國產業結構水平相差不大,整體趨勢基本一致。在歷年中僅1979年和1988年-1993年超過全國,其余年份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產業結構與人力資本水平的回歸模型分析
1.數據來源及處理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和河北統計年鑒,計算得出河北省1996年-2014年人力資本存量。三次產業的人力資本存量只能獲取2000年和2010年的數據,因此,將2000和2010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作為基點,將基點見的增長年份等差分配,根據各產業的從業人員數計算得出三次產業的人力資本存量。用三次產業產值描述經濟發展狀況。為消除數據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對變量進行對數化,lnX0、lnX1、lnX2、lnX3表示人力資本存量及第一、二、三產業人力資本存量,lnY0、lnY1、lnY2、lnY3表示生產總值及第一、二、三產業生產產值。
2.相關系數檢驗
通過相關系數檢驗,發現三次產業產值與其人力資本存量之間顯著相關。其中,生產總值與人力資本存量的相關系數為0.962>0.5,P=0.000,可以判斷出生產總值與人力資本存量在a=1%的水平下線性相關。第一產業產值與第一產業人力資本存量的相關系數為-0.695,絕對值大于0.5,P=0.001,可以判斷出第一產業產值與第一產業人力資本存量在a=1%的水平下線性相關。第二產業產值與第二產業人力資本存量的相關系數為0.969>0.5,,可以判斷出第二產業產值與第二產業人力資本存量在a=1%的水平下線性相關。第三產業產值與第三產業人力資本存量的相關系數為0.996>0.5,P=0.000,可以判斷出第三產業產值與第三產業人力資本存量在a=1%的水平下線性相關。
3.模型結果討論
相關系數的檢驗表明產業產值與人力資本存量之間具有關聯性,再用回歸模型做進一步分析。對人力資本與產業總值的回歸結果中看出,調整后的R2=0.922,說明人力資本存量對產業總值有很強的解釋能力,可以解釋產業總值的92.2%的變化。F分布的sig=0.000<0.001,也表明人力資本存量與產業總值之間具有顯著的線性關系。
回歸結果顯示常數項為-17.324,sig=0.000<0.001,常數項是顯著的。回歸系數為4.738,達到顯著水平。由此可以得到人力資本存量與生產總值的回歸方程:Y0=-17.324+4.738X0
第一產業產值與其人力資本存量的常數為52.741,sig=0.001,達到顯著水平,回歸系數為-12.123,sig=0.000,達到顯著水平。由此可以得到人力資本存量與第一產業產值的回歸方程:Y1=52.741-12.123X1
第二產業與人力資本存量回歸常數項為-11.906,sig=0.000,達到顯著水平,回歸系數為3.889,sig=0.000,系數是顯著的。由此可以得到人力資本產量與第二產業產值的回歸方程:Y2=-11.906+3.889X2
第三產業與人力資本存量回歸常數項為-9.948,sig=0.000,達到顯著水平,回歸系數為3.343,sig=0.000,系數是顯著的。由此可以得到人力資本產量與第三產業產值的回歸方程:Y3=-9.948+3.343X3
通過系數比較,第二、三產業人力資本存量越大,產業產值越高,并且,第二產業人力資本存量對產業產值的影響力度大于第三產業(3.889>3.343),第一產業人力資本存量與產業產值是負相關,說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人力資本存量。目前,河北省的產業結構模式發僧轉變,由“二一三”結構模式轉變為“二三一”模式,有向“三二一”模式發展的趨勢。產業結構的調整意味著產業間的勞動力轉移,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但第一產業的勞動力人力資本水平較低,無法滿足第二、三產業對人力資本水平的需求。只有不斷加強對勞動力的培訓教育,才能提高人力資本存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實現產業結構和人力資本的協調發展。
三、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河北省三次產業產值與人力資本存量之間高度相關,第二產業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最強,其次是第三產業,第一產業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最弱。第二、三產業的經濟增長客觀上要求人力資本存量的提升與之相適應。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由第一產業逐漸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客觀上就要求提升第二、三產業流入勞動力的人力資本水平。因此,河北省應調整高等教育結構,使高等教育的專業結構與市場需求相適應,有效提升人力資本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忠民.人力資本[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64-86.
[2]西蒙·庫茲涅茨.現代經濟增長[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3]裴家常.中國地區產業結構水平及其變化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05(2):79-84.
作者簡介:康寧(1992- ),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法學碩士,河北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人口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