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景觀設計的認識和分析,本案以“水的靈動”為主題,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意境。景觀空間在形式和功能上與環境相互協調,能容納多種公共活動,從物質和精神上引導市民的日常生活。在保護環境健康發展的前提下,提供多樣化的自然環境,開敞空間和各種功能設施,為公眾提供多種體驗和選擇性,同時也為各種材料,技術的多樣性表達提供了空間。
關鍵詞:景觀設計;曲水流觴;生態水文化、景觀人文化
一、前言
居住區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景源福邸居住區空間是對這座美麗的傍水城市空間的延續,她依托著這座城市而存在。而人又是居住區的主體,因此在進行本項目的設計的時,始終遵循著“以人為本,生態原則”的基本要求,切實地針對居住區內人們的生活需求進行設計。針對景源福邸水的靈動性的個性特征,結合點、線、面的設計手法,繼承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盡可能的解決和完善好“自然—住宅—人” 的關系,是該方案的關鍵。
二、居住區景觀設計構想
(一) 靈感與展望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親水、近水、觀水、傍水的天性。鑒于本基地南側為天然水域,借此引入基地內,讓人們零距離接觸到水這一自然元素。在中心活動區,設置了中心特色區“曲水流觴廣場”。曲水流觴,出自晉朝大都市會稽千古風流的蘭亭盛會,是中國古代流傳的一種高雅活動 [1]借用這一典故,給中心區域增加歷史文化氣息,引導人們像古人那樣充滿樂趣,增添活動的多樣性,加強鄰里間的聯系!以人為本,塑造一處以“水的靈動”為主題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意境,景致優美,功能完善,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提升該項目的內涵和檔次,進而推動人們的舒適愜意生活。
(二)設計說明
1.設計定位
景源福邸旨在創造一處以景觀人文化,生態水文化,景致優美,多樣空間,功能完善的中高檔居住區。并著重以“水的靈動”為設計主題,塑造詩意水畔的心情之旅,綠水人家的愜意棲居。
2.設計手法
模仿自然水域錢塘江的“曲”、“折”形態,將水貫穿于整個居住區內,“一水三面”的平面布局,給原本靜謐的居住區平添了幾分跳躍,注入了活力。在設計原則方面,該設計以關注居民愜意生活為主體,以人為本生態設計,注重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充分運用各種實體要素、室外建筑構件、景觀環境小品等。對居住區進行創造性設計,強調不對稱均衡,把握尺度和比例,節奏和韻律等藝術原則。通過景觀空間的營造,給人以自然、舒適、和諧、流暢之感。大片的水域景觀提供了一個可賞、可玩、可憩的天然趣處,激發居民對水熱愛的天性,增強鄰里間的聯系。
三、項目構思的基本要求
(一) 生態要求
參照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圖亞特·考恩的定義: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設計,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尊重物種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剝奪,保持營養和水循環。維持植物生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2]在人類利用現代化手段不斷征服自然的同時,人類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遷,所以對于景源福邸這樣中高檔的居住區,顯然人們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生活環境景觀設計。譬如:主入口設計,就很好的注重了生態景觀設計。充分利用水體,將其引入主入口,搭配紅色景觀柱,不僅是讓自然元素與居住區很好融合,更重要的是為該居住區營造一片舒適、和諧、綠色、健康、輕松的綠色環境,讓人們在此能夠充分享受陽光、雨露、空氣、與自然。
(二) 功能要求
功能是景觀設計的前提要求,每一個設計都有一個核心功能需求,不存在沒有使用功能的場所設計。而功能的劃分則主要取決于其服務人群。譬如:景源福邸居住區內大多為上班族白領,所以首先為這一人群開辟一處休閑空間場所十分必要;而針對老年人身體素質差的現狀,則亟需建立一個及運動與舒適的康體健身運動區;對于兒童這一需要監護的群體,則需建立一處色彩鮮艷醒目、兒童娛樂安全性高的活潑地帶;對于人流量最大最易集中的中央廣場,則及休閑、娛樂、交流于一身的重要功能。
(三)審美要求
“設計學的終極目標是功能性與審美性。”我們在滿足了理想的生態環境和完善的使用功能基礎上,應該進行審美這個更高級內容的設計。“中國自古便有家庭一詞,無庭難以養家,傳統住宅都有私家庭院,承擔著與外界的溝通和保持私密性的雙重責任,而今隨著人口的劇增而造成的用地匱和 經濟效率等因素的制約,每家都能有私人庭院已經不太現實。所以居住區中的公共開敞空間作為所有住戶的共同庭院,其景觀環境更應在設計上精益求精、使其從物質精神各方面都能達到滿意。”譬如:在景源福邸設計時,次要景觀節點充分利用了,錯落有致的山石、茂密蔥郁的植物絢爛的燈光、豐富的景觀小品之間的和諧搭配,給人們帶來沁人心脾的美的享受。
四、結語
景源福邸居住區景觀設計是一項為多種人群設計的,以“水的靈動性”為主題,突顯生態水文化、景觀人文化的特征,采用了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代建筑規劃理念。積極應用現狀原有的積極因素,借用典故,結合當地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安全、節能、環保新材料,充分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創造出一處生態良好、功能完善、景致優美的自然生態家園。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 曲水流觴百度名片
[2] Sim Van der Ryn and Cown, Stuart.Ecological Design. Island Press Washington.D.C,1996
作者簡介:陸萍蘭,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