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藝術起源于四川盆地的川西平原,據三星堆出土文物考證,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與蘇繡、湘繡、粵繡一起并稱為我國四大名繡,均已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傳承文化,承載歷史的國粹之一。
蜀繡由于受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各方面的影響,經過長期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構圖疏朗、渾厚圓潤、色彩明快的獨特風格。據統計其針法有十二大類,一百二十二種,人們把蜀繡的藝術風格概括為“嚴謹細膩的針法,淡雅清秀的色彩,優美流暢的線條,中國水墨畫的格調”。蜀繡雙面繡則是我國傳統手工刺繡中的佼佼者,以其精湛的技藝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成為蜀繡藝術品中的奇葩。
一、蜀繡雙面繡的文化價值
蜀繡雙面繡作品內容意境高雅,針法、色彩追求精致、細膩、典雅、秀麗的藝術風格。它深受蜀文化思想影響,從當地各種民族及地域文化中汲取營養,發揮文化優勢,結合自身的技藝特點,不斷改革、變化、發展、創新,逐漸的由民間刺繡發展為風格雅致的傳統畫繡,并由此產生表現繪畫效果的刺繡技藝獨特之美。如用線極細,繡面不露針跡,視覺上極為平整光滑,全面地展現了蜀繡獨領風騷的技藝之美。如蜀繡的代表圖案鯉魚,每繡一條鯉魚,就用了近30種針法,使魚的各個部位都能表現出不同的質感效果,上下沉浮,動靜相交,遠觀近看皆活龍活現、呼之欲出。絲線的粗細、針法的變化、色彩的過渡渾然一體,完美體現了針法和繡線、繪畫和刺繡的水乳交融。
蜀繡從最初的單面繡發展到普通雙面繡、異色雙面繡,甚至到達最高境界的雙面三異繡,在薄如蟬翼的透明絲絹上見證了正反兩面圖案、顏色、針法截然不同的神奇技藝。
二、蜀繡雙面繡技藝特點
蜀繡雙面繡因其技藝難度大,能刺繡的藝人少而成其為蜀繡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遺產目錄的重要原因。蜀繡雙面繡可分為普通雙面繡、異色雙面繡和雙面三異繡三大類。
1.普通雙面繡是蜀繡雙面繡中品種較多的一類,它兩面都有相同的圖案或文字,可兩面欣賞。其題材非常廣泛,花鳥蟲魚、人物走獸均可入繡,可采用了運針、沙針、切針、滾針等十余種蜀繡針法,針法細膩,景物流暢,人物神態自然。
蜀繡普通雙面繡的代表作品為“芙蓉鯉魚”和“大熊貓”,針法技藝是蜀繡高精技藝的基礎。刺繡雙面繡需掌握蜀繡的主要針法,并且能根據所繡對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針法,有時還需交叉使用多種針法。其次,刺繡時要考慮正反兩面的效果,因此在運針的力度、針線的長短以及絲線色彩的選擇等都要掌握分寸,統籌兼顧。也正因為如此,能刺繡蜀繡雙面繡的繡工都是經過專門學習,長久磨練的中級繡工。經她們刺繡的雙面繡,針法細膩,過渡自然,雖經千針萬線繡成,但整幅作品勁氣生動、渾然一體,給人一種一氣呵成、完美無缺,兩面逼真的感覺。
2.異色雙面繡是蜀繡雙面繡中檔次較高的品種,它與普通雙面繡的區別在于繡品所刺繡的對象雖然圖案相同,但色彩是不一樣的。
蜀繡異色繡的主要品種是鯉魚,其特點是異色魚而不異色花、草,雙面異色睡蓮魚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繡品中,碧綠的水面上,一組粉白的睡蓮或含苞欲放、或嬌羞搖曳。水中幾尾黑色的鯉魚輕盈游動,可到繡品背面一看,睡蓮色彩依舊,而黑色的鯉魚變成了紅色的鯉魚。這就是蜀繡異色雙面繡的魅力。
刺繡異色雙面繡的要求比較高。繡工不但要掌握刺繡的基本針法,而且要掌握蜀繡獨特的針法——別針。刺繡紅色魚的時候,難度非常大,既要遮住黑色的魚,又要刺繡出紅色鯉魚的神韻,這就要求刺繡時用針要輕要準,要注意鯉魚的虛實、層次、質感、紋理,使所繡出的鯉魚逼真,有靈氣,達到“平齊光亮”、栩栩如生的效果。
3.雙面三異繡是蜀繡技藝最高最難的表現形式,在一副繡品的正反兩面分別繡出構圖、色彩、針法完全不同的物象而又渾然一體,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營造出同一主題不同的意境。雙面三異繡要設計兩幅繡稿,并且設計時要兩面圖案的面積是一樣的,難度甚高。
雙面三異繡優秀的作品有“龍、鳳”、“仕女、熊貓”、“文君聽琴”等,在薄薄的一層絲絹上,兩面圖案、色彩、針法都不一樣,匯集了蜀繡所有的高難針法、技藝,是蜀繡歷史上難度很大的一件精品。
刺繡雙面三異繡的技藝要求很高,不但要求繡工要掌握蜀繡的全部針法技藝,能交叉使用各種針法,而且還要求繡工具有較高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識。在刺繡時對繡稿進行再創造,配色要和諧,過度要自然,要把握繡品物象的意境,只有這樣,才能使所繡作品達到出神入化的效果。
三、蜀繡雙面繡的傳承與發展
蜀繡雙面繡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的精品,它的創作包含了巴蜀人們深邃的思想內涵和樸實的感情色彩,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目前,蜀繡藝人中,能刺繡單面繡等低檔產品的繡工較多,能刺繡雙面繡的中級繡工較少,而能刺繡異色雙面繡、雙面三異繡的大師級藝人則只剩下幾人。
目前,政府對工藝美術企業及從事工藝品創作、生產的人員采取了扶持政策和保護發展的措施,作為蜀中之寶的蜀繡在政府的關心和扶持下,已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逐步走出生存危機,雖然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是我們更應看到希望和機遇。蜀繡要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帶出徒弟,根據雙面繡的不同技藝要求,有針對性培養中高級蜀繡人才是擺在蜀繡行業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培養好接班人,才能使技藝傳承,蜀繡才能真正的生根發芽、繁衍生息,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作者簡介:龔緒,女(1983—),四川富順人,漢族。本科,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工藝美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