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群
?
蘇寧:領航金融O2O
胡 群

當市場盯住BAT的金融業務時,蘇寧金融正悄然長大,手拿11張金融牌照,蘇寧金融下一步要怎么玩?
當市場盯住BAT的金融業務時,蘇寧金融正悄然長大。這家擁有11張金融牌照的公司儼然正走在金融控股公司的路上。“今年1~4月,蘇寧金融整體交易規模同比增長210%,旗下的支付業務同比增長230%、理財業務同比增長177%、企業貸款同比增長65%。”蘇寧金服集團常務副總裁黃金老稱。
單就金融牌照及業務增長而言,蘇寧金融已走在互聯網金融機構前列,這一方面說明中國金融市場規模巨大,也說明蘇寧金融業務剛起步,所以增幅較快,但以擁有11張金融牌照而言,這在當前較為罕見。
雖然BAT金融業務開展良久,但近兩年才厘清金融領域戰略。如2003年10月淘寶網推出支付寶服務,直到2014年10月螞蟻金服集團才誕生。在戰略清晰之后,其業務發展極快。時隔一年半后之后,螞蟻金服已融資兩輪,估值近600億美元。
螞蟻金服如此,百度、騰訊及京東的金融業務亦大致如此。蘇寧金融成立時間較晚,從2011年已經開始涉足金融業務,先后獲得第三方支付、小額貸款、商業保理、基金銷售、保險代理、消費金融等11張牌照和資質。其中,蘇寧消費金融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大型零售商作為主要出資人的消費金融公司。
蘇寧金融憑借蘇寧云商建立了支付賬戶、投資理財、消費金融、企業貸款、商業保理、眾籌、保險、預付卡等業務模塊,打造了蘇寧易付寶、蘇寧理財、任性付、企業貸款、電器延保等一系列產品。同時,蘇寧金融積累的用戶資源和金融服務也同樣反哺蘇寧云商,逐步建立起了特有的金融體系。據了解,蘇寧金融正在積極申請個人征信牌照。
4月24日蘇寧云商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對旗下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理財、保險銷售、基金銷售、眾籌等金融業務進行整合,搭建蘇寧金服平臺。蘇寧金服計劃通過增資擴股,融資總額共計66.67億,投后估值達到166.67億人民幣。
根據公告,新設立的蘇寧金服,將圍繞支付、理財等業務拓展C端(個人消費者)業務,同時圍繞企業貸款和開放平臺商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大力拓展B端(企業客戶)業務。相對阿里從2C端電商業務起家,蘇寧的金融O2O線上線下模式則完全復刻于母體基因。蘇寧金融業務整體打包,再分拆,未來尋求獨立上市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雖然持有11張金融牌照,但相對于支付寶之于螞蟻金服、微信支付之于騰訊金融、京東白條之于京東金融,蘇寧金融尚未有一款標志性金融產品。當支付寶、微信支付及京東白條正走出原生系統,融入更為廣闊的金融市場中,蘇寧金融產品目前仍在其構建的生態體系中。
雖然蘇寧金融相對于螞蟻金服等已失去先機,但互聯網金融的業務模式目前尚未定型,阿里、京東的金融業務基于電商模式,騰訊基于社交模式,蘇寧基于自身優勢能否探索出新的業態模式,這些仍值得市場拭目以待。
手拿11張金融牌照,蘇寧金融下一步要怎么玩?這猶如打牌,蘇寧金融拿了一手好牌,如何打出好效果卻需一番細思量。就目前金融版圖而言,蘇寧金融業務與BAT及京東金融幾近相似,然而,就市場競爭力而言,相距較大。
“我們現在定位的金融科技公司,牌照的事情很少提及,我們發展的路徑也不是通過收集牌照來做。”一位京東金融人士稱,“盡量別按照傳統金融牌照那么分類,京東金融不會為了申請牌照而發展,都是看業務需求來。”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認為,京東金融現已建立七大業務板塊,分別是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眾籌、財富管理、支付、保險、證券。未來,京東金融將堅持移動化的路線,更多地依靠移動互聯網產品為用戶提供服務。在產品設計上,也將更多的與京東體系外的場景融合在一起,加速走出京東。

蘇寧消費金融公司成立

回頭再看看蘇寧金融呢?蘇寧金融基于生態圈依托蘇寧數萬企業客戶和25年的大數據積累實現B端業務爆發式增長。2016年1~4月,蘇寧金融B端業務交易規模同比增長784%,對公客戶數同比增長270%。第三方支付業務(蘇寧易付寶)發展最為迅速,同比增長230%。
黃金老認為,金融020模式將是蘇寧金融的獨特優勢。即在線上設立金融門戶,線下依托蘇寧全國近1700家門店,設立家庭財富中心,形成較為完整的O2O閉環體系。
自2015年4月28日第一批蘇寧財富中心項目落地以來,短短1年多的時間里,蘇寧金融已經在全國37個城市設立75家蘇寧財富中心。依托蘇寧大數據資源和蘇寧金融獨有的O2O線上線下模式布局1~4線城市市場外,未來將重點發力農村金融市場。
互聯網金融專家、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肖颯表示,BAT等互聯網金融巨頭正覬覦更多金融領域。雖然目前他們進駐的大都是些不需要牌照的細分領域,但未來他們必將成為持牌金融機構,不排除拿下銀行、證券、基金等牌照,發展為金融控股公司。
然而,在創新不斷的互聯網金融領域,牌照與業務的相關性正在縮小。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認為,金融活動要領取金融牌照,沒有金融牌照只能做信息中介。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認為,“未來,在網上理財、保險、小貸等領域都有大量機會,誰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互聯網金融體驗的不確定性,誰就能有最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