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途徑探析
摘要:農業經濟發展離不開農產品的流通和發展,農產品市場流通促進了新型農村建設,對構建社會主義特色農業起著關鍵的促進作用。農產品流通促進了農民增收、獲利,讓更多農民從中得到益處,實現協同發展。目前,農產品價格主要通過市場供求來決定,如果沒有自己獨立的特色和品牌,其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很大。本文著力于目前我國農村農產品的現狀研究,對特色農產品品牌化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建議
中國具有悠久的農業種植歷史,經過五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人們已經具備成熟的農業技術和生產設備。我國土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三,耕地可用面積共計18億畝,我國農產品在數量上占據比較大的優勢,同時我國農業在農產品價格和勞動力方面也具有先天優勢條件。我國具有13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數量占據總人口的1/3以上??梢钥闯鲋袊鴦趧恿Y源具有明顯優勢,勞動力是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保證我國農產品供應的基礎;同時我國農產品價格低廉,從總體看,我國的水果、蔬菜、肉類產品在國際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我國大宗水果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40%左右,與此同時,我國設施蔬菜的蓬勃發展也增強了我國蔬菜行業的競爭實力。
在看到我國農產品優勢所在的同時,也應該清晰認識到我國在農產品生產上存在的不足。我國在棉花、大豆生產上將近70%靠進口來維持,大豆甚至達到了90%以上依賴美國進口,這在很大程度上沖擊著我國農產品種植結構和類型,嚴重威脅著我國糧食安全問題,關系到國計民生。同時,農產品結構不合理,生產過于單一。長期以來糧食作物小麥、玉米一直是我國農業生產的大宗農產品,而其他農產品蔬菜、水果、糧油作物生產面積仍然較小,沒有形成大型規模。其次,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優勢正逐步消失,使農業生產成本顯著提高,農產品品質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我國農產品的品質、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較低,與國外差距明顯。
2.1對發展特色農產品認識不足。發展特色農產品的視點應該是由市場到農村優勢發展,而不是由農村優勢到市場。目前,我國農村所獲得的信息大部分來源于農產品市場和電視廣播,缺乏實時科學的農業市場信息渠道,在發展特色農產品上,只想著改變農產品的質量和品質,而忽視了市場供求關系的調控,從而導致農產品生產沒有合理指導,農產品生產缺乏特色化,從而使農產品價格沒有得到很好提升,減少了農戶從農產品中的獲益。所以,正確的做法是要求市場需求等信息與特色農產品形成有機的互動,例如建立科學的反饋機制等,這是在當代經濟信息化客觀趨勢下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必然要求。
2.2特色農產品單一性所固有的危機意識不足。農產品具有獨特之處,正是這種獨特之處使得它不能成為特定地區唯一的農村經濟。農產品市場供求是變化不定的,如果把特色農產品作為農村經濟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發展目標,最終的結果就是面對由農村經濟固化所帶來的經濟危機。這種危機在于經濟發展動力的單一性,沒有形成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效果,為特色而特色,導致經濟單調乏味,缺乏動力。
2.3特色農產品缺乏制度保障。特色農產品需要強有力的法律制度來保障農戶的合法權益,在目前農產品市場中不乏一群以次充好、假借其他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影響力來進行銷售的劣質農產品,極大的影響了優質農產品的口碑和信譽,給農戶帶來巨大的危害。故而,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的保障機制,明確它們所涉及到的相關農產品法律法規、人員、企業的責任,對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進行嚴格查處,情節嚴重的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用法律制度大傘來保障當下特色農產品的生產發展。

3.1制定行業標準,為農業發展提供動力。完善農業標準有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是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制定標準需要對農產品生長環境進行深入調研。嚴格確立農產品標準化準入機制,實行無標準不生產、無標準不上市、無標準不流通的管理措施,為農業發展提供科學技術支撐。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需要多個方面的力量進行協同合作,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制定適合當地農業發展的農業標準,緊緊圍繞發展當地特色品牌的主導產業和農產品,由農業主管部門牽頭,由農業技術專家作指導,完善各項農產品標準體系。
3.2樹立品牌意識,發展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商品得到市場的認可,一方面需要自身產品質量過硬,讓用戶信賴本類產品,同時人們在不認識它之前需要宣傳進行了解、接觸。當下,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和農戶沒有很好樹立品牌意識,只是單純通過市場供求來決定自身農產品的價格。這就需要農業相關部門要通過電視、廣播對農產品的質量、品牌進行指導建議,讓農戶認識到品牌化對自身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作用力,對提高農戶收入,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性,使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認識到建立品牌、創立品牌是提升農產品檔次,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市場最大化、效益最優化的重要途徑。
3.3政府資金、技術支持農產品品牌化建設。加大對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的扶持力度,建立適合發展品牌化農產品的制度,降低農產品品牌化的準入門檻,激勵更多農戶參與到品牌化建設當中。同時積極鼓勵企業、公司發展特色農產品,建立一系列的獎勵措施,吸引優秀公司投入到農產品品牌化建設當中,利用他們成熟的營銷渠道和標準化生產方法,快速提高當下農產品品牌化經營的規模。
3.4利用法律法規,維護農產品品牌市場。法律是一切行為的準則,對于違反法律的行為,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利用強有力的公權力來維護農產品品牌權益。當下,我國農產品之所以還停留在簡單的農業生產上,關鍵在于我國品牌保護沒有落到實處,假冒偽劣現象更是屢禁不止。為保護品牌農產品的合法權益,各級行政司法部門要緊密配合,堅決打擊假冒偽劣行為,努力營造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
050049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郭永召
050061石家莊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曹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