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交替傳譯中譯員由于存在記憶的不足,需要借助口譯的筆記才能將口譯有效地進行下去。筆記是交替傳譯中很重要的輔助手段。對于口譯員來說,懂得何時記筆記、記什么、怎么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探討口譯筆記的兩個重要技巧:一是在譯前對于口譯內容有所理解,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在記筆記前要先理解原文。二是運用有意義的、簡潔明了的符號體系。
關鍵詞:交替傳譯;筆記;譯前準備;符號體系
一、引言
在《口筆譯基本訓練的概念和模型》中,丹尼爾·吉爾指出口譯包含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口譯是“聽+分析+筆記+短期記憶+協調性”。第二階段是“記憶力+筆記辨識+再生產”。第一個階段與口譯筆記的記錄密切相關,第二階段涉及對筆記內容的回憶。對于許多譯員來說,記筆記是一種必須存在的干擾項,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因為它分散了一定的注意力。然而,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必要的,特別是在發言人突然提到一長串數字、人名和地名或不間斷地說上三到五分鐘的演講時,記筆記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有效地記筆記,以下兩點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在記筆記前要先理解原文。另一則是以簡明、合理、有意義的符號體系來進行記錄。
二、記筆記前的譯前準備
我們之所以要在記筆記之前對原文有所理解源于口譯自身的定義,口譯需要當場對源語言進行再造,將同樣的內容在兩種語言中相互轉換,有些人認為需要精確地對應源語言,而有些人則認為只需表達出演講者的主要觀點即可。賽萊斯科維奇曾說過,記憶分為兩種,一種是記憶詞句,另一種是記憶內容。一名優秀的譯員應當適當地“遺忘”個別的單詞,而不是僵化地逐字逐句記錄下來。單純地記憶詞句將會對交替傳譯造成阻礙,所以在記筆記時譯員應該在重心放在主旨大意上而不是精確地記錄每個單詞和每一句話。如果一個譯員能夠在譯前對翻譯的內容有所了解,那么他對翻譯內容就會有更好的理解和記憶力。賽萊斯科維奇認為,譯員對主旨大意的記憶和筆記主要取決于他對源語言的理解程度。所以作為一名口譯員,在基于理解源語言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和筆記記錄是至關重要的。
要在記筆記之前對演講內容有所理解,這需要確保譯員能夠明白發言人的真正用意,而不是草率和匆忙地將他所聽到的內容一字不差地寫下來。盡管有些發言人可能會不間斷地講上三到五分鐘,但是每一個演講都一定有一些關鍵詞、關鍵點和主旨要義。所以正確的理解首先要分析演講內容,找出關鍵點以便把握主要思想。其次需要譯員對句子結構和一些細節的信息加以關注。眾所周知,英語句子是形合結構而漢語的句子則是意合結構。因此,譯員需要在注意句子結構的同時留意細節信息,例如數字、時間、人名和地名等。所以譯員需要隨時做好準備靈活地調整譯語的句子結構,同時確保細節信息的不丟失和句子合理的邏輯結構。除卻以上兩點,譯員還需要理解句子深層次的意義,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譯員雖然記下關鍵點卻不能準確地傳達發言人所想要表達的意圖的原因所在。
三、簡明、合理、有意義的符號體系
用簡明、合理、有意義的符號體系來進行記錄同樣也是口譯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使用特定的筆記符號能夠幫助口譯員節省時間,從而提高記筆記的效率。由于記筆記這一個過程存在個體差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筆記符號,因此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筆記符號。它們大體可以被分成以下幾類:象形文字、標點符號、數學符號、數字、箭頭、強調符號和縮略語等。例如采用“?”來表示“疑問”或者“難題”,采用“+”來表示增加,用“:”來表示概念解釋等等。還有一些常見的縮略語也對記筆記大有幫助。雖然符號各有不同,但譯員必須確保所記錄的符號清晰可見和具有邏輯性,這樣才能真正簡化記筆記的過程,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筆記和縮略符號可以從口譯的相關書籍中習得,譯員應當使用熟悉的符號并且避免在口譯過程中使用新的筆記符號,因為這會分散譯員的注意力并且對于他們理解內容造成一定的阻礙。
一個譯員的筆記符號需要在僅僅是掃一眼的情況下便能清楚地理解,因此他需要清晰地記錄下翻譯內容。通常一張紙會被分割成兩個部分,左邊記錄主要的框架和內容,右邊記錄一些具體的細節。當一個主要內容記錄完成時通常會畫一條下劃線以示內容的完成,然后再開始記錄新的內容。這樣內容的結構組成就能清晰可辨。
至于采用何種語言進行記錄,存在著很多爭議。但是,采用譯語進行記錄更被推崇,因為如果采用源語言進行記錄,譯員只是被動地跟隨發言人的腳步,機械性地記錄。而如果采用譯語,譯員將不得不邊聽邊記同時進行邏輯分析,這樣能夠對翻譯起到促進的作用。不管怎么說,口譯是交流和演說的結合。筆記僅僅只是交替傳譯中的一個輔助工具,譯員不應該將筆記的記錄凌駕于聽力之上,這樣反而會阻礙了聽力的過程。筆記僅僅只是為了提示譯員,是為最終成功的翻譯而存在的,并非是我們所追求的結果本身。
四、結語
筆記的記錄是交替傳譯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之一,而這必須建立在對原文正確理解的基礎上。與此同時,在使用簡明、有效和具有邏輯意義的符號下,筆記的記錄才能彌補記憶的不足之處,從而確保譯員工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仲偉合.口譯訓練:模式、內容、方法[J].中國翻譯,2001(2): 30-33.
[2]鐘述孔.實用口譯手冊[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3](法)達妮卡.賽萊絲科維奇.口譯技巧 (孫雙慧譯)[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4]張吉良.論即席翻譯過程中的口譯記錄[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2): 103-108.
作者簡介:李周南(1994.9,女,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