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帶動國家以及地區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最主要的力量之一。近二十多年來,陜西信息產業發展速度加快,對當地國民經濟快速穩健增長的影響巨大,主要表現在它本身能夠創造大量的社會財富,成為陜西地區國民經濟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并且能帶動其他與信息產業相關的其他產業的發展。本文通過描述陜西省信息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預測其發展前景,探討了信息產業對陜西經濟發展的作用和意義,并對如何進一步加快陜西信息產業發展與創新,提高信息產業對陜西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提出可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陜西;信息產業;發展與創新
一、陜西信息產業發展的意義
進入21世紀初葉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涌起,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被人類全面運用。從一個地區看,信息產業發展的最終結果是促使最新的科技成果發展為產業化、商品化,尤其是隨著市場在經濟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地位日趨加強,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過程必須遵循市場的原則,依照市場規則進行。從理論上講,市場原則是由一定利益關系支配的并體現價值關系的經濟運行規律。要真正使市場規律自由展開,首要的前提是在經濟主體之間建立起一種以市場活動為紐帶的價值關系,使處在這種關系中的經濟主體不僅會隨時感到市場的壓力,而且能夠自主地發現市場,開拓市場,利用市場來發展、壯大自己。
信息產業對國家以及地區的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直接影響,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產業的產值規模的日趨擴大,即是意味著經濟活動發展的成果以及規模的不斷擴大,地區信息產業自身的快速發展直接促進了其國民經濟的穩健增長;二是間接影響,該影響主要表現為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起著帶動和輻射作用。另外,經濟發展成果又是信息產業賴以發展的基礎條件,它決定著信息產業發展的水平。由此可見,研究信息產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重大意義。
二、陜西信息產業發展的現狀、機遇以及存在的問題
本世紀初,陜西信息產業已經成為陜西經濟增長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在陜西國民經濟發展中所占地位越來越重要,并且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也越來顯著。2002年到2013年,信息產業的產值從167.87億元升到2196.21億元,增長了33.79倍,占GDP的份額從7.9%上升到13.7%。
陜西省的信息產業對于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起伏較大。2002年,貢獻率達到極高點16.74%。但是在2003年跌到12.88%,下降了3.86%。2006年之后,信息產業發展水平的走勢趨于平穩,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漸穩定。
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率的起伏原因較大的原因分析如下:
由于2001年全球互聯網處于滑坡,國際市場需求緊縮,信息產業的經濟效益有一定幅度的回落,陜西省信息產業對該年GDP的貢獻率降至2.77%。然而,從2002年GDP發展來看,信息產業的成果有一個恢復性的高效增長,甚至創新高的水平。隨后,由于2003年“非典”的沖擊的不利影響,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相關的的鏈條相繼減少,大量商機就在這個時期失去。2004年,隨著疫情的不利作用慢慢地減弱,陜西省信息產業的貢獻率也逐漸有所回升。這一歷史時期正是全國網絡信息技術廣泛、迅速發展,計算機得到全民普及的重要時期,信息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對陜西經濟增長具有主要影響的產業之一。
從理論上來看,很多學者都已經論證了信息產業的發展成果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可用信息產業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說明,也可從信息產業在經濟增長中所占份額的持續增長來反映。陜西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和信息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致使陜西省信息產業的增長作用明顯高于陜西省GDP的增長幅度。可見,信息產業已經成為陜西省經濟穩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對陜西省的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近十幾年正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計算機得到普及,網絡也每天都更加深入的滲透到每個產業中,改變著產業的發展方式、創造著新的產業(如淘寶等)、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如微信等),這些間接貢獻是巨大的,但由于信息技術在各產業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數據無法統計,還沒有找到一種很好的計算方法,因此本文不再分析,留待以后研究。陜西省信息產業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主要問題是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仍然較低,資金和人才短缺等。
三、發展陜西信息產業的對策建議
