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櫻



有一種船叫“友誼的小船”。這種小船,起航易,天長地久難。有人果斷翻船,因為遇見蠢人;有人直接沉船,許是朋友太窮;有人棄船而逃,因為交友不慎……小船的姿態,成為社交的晴雨表:呵護友誼,需要時間,更需要情商。
生活輿論場:
“友誼的小船”,這個詞從哪里來?
關鍵詞:
網絡流行語,網紅,喃東尼,小企鵝2
微解釋:友誼小船最早源自英語單詞,朋友是friend,船是ship,組合起來是friend ship;“說翻就翻”源自韓劇《太陽的后裔》中調侃的段子“說分就分耿直無雙”,從而衍生出“翻船體”。緊接著,85后漫畫家“喃東尼”在公眾號上用一組萌萌的企鵝表現“翻船體”,其詼諧幽默戳中了網友的笑點,引發造句大賽,并先后傳播到媒體圈、IT圈、公關圈等多個公共領域。
“翻船體”的造句:看看網友怎么說
@五樓上的貓,女,青島人,80后
愛情的巨輪說沉就沉,沉沒前問一句,是泰坦尼克號嗎?
@我是掌柜的,男,濟南人,70后
保證生命的小船不翻,請問能買保險嗎?
@西雙版納的船,女,淄博人,90后
友誼的小船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三類人不能交:吃貨、胖子、瘦子。
@大馬士革家族,男,北京人,60后
如果你有個金融圈的朋友,你們的友誼小船一直都沒有翻船,那么有兩種可能:一是他愛上你,二是他利用你。
專家點評:友誼的小船,為精英解壓
“翻船體”淹沒了朋友圈,切中了大眾的心理需求,激發了童心,釋放了壓力。深入觀察,很多衍生版本都出自精英群體,他們承受多重壓力,社會期望值較高,又不允許有負面能量,只能隱藏深層的焦慮情緒。因此,“友誼的小船”就成為輕松搞笑而又不越底線的道具,在哈哈一笑中道出真實心聲。
生活透視鏡:
友誼的小船,你站好隊了嗎
隊形名稱:男人+男人
社交描述:一般來說,男人的交往充滿義氣、忠誠,如果對方遇到煩惱與不快,其解決的辦法也很直接,幾瓶啤酒便能起到非凡的效果,而且酒后吐真言的朋友都是交心的。另一方面,“沒有比危險和不幸更能增進男人間的友誼了”,患難與共也是男人友誼加深的契機。
常見觸礁:兩個男人同時愛上一個女人時,小船就會翻船;為了共同利益翻臉,也會翻船。一旦絕交,有些男人極易做狠事,以粗暴的方式對峙,存在不安定因素。
隊形名稱:女人+女人
社交描述:女人的友誼一般有五種類型:兩小無猜型、同窗好友型、親密死黨型、同事閨密型、良友知己型。受兩性差異影響,女性之間的交往充滿嫉妒、敏感、微妙等,而女性之間純粹的友誼只存在于男人出現之前,倘若一方有了男友,再無話不聊的閨密也會親密減半。
常見觸礁:三觀不合、互相猜忌、妒火燃燒,這些都能導致女性友誼小船翻船。最大的勁敵還是愛情,因為“一個女人可以為一個剛認識十天的男人與相交十年的閨密絕交。”
隊形名稱:男人+女人
社交描述:法國文豪雨果說過:“男人和女人之間是不存在友誼的。”事實上,男人和女人也存在友誼,這種交往有它的偶然性與特殊性:或是興趣愛好、價值觀相同,或是年齡差較大。同病相連、遭遇相似的男人和女人,最容易保持友誼,彼此扶持、互相依賴。
常見觸礁:男人和女人的友誼,很容易發生反轉與變化,其結局讓人難以預料。除了是彼此產生好感升華到愛情外,外界輿論與世俗偏見也是一大原因。
生活部落:
友誼的小船,如何駛向遠方
感謝“翻船體”,讓我重新回歸圈子
主人公:狄樂,男,34歲,私企副總
