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先是新能源汽車企業取得發展的關鍵,而企業的研發投入是保持技術領先地位的物質保障。稅收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針對稅收政策在企業研發投入中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國內外的眾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本文在闡述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進行研究述評。
關鍵詞:稅收政策;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述評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汽車產、銷以及保有量都快速增長,而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日趨嚴重,不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新能源汽車是區別于傳統汽車的清潔型汽車,符合低碳、節能的發展潮流,因此,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十分重要。而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技術密集型企業,研發投入是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重要保證,技術創新可以推動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運用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進行激勵是大多數國家重要政策之一,世界各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企業進行研發投入的稅收政策。而這些政策的實施效果正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重點。
一、國外研究現狀
1.稅收激勵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活動具有顯著影響
Dagenais(1997)以加拿大的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指出稅收優惠政策能夠有效的刺激企業研發投入,具體為每一單位的稅收優惠,企業研發支出就會增加0.98個單位。
David(2000)等認為,知識創新的高風險性以及不確定性導致了研發支出水平的偏低,因此,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工具是激勵企業進行研發活動的有效措施之一。
Czarnitzki(2005)同樣以加拿大的企業為例進行研究,得出:稅收減免對企業研發投入活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會影響企業的創新產出。
Christof Ernst、Katharina Richter(2011)將專利申請數量作為研究的變量,通過分析得出,研發投入的補貼、稅收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能夠有效的提升企業專利申請的數量。
2.稅收激勵政策對企業R&D投入活動無顯著影響
Mansfield和Switzer(1985)將1981-1983年加拿大的優惠政策作為研究對象,將稅收抵扣和稅收扣除作為稅收優惠的范圍,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了55家廠商進行回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的激勵效應有限,同時在不同企業所形成的激勵作用也不相同。
Estache和VGasPar(1995)以巴西政府的稅收激勵政策為研究對象,以邊際有效稅率模型為基礎,得出的結果顯示,稅收優惠政策所產生的邊際效率有限,并指出形成這一結論的原因可能是逃稅或稅收套利等行為使得效稅率下降,使得稅收制度發生扭曲。
Hall B.H.&J.van Reenen(2000)的研究結論顯示,稅收激勵政策通過降低企業研發投入的邊際成本的方式起到促進企業進行創新的作用,但稅收優惠政策對相關產業研發投入不會產生擠出效應。
二、國內研究現狀
1.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
李良(2013)以新能源汽車當前的消費稅收研究分析為基礎,認為在銷售環節,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優惠力度及涵蓋范圍非常有限,再看保有環節,有必要進一步提高汽車的燃油稅。
李繼從,范小平,吳小聰(2014)以價格政策為視角,闡述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論文以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為例,不僅詳細闡述了其主要任務,發展態勢,更進一步闡述了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及相關建議。
喬亮國,李占元(2015)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視角,論述了有關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政策,認為政府應該繼續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過程的稅收優惠力度,此外還應改善在新能源汽車購置、使用環節稅收政策的導向作用。最后提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
2.新能源汽車企業技術創新稅收優惠政策的經驗
馬春梅(2011)認真總結并分析研究了外國有關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其研究主要包含采取稅收和補貼政策進行成本減免、投入相當資金支持技術研發、積極推動電動汽車走向市場等,然后分別從國家、地方層面論述并分析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當前發展狀況及面臨的困境,最后主張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和提高技術水平。
何鵬,鄒朋,蔡叢(2014)首先論述了國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稅收政策,而后與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稅收政策進行了對比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雖然與上述各國相比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最大,但對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節能汽車補貼力度不夠,針對充電設施的安裝美國和韓國專門出臺了相關的補貼政策,今后我國也應仿照美韓出臺專門針對充電基礎設施的補貼和扶持政策。
王坤(2015)仔細分析并梳理了外國主要是美國和德國有關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并總結出了外國先進經驗的政策啟示,其中主要有重視財稅激勵政策的系統性、重視財稅政策在電動汽車市場培育初期的推動和支撐作用等,希望能為相關政府部門的政策規劃和制定提供一定的經驗借鑒。
3.稅收激勵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活動的影響
李泉,王小雪(2012)將汽車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企業稅負、政府補助、研發投入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合理稅收政策的建立能夠有效促進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政府補助與企業凈利潤呈正相關關系;企業研發支出與企業凈利潤也呈正相關關系。
林莉,肖圓(2014)以2010年-2013年汽車上市公司的稅負現實進行分析,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稅收優惠的范圍過窄、稅制結構設置不合理、缺少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稅種等問題。并在借鑒其他國家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稅收政策。
三、研究述評
通過以上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可以看出,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運用實證分析的方法,而國內學者研究的視角多是當前新能源汽車的稅收政策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或是對國外的經驗進行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在現有的運用實證分析方法的文章中,一般都是運用宏觀經濟數據或是針對高新技術企業,針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分析也僅僅從描述性統計方面進行分析。因此,稅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公司的影響趨向于實證研究:我國學者關于稅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影響研究大多集中在制度設計層面,該方面的規范研究逐漸趨于成熟,再進行深入研究的空間比較狹窄。然而,稅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研發投入影響的實證研究還比較少,這為后來的學者提供了一定的研究空間。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稅收政策的不斷完善,實證研究將會有更加寬泛的數據來源,為實證研究的進行提供基本的技術支持條件。
參考文獻:
[1]M. Dagenais, Mohnen. Thierrien. Do Canadian Firms Respond to Fiscal Incentives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 CIRANO Working Papers,1997.
[2]David, Paul, Bronwyn. Is public R&D a complement or a substitute for private R&D[J]. A review of the econometric evidence,2000,(29): 497-520.
[3]Mansfield E.The R&D Tax Credit and Other Technology Policy Issues[J]. 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1986,(76):90-194.
[4]李良.促進我國節能環保汽車消費的綠色稅收政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5]馬春梅.從國外的經驗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發展.學術交流,2011,(12):89-91.
[6]李泉,王小雪.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以上市汽車企業為例.經濟與管理,2012,26(6):37-43.
[7]林莉,肖圓.新能源汽車產業稅收政策探析--基于上市汽車公司稅負的現實分析.三明學院學報,2014,31(5):23-29.
作者簡介:李悅(1992- ),女,漢族,吉林洮南人,會計學碩士,東北石油大學石油經濟與管理研究所,研究方向:稅收理論與納稅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