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甜
摘要: 2016年5月1日起“營改增”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本文就是針對“營改增”的范圍、稅率的變化、“營改增”之后的稅收征管等方面進行比較全面的解讀。
關鍵詞:營改增;稅收征管
2016年3月2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同時以附件形式發布《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和《跨境應稅行為適用增值稅零稅率和免稅政策的規定》。萬眾矚目的“營改增”于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本文就是針對“營改增”的范圍、稅率的變化、“營改增”之后的稅收征管等方面進行一個全方位的解釋。
一、“營改增”概述
(一)營改增就是營業稅改增值稅
增值稅是對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增值額為計算依據征收的一種稅。
營業稅是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營業收入征收的一種稅。
(二)“營改增”的原因
1.避免了營業稅重復征稅、不能抵扣、不能退稅的弊端、能有效降低企業稅負。
2.把營業稅的“價內稅”變成了增值稅的“價外稅”,形成了增值稅進項和銷項的抵扣關系,從深層次影響產業結構。
(三)營改增范圍
1.擴大試點行業范圍:將建筑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生活服務納入營改增范圍
2.將不動產納入抵扣
(四)稅率
1.提供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建筑、不動產租賃服務,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稅率為11%。
2.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稅率為17%。
3.境內單位和個人發生的跨境應稅行為,稅率為零。具體范圍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另行規定。
4.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稅率為6%
5.特定的娛樂業適用3%—20%的稅率
另外,“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增值稅稅率實行5級制(17%、13%、11%、6%、0),小規模納稅人,可選擇簡易計稅方法征收3%的增值稅。
以二手房交易為例,比如某房主購入某房產時是50萬,繳納營業稅2.5萬元,1年后賣出(不適用免征營業稅條件)100萬元,買房方需要承擔5萬營業稅。在增值稅條件下,依據增值稅原理,若按常規辦法、僅對增值部分征稅,即對住房增值的50萬元(現價100萬-原價50萬=增值50萬)征稅,稅率若為6%,需繳納增值稅3萬元,稅負有所下調;稅率若為11%,需繳納增值稅5.5萬元,稅負有所上升。在增值稅條件下,若按簡易征收辦法、以核定征收率征收,若征收率為3%,即對現在住房出售價格100萬元征稅,繳納增值稅3萬元,稅負也是減輕的。
二、抵扣方面的規定
(一)可以抵扣項目
稅法規定:下列進項稅額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1.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含稅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下同)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2.從海關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3.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注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計算公式為: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買價,是指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在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注明的價款和按照規定繳納的煙葉稅。購進農產品,按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實施辦法》抵扣進項稅額的除外。
4.從境外單位或者個人購進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自稅務機關或者扣繳義務人取得的解繳稅款的完稅憑證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二)不可以抵扣項目
稅法規定: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1.用于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其中涉及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僅指專用于上述項目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包括其他權益性無形資產)、不動產。納稅人的交際應酬消費屬于個人消費。
2.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以及相關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
3.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不包括固定資產)、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
4.非正常損失的不動產,以及該不動產所耗用的購進貨物、設計服務和建筑服務。
5.非正常損失的不動產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購進貨物、設計服務和建筑服務。納稅人新建、改建、擴建、修繕、裝飾不動產,均屬于不動產在建工程。
6.購進的旅客運輸服務、貸款服務、餐飲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娛樂服務。
7.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三、稅收征管
(一)納稅期限
增值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以1個季度為納稅期限的規定適用于小規模納稅人、銀行、財務公司、信托投資公司、信用社,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納稅人。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并結清上月應納稅款。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期限,按照前兩款規定執行。
(二)起征點
按期納稅的,為月銷售額5000-20000元(含本數)。
按次納稅的,為每次(日)銷售額300-500元(含本數)。
起征點的調整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和國家稅務局應當在規定的幅度內,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本地區適用的起征點,并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中月銷售額未達到2萬元的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免征增值稅。2017年12月31日前,對月銷售額2萬元(含本數)至3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
(三)其他管理規定
營業稅改征的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收。納稅人銷售取得的不動產和其他個人出租不動產的增值稅,國家稅務局暫委托地方稅務局代為征收。
納稅人發生適用零稅率的應稅行為,應當按期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辦理退(免)稅,具體辦法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制定。
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應當向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購買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在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分別注明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向消費者個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適用免征增值稅規定的應稅行為。
小規模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購買方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代開。
納稅人增值稅的征收管理,按照本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現行增值稅征收管理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