前段時間,參加了圈里朋友眾籌的餐飲項目,中途發生變故,沒有成功。令我耿耿于懷的是,發起眾籌的是我一個好哥們,事后他把我從好友中刪掉,搞得我一頭霧水。后來,從別人那里得知,這里面有誤會。在這位友人的牽線下,我們又重歸于好。這件事也讓我反思,友誼就像銀行存錢一樣,朋友多了是財富,如何讓財富流動起來而不透支,就要多主動溝通,多聯絡感情,這樣才能相處融洽。
真誠是駕馭友誼小船的不二法門
主人公:楚弘,男,51歲,傳媒老總
我很喜歡一句話:“一個朋友和一部電影一樣,只是一種過渡性的陪伴。”對于朋友,不要苛求太多,也不要追求完美,這是我的交友原則。三年前,我的事業處于轉型期,背負債務艱難前行,好友伸出援手幫我渡過難關,至今令我記憶猶新。人到中年后,知己二三人,足矣,而交往的基礎是真誠,是八面玲瓏還是真誠待人,時間是最好的檢驗。真誠待人,也是一種活法,誠實地活著,生活因此而輕松,生命因此而綿長。
學會管理自己,才有社交的愛
主人公:章彥,女,44歲,外企總監
每次外出講課,周圍人都直說我人緣好,閨密的噓寒問暖與忙碌接送,讓我溫暖又幸福。我與兩個閨密是大學同學,畢業結婚后我們的關系仍很鐵,帶著娃親子游、節日家庭聚餐都是同步的,業余還一起創業開店等。我覺得,友誼是要用心經營的,這種經營就是回到自我,學會管理自己,做別人生命的加號。當然,也有些小摩擦、小矛盾,其實這是向我們發出信號:該自我梳理、增進溝通了。只要積極化解,坦誠相待,就能夠順利化解。
生活思“享”家:
讓“友誼小船”蕩出正能量
“友誼小船”如何蕩出正能量
畢淑敏說過:“友誼是一種生長緩慢的植物,砍伐它只需要一斧一瞬,培育它則需要一生一世。”可見,維護友誼比建立友誼更重要。浮躁而功利的時代,讓小船蕩出正能量,要彼此信任、互相包容,最關鍵的是每個人都應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變得強大起來,用余秋雨先生的話說:“友情是獨立人格之間的互相呼應與確認。”
“反社交”也是為了更好地社交
網絡時代,技術社交使人“疲于奔命”,技術突破了空間限制,卻制造了情感隔膜。因此,反社交應用應運而生,這不是拒絕社交,而是反對過度社交。比如,通過“減少粉絲數”“限定發言范圍”“弱化互動”等,讓用戶回歸現實,心動與身動同步。
據英國科學家羅賓·頓巴爾的研究成果:在給定的時間內,人們最多能與大約150人維持穩定的社交關系。因此,我們對任何人都保持熱情是不可能的。所以,根據自己性格與需求,劃定社交地圖、選擇社交對象,這也是全新的生活觀。
生活加油站:
手機里的社交秘籍,你知道多少
1.線上社交永遠不能替代面對面的交流,應把握好一個度,哪些事情可在線上交流,哪些事情需要當面溝通,合理安排。
2.泛社交時代,應培養克制的美德,懂得分辨,學會拒絕,莫讓泛濫的社交與帶“毒”的社交威脅到正常的生活。
3.應該認識到自由的兩面性,這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你擁有它,意味著享受自由的同時,也要負起相應責任,恪守公民底線。
4.微信交往、語音對話流行的今天,不要弄丟情感溝通的能力,即回到現實生活中應怎樣與親人交流,如何維護親密關系等,這也是至關重要的。
5.每個人都應逐步掌握“彈性社交”的技巧,提高工作效率,莫讓無效社交擠壓生活。比如,利用社交應用軟件設置好友上限、圈定好友親疏度、不求粉絲數量巨大、只求好友質量,控制網絡社交病毒式發展。