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
摘要: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是農業發展的最基礎的條件,是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同時在面對惡劣的地質氣候情況,特別是多年來出現的大面積干旱,健全的農田水利建設體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自然災害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的不便,減少農業生產的損失。本文通過分析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面臨的管理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解決方案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指為解決耕地灌溉和農村人畜飲水而修建的田間灌排工程、小型灌區、灌區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庫、塘壩、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目前,我國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是以“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為主導模式,這一模式有國家法律法規的保證以及大量的工程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項目法人制使得工程產權明確,確定了項目法人的經濟法律職責范圍和責任義務,規范和指導了業主的建設行為;招投標制的推行,實現了工程承包企業由政府指令方式向市場選擇方式轉變,降低了工程造價,提高了工程承包企業的水平;工程監理制,極大拓寬了業主項目管理的能力,保證了工程的質量、進度、投資等目標;合同管理制,使得工程參與各方相互制約,各方權益得到了法律保障。
一、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特點
工程規模小,屬?。?)型及其以下工程級別,主次要建筑物屬5級及5級以下。
工程投資小,總投資大都在數十萬元,而且投資是以國家補助為主,受益地方及受益群眾集資、投工投勞等構成工程建設投資來源,較難實行招投標制。
工程施工技術要求較低,工藝簡單,多為土石方工程,設備安裝也較為簡單。
大部分小型水利建設項目的實施均包含有群眾性建設,且在大多數小型水利建設項目的實施中,建設單位也是項目建設的施工者。
小型水利建設項目因工作量、工程量小,不能完全按照規定進行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及單元工程劃分,難以進行質量監控。
二、我國水利工程管理的現狀
目前農村仍在普遍運行的水利基礎設施大部分是20世紀50~60年代建成的,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種種原因而基本未進行全面配套與改造,渠系建筑物老化,渠道崩塌堵塞、滲漏嚴重,渠系水利用系數低,渠首浪費水,渠末無水灌溉的現象普遍存在,農業灌溉供水能力嚴重不足,農田抗大旱能力普遍較低,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現狀值得擔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工程建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隨意性,導致在工程技術、合理開發和社會經濟效益等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顧,如某小型水庫灌溉涵管漏水,在沒有專家認證前,鄉(鎮)政府拿出資金進行維修,多年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漏水問題,致使枯水季節缺水灌溉,豐水期,水泛成害。
(二)管理粗放,建設標準低。前幾年由于資金短缺,導致部分水利設施建設標準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過早地失去其使用價值,同時也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如縣(區)部分農業開發項目,項目建成后,沒有落實到部門單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時間,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毀壞嚴重。
(三)工程施工方法不統一,工程建設質量沒有保障。因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資少,沒有統一的施工方法,工程質量普遍較差。大部分工程采用受益群眾集體承建的施工辦法;有些項目因受益村大部分勞動力外出務工,村里剩余勞動力較少,這部分項目主要采用由施工隊伍總承包、專業施工隊伍與受益群眾聯合承建的辦法;項目點剩余勞動力極少,施工條件較困難的項目采用專業施工隊伍承包建設;項目點群眾積極性一般,施工條件一般的項目采用專業施工隊伍與受益群眾聯合承建,施工隊伍負責技術施工,受益群眾投工投勞負責土石方工程開挖與材料運輸;項目點受益群眾積極性高,有能力承建項目施工的由項目村屯牽頭承建。由于施工方法不統一,項目建設質量沒有統一的標準,造成部分工程質量較差。
(四)工程驗收與移交不規范。由于工程投資少、分布散,有些工程驗收不按照驗收標準進行驗收,且沒有做好移交手續就投入運行,導致工程存在運行安全隱患。
(五)管理模式落后。隨著我國建筑行業各項改革的順利進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受到越來越多業內人士的重視和關注。管理模式是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員針對所在工程施工人員以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監督、指導和約束的方法保障,更關系著工程的施工質量,施工進度,工作人員的安全情況,并且影響著工程的施工成本。但是反觀當前我國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落后是制約其長遠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具體表現在與國外水利建筑行業相比,國內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比較落后,制約了對管理模式的進一步探討和發展,另一方面表現在管理的方法不得當,對相關工作人員未能形成強有力的約束,不能有效的激發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以及創新能力,管理人員的思路比較陳舊,觀念比較落后,不利于水利建筑業的發展。
三、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管理對策
(一)嚴格設計資質證制度和工程招投標制度。嚴格設計資質證制度,依據審批工程的規模,建立健全資質認證制度,確保聘請具有一定設計資質的、從事相應水利工程的設計單位設計,嚴禁無資質的單位和個人通過不正當渠道獲取從事水利工程設計的權力,設計圖紙必須加蓋資質證章方能使用;所有審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須經行政主管部門招標辦招標。招標辦組織建設單位和有施工準人證的三家以上企業或單位,依據設計工程項目進行投標,落實工程招投標制度,引進競爭機制,規范施工管理,明確工程投資,遏制工程建設中出現的腐敗現象,簽定公證合同方可進入施工程序。
(二)加大執法和監督力度,建立健全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和獎懲制度。各地區特別是行業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要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思想,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妥善處理好發展速度、經濟效益與工程質量關系,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加大對建設領域的違紀違規和腐敗行為的查處力度,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發生的問題,要及時糾正、處理;對那些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要進行精神和物質獎勵,做到獎懲分明,以此來規范建設領域的組織和個人行為。
(三)改變管理模式。加強管理模式的創新是水利建筑行業在進行工程項目管理中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關系著整個水利建筑行業的長遠發展以及整體發展質量的提高。相關工作人員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變管理模式。首先,要創新管理理念。加強管理理念的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推動水利建筑行業整體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沒有創新的管理理念,就不能形成一個比較創新的管理模式,因而相關的水利建筑企業要注重對員工創新意識的培養,鼓勵員工在工作中多多創新,及時更新理念,提高創新能力。其次,要加強對國內外現金管理方式的引進和學習。及時緊跟水利建筑業的總體發展趨勢,把握好水利建筑行業管理方面的發展方向及其熱點,及時引進國外比較先進的人才管理模式,并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以及企業的發展特點,加強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
(四)完善管理制度。水利建筑工程的項目管理,不僅需要所有管理人員的全力配合,更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制度進行保障,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比較有利的約束和管理機制。水利工程項目管理,離不開管理制度的保障。企業在工程項目管理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從提高管理水平著手,結合實際工作情況,不斷的完善企業內部的工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創新,是關系著水利建筑企業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因素,更是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企業的總體水平的重要措施。水利建筑企業要建立一個比較有創新意識的團隊,加強對管理制度的研究,并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完善企業的管理制度;此外還要及時引進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制度,建立一個制度保障平臺,從工作環境、工作效率、員工工作業績考核模式、獎懲措施以及生產責任制等方面優化管理體系,建立起一個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
總之,小型農村水利建設的根本是質量問題,要確保建設優質的工程就必須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設監督管理體制,規范的項目建設管理程序,使施工過程合理、項目管理嚴格、經費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證其成為為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服務優質工程;同時要加強工程項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紕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項目能夠充分長效的發揮其效益,確保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參考文獻】
[1]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水利工程質量管理文件選編[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
[2]李緒成.監理在建筑施工質量過程中工作形式初探[J].科技致富向導,2011(21):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