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資的涌入為中國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同時也對管理部門的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對于稅務機關而言,很多國際稅收問題開始顯現,轉讓定價等工作逐漸成了稅務機關工作的重點。一方面在跨境企業內部的資產重組過程中,轉讓定價被廣泛使用,操縱價格、轉移利潤成為企業不合理的降低整體稅負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對于企業符合條件的重組行為給與特殊性稅務處理,延緩納稅,促進資源整合,鼓勵企業發展。針對稅務機關在這方面面臨的一些挑戰,本文也試著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跨境企業資產重組;轉讓定價
一、企業跨境資產重組中常見的轉讓定價方法
在OECD轉讓定價指南對重組過程中的轉讓定價問題并未集中討論,但作為其核心觀點和基本原則,獨立交易原則依然適用于資產重組合理性的評判中。而稅務機關應最先嘗試對交易價格與獨立第三方預期定價進行比較,然而,由于企業資產的特殊性,獲得可信的可比數據非常困難,因此很多時候要使用其它轉讓定價方法來進行價格的判斷。鑒于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各自的特點,對其使用的轉讓定價方法也有區別。
1.實物資產
實物資產可以使用的轉讓定價方法較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大類:以交易為基礎的比較價格法和以利潤為基礎的比較利潤法。而在實物資產交易中,可用于稅務機關轉讓定價調查的估值工具常見的有兩種,專業數據庫和海關估價。目前稅務機關常用的數據庫主要有兩個:BVD和標準普爾。此外,稅務機關可嘗試整合國內各部門的數據,構筑本土化的數據庫體系,增大轉讓定價可比信息的選擇范圍和優化空間。海關估價是指一國海關為了征收關稅,根據統一的價格準則,確定某一進口(出口)貨物價格的過程。
2.無形資產
本文討論的無形資產為國稅發[2009]2號文規定的轉讓定價領域的無形資產。首先,在OECD轉讓定價指南中,對無形資產的轉讓定價方法依然首推可比非受控價格法,同時OECD也考慮到了無形資產的特殊性,當確實難以尋找到可比非關聯交易時,可嘗試運用利潤分割法解決無形資產的轉讓定價問題。其次,對無形資產進行轉讓定價估值時,傳統的專業數據庫、海關估值等方法會顯得力不從心,此時需要采用經濟學分析和資產評估的方法。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實踐后,基于資產過去、現在及將來三個不同時期價值建立了三種基本評估方法,即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
二、目前稅務征管工作中的難點
我國稅務機關對跨境資產重組領域的轉讓定價問題研究起步較晚,但近年在理論和實務上已取得了許多突破。目前在資產重組中,遇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稅收管轄權的界定問題
稅收管轄權的界定是轉讓定價工作正式推進之前就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目前我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地域管轄權和居民管轄權的管理辦法,在某些情況下使得一些企業的有機避稅籌劃,比如通過避稅地的導管公司間接轉讓境內資產等。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非居民股權轉讓企業得所稅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9】698號文)在很大程序上彌補了該漏洞。但是698號文件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698號文約束的是企業所得稅的管理,如資產轉讓方為個人的情況無能為力;其次,698號文約束的是間接轉讓境股權的行為,如被間接轉讓的是非股權類資產則無能為力;最后、698號文對導管公司的判斷做出了指導性意見,但實務中對該類公司的定性依然很模糊。
2.資產的界定問題
目前我國對無形資產轉讓定價的規定相對分散,調整原則、定價方法、審計程序、定期調整、可比性的確定等方面仍與實物資產混為一體,在初中操作中缺乏可生。同時盡管國稅發【2009】2號文擴充了無形資產的范圍,但比較美國在《國內稅收法典》中列舉的六大類近30種無形資產,我國對無形資產范圍的認定仍然有限。轉讓定價領域中無形資產不僅包括那些受法律保護的專利權、注冊商標等,也涵蓋那些非法定的權利或資源等,商業訣竅、營銷渠道,甚至是商業機會等都可能被定義為無形資產。因此在對被轉讓無形資產進行分析時,通常需要對企業所處的整個價格鏈進行深入的了解,以便于對無形資產作出合理的描述,如涉及跨國集團,價值鏈全分析是稅務機關工作中的巨大挑戰。
3.被轉讓資產性質的準確劃分問題
