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
(河南質量工程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有效性探討
王鵬飛
(河南質量工程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以依法治國為主線的法制理論構建與實踐活動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大力倡導“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法制工作在黨和政府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性地位也日益突顯。依法行政作為依法治國方針的前沿陣地,只有切實保障各個行政機關適用法律行為的正確性,才能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的得以實現。當前我國行政執法和行政司法的過程中存在許多適用法律錯誤的不良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本文在對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進行概述的基礎上,提出了當前我國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提高我國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有效性的方法與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的工作人員以參考啟示,為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增磚添瓦。
行政法律法規;適用方法;有效性
(一)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含義。
法律層面的方法有許多不同的含義與定義。《法律方法》出于維護法制的目的,認為依據法律法規分析事實、解決糾紛的方法即為法律方法,它包含法律的思維方式與法律的運用技巧。《牛津大辭典》則認為法律方法是在某一特定的法律制度內,依據法律法規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原則與規則的總和。本文論述的法律方式,汲取了各種法律方法概念的共性,認為法律方法是指在符合法律規范的情況下,為解決具體的法律問題,而適用的一系列手段、方法、流程、形式的綜合概念。法律環節內如立法環節、執法環節、司法環節等,能夠使用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稱為法律方法,客觀性、規律性、辯證性、有效性是其主要特征。按照法律方法的概念思路,我們可以借此類推出,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含義。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指的是行政法律規范的實施機關,利用相關的行政法律法規范來解決具體的法律問題時,所采取的手段、方法、流程、形式的總和。相關的行政人員與司法人員只有切實的掌握行政法律規范的適用方法,才能有效的減少適用錯誤,提高行政工作的成效。
(二)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意義。
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意義,與其客觀性、規律性、辯證性、有效性的方法特點密不可分。首先,規律性的存在,讓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可以為適法機關與適法人員提供充足的方法論指導,讓行政人員的執法行為更為規范。讓行政機關與行政人員能夠在碰到各色各樣的行政問題時,能夠在法律允許的層面內做出最優的決定。通過科學的選擇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可以讓行政單位的自由裁量權得到更合理的發揮,避免權利的失衡與膨脹。其次,客觀性的存在,讓行政法律規范適用的單位與人員必須切實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日常事務的處理,以此同時行政機關與相關工作者需要對自己選擇的適用方法進行相應的說明與論證,這是一個讓行政單位人員借助法律方法對行政法律規范進行釋義的過程,有助于培養行政人員的法律思維,強化行政人員的執法理念。再次,辯證性的存在,有助于開展對司法機關行政判決的批判性討論,采用不同行為人采取不同的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對形成不同的認識,得出不同的結論。讓各種使用方法下的結論沖突碰撞,提高行政判決的正確性,催生社會理性的法治意識。然后,有效性的存在,讓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具有現實存在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無論采用何種的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都能夠體現出行政適用機關與適用人員對相關法律法規的服從與執行,體現出依法行政的法律思維。
為了提高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科學性與嚴謹性,進而促使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有效性的達成,我們先要解決存在于當前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在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解決適用錯誤,讓行政法律法規得到更好的貫徹與落實,讓法律精神得到更好的弘揚。
(一)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的濫用造成法律適用的不當。
自由裁量權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讓行政事業單位在處理一些符合法理但是違背情理的社會事務時,能夠更好的做出行政裁決。但在監管的失利的情況下,極易出現自由裁量權的濫用現象,從而導致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不當。當行政適用單位出于私心或者牟利的不良企圖,進行適用方法的選擇時,不但會讓行政判決結果偏離正確的軌道,同時還會傷害到相關人的合法權益,讓依法行政的口號,淪為空談。在讓行政決定合理合法丟失的同時,也讓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有效性難以實現。同時,鑒于行政機關具有制定規范與執行規范的雙重身份,在具體行政指法的過程中,不同的行政機關更偏向于選擇本單位自己制定的法律規范,這也在無形中加大了各個行政機關之間的選擇統一適用方法的難度。
