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
?
寧高寧:與時間賽跑
楊 靜

現年58歲的寧高寧不是沒有憧憬過簡單低調的生活,但他并不能阻止別人對他產生期待——經他之手,打造一個橫跨第一、二、三產業的更具國際化的中化
近日,以為金茂商業站臺的方式,寧高寧又一次回到了舞臺中央。這是其執掌中化集團(以下簡稱“中化”)近半年后的首次公開露面。
創新,是他在這場戰略升級發布會上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匯。“中國商業地產必須進行突破性創新。”他說,“創新不僅僅是把樓改一下顏色,或者在里面搞一些特色活動。這種創新升級一定是革命性的,才能面對今天的市場競爭。”
遠離爛熟于心的終端消費者業務,邁入正承受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壓力的B2B企業中化,寧高寧要贏,就必須和當下正在經歷歷史性轉折和陣痛的經濟大環境搏斗。顯然,這位“中國摩根”已經開始明確搏斗的路徑。
在中國商業的發展史中,有太多寧高寧的前輩、同輩和后輩企業家迅速成為矚目焦點,但又迅速消失,而他依然挺立在潮頭,也只有他,選擇了在“國企放牛娃”的路途上繼續前行,這一行就是29年。
君子以正位凝命。今年1月5日,寧高寧走出中糧大廈,并同時空降中化,第三次成為央企掌門人。近半年來,在臺風的中心,一片平靜,而他鮮有公開亮相。
現年58歲的寧高寧不是沒有憧憬過簡單低調的生活,但他并不能阻止別人對他產生期待—經他之手,打造一個橫跨第一、二、三產業的更具國際化的中化。在華潤18年、中糧11年里所接連創造的寧氏傳奇,則是外界信服的砝碼。
不過連寧高寧自己都清楚,這可能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后一站。距離63歲法定退休年齡只剩下5年時間,這一次,“超級放牛娃”能跑得過時間,迎來他人生的又一個里程碑嗎?
在一本叫做《誰人不識寧高寧》的書中,寧高寧被定義為“央企典型職業經理精神的一個最佳符號”。他的辨識度很高,國字臉、有些黝黑的膚色、和藹的笑、溫和不爭的表情,好像鄰家的孩子輕而易舉就可以向他討到糖果。接近寧高寧的人士形容道,他是一個身段柔軟的人,“嗯,你說得對”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5月19日14時,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一樓,寧高寧處在一行約10人隊伍里的倒數第二排,面帶微笑,步履匆匆。半個小時后,他要出席中化旗下公司中國金茂(以下簡稱“金茂”)的金茂商業戰略升級發布會,為其背書站臺。這一天,寧高寧和金茂一起,回到了舞臺的中央。
在金茂的發展歷史里,并不缺少資本市場關注的故事:上海的標志性建筑金茂大廈,構筑了金茂第一時期的輝煌;北京的廣渠金茂府和上海的大寧金茂府,掀開了金茂在高端住宅領域的華麗篇章。2013年成立事業部的金茂商業被認為將是金茂的第三個黃金時期,“三年體量翻番,五年具備上市條件”的成長使命,是它天然的光環。
對于寧高寧來說,這是他和時間賽跑的第一站。按照中國的傳統,2018年是他的六十大壽,有著特別的意義。為此,他馬不停蹄。據了解,從上任的第二個月開始,寧高寧就趕赴上海調研,首站便是金茂商業和金茂酒店。按照金茂官方微信的披露,金茂的員工對此充滿期待并獻上對聯,上聯是“輕重并舉謀發展”,下聯是“服務再造助升級”,橫批是“上市必達”。
當天,金茂總裁李從瑞公開了規劃。金茂商業一方面持有優質商業資產,另一方面將輸出商業管理,實現輕重資產的結合,創合創新戰略指引下,到2018年實現管理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確保所管理的資產具有良好的業績表現,擇期進軍資本市場。
覽秀城,這是寧高寧為新東家金茂商業地產起的名字。他從書中獲得靈感,名字取自杜甫“一覽眾山小,造化鐘神秀”的兩句詩,英文名則是“Mall of Splendor”,源自《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那句感慨“life is splendid(生命多么絢爛)!”
情感推動商機,這與寧高寧對金茂商業的定位不謀而合。在他看來,金茂要做的就是要重視消費愉悅的本質,將金茂商業的業態擴大到消費型、娛樂型、體驗型。
人們又一次看到了寧高寧自成強大邏輯體系的一面。臺上,他對覽秀城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覽秀城的業態分成了四類。首先會自主研發兒童娛樂業態“酷樂星球(Kids Planet)”,引進國內外的游藝設備,打造親子家庭娛樂體驗中心。其他三種最重要的業態是當地特色餐飲、特色運動休閑品牌和全新情景零售中心。


“金茂往前走,就必須要進行創新,而且這個創新應該是突破性的,不是簡單地把樓改一下顏色,或者在里面搞一些活動。過去購物占60%,現在購物占40%,可能還要降,但是體驗越來越多,現在繼續做一個big box把人趕進去比較難。”寧高寧說。

中糧員工送別董事長寧高寧
現在的中化,是比當年的中糧更為龐大的巨型航母。目前,中化的主營業務涵蓋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五大領域,是全球500強企業,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農業投入品一體化經營企業。數據顯示,18年間,中化集團總資產、凈資產分別凈增7.9倍和21倍;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凈增5.1倍;利潤總額站上百億元臺階,凈增12.4倍,2015年以總營收806.35億美元位列105位。相比之下,中糧集團總營收僅為405億美元,位列272位。
而這個“巨無霸”正在進行國企改革。早在去年10月,中化已經啟動了改革重組。按照此前的規劃,2016年初至年中,工作小組將牽頭成立中化深化國企改革整體方案(討論稿),相關二級單位、職能部門形成各自專項工作方案(討論稿),并在廣泛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和履行相關內外部審批程序后推進實施。

從時間表上看,寧高寧自調任后,便開始參與了中化改革方案的擬訂及實施。僅從子公司數量來說,中化旗下有大大小小300多家機構,集團環節在2009年股份制改造后遲遲未能整體上市。擺在寧高寧面前的對手很多,國際巨頭比比皆是。此外,中化本身需要被解決的問題,也是寧高寧擅長的地方。
在營收背后的利潤增長乏力是一個需要直面的事實。按照中化香港集團的年報顯示,2015年的利潤為111.5億港元,比2014年的141.5億港元有所下滑。
另一方面,中化前任掌門人劉德樹在中化有18年的職業生涯,中化人對劉德樹的至高評價也將成為寧高寧需要逾越的無形的墻。
銀河證券研究員王強在研報中認為,以收購整合見長的寧高寧帶領中糧在10余年間實現了總資產的大跨越。“從當時來看,寧高寧用的是產業鏈思維,不過他的整個產業鏈里面只有收購和加工,并不是真正的田間地頭到餐桌,此次加入中化后,這種產業鏈模式可以直接延伸到種子、農業、化肥以及農業現代化服務。”
寧高寧在賽跑。自2月起,一輪接一輪的奔走已經開始。盡管目前對于中化的重組沒有具體的發聲,但是從中化的官網上看,會見中遠海運董事長許立榮、拜會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會見招商局總經理李曉鵬、和中遠海運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寧高寧已經進行了一連串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