中國企業資產轉讓通常會進行一系列的打包轉讓,轉讓的復雜程序更是令人眼花繚亂。如何將交織在一起的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合理地界定和區分,確定各自的貢獻和功能,分別對其適用不同的方法,確定各自的納稅基礎,是工作中遇到的第三個難題,當無形資產的使用和價格發揮依附于實物資產時,或無形資產和實物資產起到一個相互促進的作用時,準確合理的劃分則更難。
4.常規無形資產和非常規無形資產的區分問題
如前述,無形資產的種類很多,其中真正能夠創造高附加值并帶來超額利潤的非常規無形資產只是一小部分。在此情況下稅務機關需要準確區分深遠無形資產和非常規無形資產才是企業價值鏈上真正的核心價值驅動因素。對某些傳統行業,稅務機關能根據行業特點或補血積累的經驗對無形資產做出區分,但是對于新興行業,稅務機關掌握的行業信息和積累的經驗就顯得不足了。
5.轉讓資產的估值問題
前文提及,對無形資產而言,實務中估值使用數學建模的方法較多,則數學建模選用何種方法是最適合本次交易、最能反映交易客觀情況的?同時數學模型中通常會涉及很多參數的確定,包括未來的現金流預測、折現率等,它們多帶有很多的主觀成分。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有時很難評估其合理性,如何確定合理的參數值也是無形資產估值中的技術難點。
三、做好跨境資產重組轉讓定價工作的建議
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問題是近年來國際稅務界最為關注的熱點,OECD于2014年9月公布了最新進展,無形資產作為BEPS的重要內容單列為第八項行動計劃。為做好企業跨境資產重組中轉讓定價調查工作,可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1.完善政策法規,明晰稅收管轄權
明晰國際稅收管轄權是做好跨境資產重組轉讓定價工作的基礎。目前企業所科稅法、國家(地區)間稅收協定(安排)和國稅函【2009】698號文等一系列文件都對稅收管轄權做了明確約定,多數情況下,稅收管轄權是明確無誤的,但部分精心籌劃的轉讓安排,我國的政策法規尚未全部覆蓋到,極端情況下,甚至導致了雙重不征稅的情況,這已成為BEPS行動計劃關注的重點。
2.統一概念界定,保障稅法嚴肅性
由于稅務工作的特點,稅收法規數量極多,這是國際普遍存在的現象,同時由于我國稅種較多,考慮到不同稅種的特點,有時文件中會出現定義不一致的情況,如對無形資產的定義,這給基層稅務機關和納稅人都帶來了困擾,也影響了簡潔的嚴肅性。因此應系統地梳理政策法規,嚴肅稅法體系,避免出現類似界定不致的現象。當界定無形資產等爭議較大的定義時應充分考慮其實踐中的擴展性,可借鑒美國和OECD的開放式原則,依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不局限于會計或法律定義,避免在實務工作中造成誤區。
3.促進立法進程,加強轉讓定價管理
新企業所得簡潔及實話條例加入了特別納稅調整的內容,使轉讓定價反避稅調查有了法律依據:國稅發【2009】2號文的頒布則對該工作有了具體的指引。但總體而言,我國稅法對轉讓定價調查的立法支持還是相對薄弱。這一定程序上影響了轉讓定價工作的開展,包括跨境資產重組中的轉讓定價調查,因此應加快立法進程,健全轉讓定價領域的稅收法規。
4.重視技術分析,夯實轉讓定價工作
功能風險分析和可比性分析等技術工作是整個轉讓定價工作的核心,對于復雜的資產轉讓更是如此。通過全面深入的功能風險分析來判斷被轉讓資產的范圍、類型和性質,區分常規和非常規的無形資產;借鑒BEPS行動計劃中“九步法”來識別無形資產交易的相關條件并判斷是否符合獨立交易原則;做好可比性分析來保證轉讓定價工作的合理和公平,涉及無形資產的,應考慮到其排他性、法律保護范圍和期限、地域范圍、使用期限、發展階段、提升修改更新的權利、未來收益等各個方面。
5.細化統計數據,為定價分析提供基礎
在采用收益法等估值方法對資產進行轉讓定價評估時,參數設定尤為重要。同時稅務機關應注重日常工作中的數據搜集,建立完整的轉讓定價反避稅信息庫,并收集加入海關、工商、商務、統計、外匯、行業協會等部門發布的信息,一方面可以擺脫對國外數據庫的過分依賴,另一方面可以篩選出更符合我國國情的可比交易。
參考文獻:
[1]蘇曉露,姜躍生.跨國企業與稅務機關轉讓定價指南.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6.
[2]郭垂平,王瑞琪.公司重組并購稅務處理實用指南.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3]李時.對外投資企業所得稅制問題研究.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3.
[4]王麗娜,郜麗云,李小蓉.跨境重組稅務處理解析.涉外稅務,2013.
作者簡介:胡靜(1992- ),女,漢,安徽寧國市人,經濟學碩士,南京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專業,研究方向:產業組織與產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