(二)適用人員對法律規范的誤讀造成法律適用的錯誤。
當適用人員對法律規范存在誤讀的情況時,極易造成法律適用方法的錯誤。適用人員對法律規范的誤讀,主要存在以下兩種形式:首先,法律解釋適用效力的不同,造成法律規范誤讀的產生。同一行政行為的適用效力會因為行政問題的不同,而有所差別,有的法律解釋具有普遍實用性,有的法律解釋則具有獨一性。在具體的行政訴訟中,存在司法機關給出的法律解釋,與行政機關適用的法律法規相沖突的現象。其次,地方法規與部門規章的不同,形成法律規范的誤讀。按照我國現行行政法的規定,當地方法規與部門規章在內容上存在矛盾的時候,由國務院決定在兩者中擇一作為適用規范,同時需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裁決。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由于缺少相應的決定與裁決流程規范,讓許多地方法規與部門規章內容矛盾的問題,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影響了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有效性的實現。
(三)行政法律規范適用過程存在援引錯誤和適用籠統。
行政法律規范適用過程中的援引錯誤和適用籠統,是指行政機關在進行執法行為的過程中出現對象征法律法規的錯誤援引與籠統適用。例如行政機關在執行勞動教養的行政決定時,只說明是根據國家勞動教養的法律規范進行的處罰決定,但是未指出具體的勞動教養條例,則屬于對行政法律規范的籠統使用。法律規范的援引錯誤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在履行行政職能的過程中完全沒有進行法律的援引,另一方面是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法律援引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存在,極易被行政法律規范適用主體利用,造成法律權利的缺失。無論是援引錯誤還是使用籠統,最終都會給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效力的達成,造成負面的影響。
(一)提高行政法律規范適用人員的職業素養。
行政法律規范適用人員素質的高低制約著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有效性,面對當前行政法律規范適用人員專業能力不足,素質良莠不齊的現實狀況。行政事業單位要以建立法律思維模式、建設法治治理觀念為核心,提高行政法律法規適用人員的職業素養,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中有關于建設服務型政府與學習型政府的精神。首先,通過定期組織法律培訓與工作考核的方式,來加強行政人員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認識與學習。其次,通過優秀人才交換的形式,打通各單位之間、國內國外之間優秀人才的流通互助,讓優秀人才承擔起完善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責任。再次,通過提供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掛職鍛煉的機會,增加行政法律法規適用人員的實踐經驗。
(二)提升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可操作性。
考慮到行政法律規范適用人員的主職是進行行政執法與社會服務,他們對于法律法規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所以要提高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有效性,還要從行政法律法規適用方法本身出發,有效降低行政法律法規適用方法的理解難度,提高行政法律法規適用方法的可操作性,實現高校行政。行政法律法規適用方法既要易于讓行政法律法規適用人員所理解,還要讓行政法律法規適用對象所理解。從語言形式下手,提高適用方法的溝通效用。盡量選擇意思明確,便于理解的法律方式語言。讓適用方法在保有權威性的同時,吸收社會實踐的經驗,更加的接地氣,變得通俗易懂。
(三)減少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潛在漏洞。
面對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中存在的援引錯誤、適用籠統等法律規范發展滯后的問題,要積極開展行政法律規范的建設工作,減少現行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潛在漏洞,以漏洞填補的方式提高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有效性。首先,嚴格行政立法環節。加強對行政立法程序的監督與規范,嚴格人民代表投票,人民代表大會決議的制度。讓立法的提案、辯論、通過、公布流程公開透明。其次,加強配套制度建設。通過完善行政判例制度、司法解釋制度等來填補現行行政法律規范中的漏洞。彌補行政立法的空白,讓行政司法程序能夠有法可依、有據可循,讓整個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能夠運行完備。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法律規范的內涵和外延也在隨之擴展,行政法律規范的適用方法也變得靈活多樣。只有切實的提高行政法律規范適用人員的職業素養、提升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可操作性、減少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潛在漏洞,才能讓行政法律規范適用方法的有效性得以實現,才能建立起依法行政、依法治國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
[1]黎群.我國行政審判規范沖突及解決機制[D].廣西民族大學.2015
[2]管宏晶.行政訴訟管轄制度問題實例考察[D].黑龍江大學.2015
[3]范迎潔.論我國行政檢察監督的范圍[D].南京工業大學.2015
[4]楊登峰.行政法定原則及其法定范圍[J].中國法學.2014(03)
[5]董皞.我國行政法律規范沖突緣起探究[J].中國法學.2013(02)
D922.1
A
1671-864X(2016)07-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