陜西信息產業盡管取得了可觀的成就,然而與東部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地區相比仍然有一定大的差距。如:2008年陜西人均軟件業務量為236.68元,全國平均水平為339.12元,而東部地區平均值為603.21元,是陜西均值的2.55倍。又如:目前,陜西每百人電腦數為16.71部,全國平均值為18.64部,東部則為22.26部,是陜西的1.33倍。要縮小與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已經所形成的發展差距,陜西必須抓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的機遇,做到:
1.加強陜西省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
陜西應抓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這一有利條件,加快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新技術建設以網絡、光纖為主,安全、高效、可靠的現代化信息網絡技術。由于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硬件與軟件都將不可避免的在不遠的將來進行升級換代。因此,新增加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理應具有優良的升級換代能力,在軟、硬件上預先留足足夠的升級空間。否則,若干年后的網絡信息技術的高效發展的結局完全可能使當前的投入的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
2.持續不斷更新消費者的觀念和政策環境的創新
陜西信息產業要想在當下以及未來取得顯著發展成果,就必須以思想和觀念的持續不斷進步為首要條件。信息產業是改造傳統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轉型的重要性支柱產業,要將發展信息產業作為陜西省經濟建設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任務來抓,通過加大政策扶持,予以優先快速發展。另外,我們還應該通過網絡、電視、手機、報刊等新聞各大媒體,加大社會輿論宣傳的力度,提高陜西省全民信息化的先進意識。
為了促進陜西省信息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政府應當制定對信息產業的相關企業有吸引力的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務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區域政策等,努力去創造一個有利于信息產業發展的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
3.大力推進軟件產業的快速穩健發展
以陜西省當前的經濟發展程度來看,軟件產業的營業收入早已經超越信息產業收入總額的一半江山。陜西軟件產業以西安軟件園為基礎,應該不僅把軟件產業當作貿易來做,更是當作產業來發展,促使其發展為軟件產業的新的增長點。但是,就目前發展現狀來看,陜西省軟件企業發展的規模較小,難以經受激烈的市場競爭,所以建議陜西省軟件業去實現規模化得發展模式,通過各類相關資源的高效結合去做大規模,以此去打造軟件行業的高品質軟件業。
4.健全人才引進機制,培養人才隊伍
信息產業的競爭,是技術和人才等各個方面的激烈競爭。有了優秀的專業的人才隊伍,才能研發出更為先進的信息技術,信息產業才能走向更遠的未來,陜西省的信息產業才能得以大力發展。政府理應帶頭運用全面多元的人才激勵機制,留住國內優秀的人才,吸引海外的專業人才,挖掘尖端的高品人才,成就一批批的領軍人物。另外,要注重人才隊伍的培養,加強專業培訓,加強各大高校與企業的互動交流與合作,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以此培育未來的后備力量。
5.推進信息產業對其他產業的輻射以及帶動作用
緊緊圍繞陜西省經濟發展的需要,以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作為核心,以電商建設為重點,以技術開發為依托,推進電商、區域信息化和企業信息化快速平穩發展。具體措施有:一是陜西省應進一步加快電商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利用信息技術去改造傳統產業的發展模式,不斷從思想以及作用上深化企業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提高企業的經濟發展效益以及競爭力;三是加強信息網絡技術與“三農”相關產業的結合,大力推進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信息化設施建設。
四、結論
信息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征之一,信息產業是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角色的產業。信息產業正在逐步發展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它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中所占份額越來越顯著。
進入21世紀以后,信息產業對陜西的貢獻率正在逐漸增加,所占比例也在日益擴大,因此其已成為陜西省經濟的支柱產業。另外,陜西信息產業使陜西的產業結構得到很大幅度的優化,有效提升了陜西就業結構,帶動陜西消費結構的軟化。因此,必須從加強陜西省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持續不斷更新消費者的觀念和政策環境的創新、大力推進軟件產業的快速穩健發展、健全人才引進機制,培養人才隊伍、推進信息產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加大政府對信息產業的扶持力度等幾個方面來促進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
本文對陜西省信息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分析、研究與探討,提出了促進陜西省信息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相關的有針對性的對策,對于陜西省信息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白俏(1991- ),女,漢族,陜西省榆林市人,研究生,西安財經學院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